美文网首页中国格言漫话
夏德元:中国格言漫话之 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夏德元:中国格言漫话之 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作者: macmak | 来源:发表于2019-03-19 09:06 被阅读0次

    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这句格言原是民间谚语,出自汉朝王符的《潜夫论·贤难》。原文引述这一民间谚语,是用以批评当政者选拔人才的错误做法,即往往凭道听途说,不实际考查才学。后来也用作“吠形吠声”或“吠影吠声”,比喻对事情不考察真相,随声附和。

    明代李贽《续焚书·圣教小引》有这样的议论:“因前犬吠形,亦随而吠之。若问以吠声之故,正好哑然自笑而已。”说的是前面的狗狗也许是真的看到了什么异常现象而叫,后面的狗狗就跟着叫了;如果要问后面的狗狗为什么叫,它如果听得懂人话的话,恐怕只能以傻笑来回应了。这种情形大约相当于今日所讲的“人云亦云”或“盲目跟风”,用社会心理学的术语来讲就是所谓“从众心理”,是流行的心理动力。

    为讽刺官府选拔人才的盲目,王符在《潜夫论·贤难》中写道:“谚曰:‘一犬吠形,百犬吠声。’世之疾此,固久矣哉!”谚语说一犬吠形,百犬吠声,说明世人对这种随声附和的毛病早就恨透了。

    为了更好地说明道理,王符接着讲了一个叫司原的人打猎的故事。

    从前有个叫司原的人,有一次烧山打猎时眼看着一群鹿向东边奔逃,不禁大声呼叫。此时西面正好有人在驱逐一头猪,听见司原的叫声,也跟着大叫起来。司原听见西边的人叫得更响,以为发现了什么好东西,就停止了追鹿,反而掉过头来,想伏击从西边跑过来的猎物,结果果然逮住了一头大笨猪。

    司原并不知道它就是平时人们所讨厌的猪,还以为得到了一头珍禽异兽,带回家后竭尽所能地给予喂养照料。那猪猡也颇识相地扭捏作态,极力发出些好听的声音。司原益发珍爱。没过多久,突遇狂风暴雨,猪吓得不行,禁不住发出了本来的叫声。司原这才知道,原来自己奉若宝贝的“珍奇动物”,只不过是一头普通的猪。王符进一步议论道:“这就是随声逐响的过失啊!”

    看来,我们通常是怀着某种期待或假设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对我们心里期待的事物,我们往往是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所以,我们或许不是受事物的表象所迷惑,而是受自己的思想所蒙蔽。

    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任定成教授在一次揭露伪气功表演中的障眼法时曾说道:“我们有时候遇到一些现象,在我们看来很简单的,但在表演时就复杂得多了。比如讲,有一个医学院的教授,他拿着一个烧杯,里面装有液体,他告诉学生,这是糖尿病人的尿。然后他就把一个指头伸进去蘸了一下,又把指头放在舌头上尝了尝。”

    “教授说:‘这糖尿病人的尿是甜的,你们都是医学院的学生,每人都给我尝一下。’医学院的学生们为了献身科学,献一下舌头也未尝不可,就把指头伸进去。每人都蘸了一下,尝了一下,然后说是甜的。当然了,心里非常憎恨他们那个教授。”“教授说:‘谁让你们伸什么指头就尝什么指头?我伸的是食指,尝的是中指。’这就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观察不是看,看不等于观察。因为我们平常讲的‘眼见为实’,不是像照镜子一样,被看的物体在视网膜上留下一个物理印象,人在观察事物的时候,会被你大脑过滤掉许多看不见的现象。”

    同学们并没有仔细观察教授的操作,而是想当然地认为他吮吸的就是蘸尿的手指,所以他们完全是被他们自己的思想所蒙蔽。

    赵鑫珊曾在《文汇报》撰文说:“第一条狗确实是看到了什么异常情形,所以警觉地狂吠。其余别的狗之所以叫是冲着第一条狗的吠声而叫。……第一条狗狂吠是原创性。其余的叫都是瞎起哄,盲目附和。”狗要做到不跟在别的狗后面狂吠也许很难,而为人要做第一则更加不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夏德元:中国格言漫话之 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vyw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