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女士需要配一副眼镜。在眼镜店里,店员很耐心地给他测度数。验光、挑镜框和镜片。等到一切都完成之后,这位女士却感觉对这个眼镜不是很满意,想去别的店里挑挑。
不过,虽然她心里这么想,但是一想到店员在自己身上花了这么多时间,又服务得这么细心周到,就觉得如果自己不买下这副眼镜的话,就太对不住 这位店员了。她觉得自己如果相的这么做,店员一定会生自己的气,说自己不厚道。
于是,为了避免不好意思,她最终还是花钱把眼镜买下来。可买完后,心里总觉得不舒服。
其实这种纠结的心理,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也经常遇到。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我们摆脱这种心理的影响呢?
在这本书里,作者认为这位女士的这种心理,在心理学上叫做“羞怯”,“害羞”的“羞”,“胆怯”的“怯”。有“羞怯”心理的人,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永远说不出自己心里的话,他们说出来的话,做出来的行为,总是跟自己心里的真实想法大相径庭。
比如大家一起吃饭,有人问他想吃什么 ,虽然有自己想的的菜,但还是会说:“你们随便点吧,我吃什么都可以。”
作者表示,世界上有这种心理的人不在少数。大约有27%的人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些人属于特别“羞怯”的群体。如果算上偶尔出现“羞怯”心理的人,这个比例可以达到90%以上。
造成羞怯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无法准确地判断自我价值;二是缺乏“人际距离感”;三是太在意咖哩 人的看法。
相应解决方法也有三个:第一,要进行自我形象的重建,也就是改变自己在自己心中的位置;第二,要学会忽略“干扰声音”,明白“干扰声音”并不等于客观事实;第三,可以利用独处的时间,用写作的方式调整自己的心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