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见人

作者: Chle | 来源:发表于2021-11-16 18:32 被阅读0次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秋色是画家笔下多情的浪漫;“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秋天的美是一份沧桑的美,具有风骨的美感。

而我今天要分享的是神韵清新,典雅质朴同时又蕴含着深沉悲凉美感的北国秋景图——《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革命烈士郁达在1934年8月所著的散文。本文写于抗日战争期间中华千年的文明古都——北平,也就是我们今天的北京,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郁达夫远居杭州,但依旧感受到国事危机。因而当他到大北平后触景生情,写下了《故都的秋》,本文描写了故都的秋景、秋槐、秋蝉、秋雨、秋果、表达出作者对故都秋的情有独钟;同时也像我们描绘的事“悲凉秋景”,流露的是“悲凉”心绪。《故都的秋》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悲秋之作。郁达夫借助独特而深刻的审美感知能力,表现一种具有古典色彩的审美情趣,营造一种独立的美的形态,表达对故都之秋的挚爱之情。

郁达夫的散文具有诗一般的气息,清新隽永的语言,不带腻,不浓丽,给人带来一种美的享受。《故都的秋》通过独特的表现手法,用饱含浓情的笔调呈现了“色彩浓郁,永久回忆”的独特的故都韵味,同时也折射出“清、静,悲凉”的心境,丰富又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孤独。

故都的“秋”,其实更多是郁达夫的“秋”,是表现了他主观感情,审美取向,文学气质和人生态度的“秋”。本文的悲凉美感,跟传统的悲秋情结有关,也作者的身世性格有关。“爱国”——是《故都的秋》的主旋律。《故都的秋》蕴含深沉的故都之恋,故国之爱,唤起人们对祖国的热爱。本文将悲秋与颂秋结合起来,秋中有情,情中又含有秋的落寞——这是故乡情,爱国情,这落寞之秋是作者当时心境写照,是对祖国命运衰微的感叹。

郁达夫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他的审美感知能力既是深刻的,也是独特的。对于“故都的秋”这种审美形态而言,其深刻之处体现在郁达夫在欣赏这种审美形态时所具有的细腻深邃的感知能力,绝不是一般人所能具备的;其独特之处体现在他欣赏这种美的形态时所特有的古典视角,这种古典视角使郁达夫眼中的故都之秋呈现出古朴简约而又不失典丽精工的美学特质。

读《故都的秋》使人产生无限遐想,深深的感悟到作为一个中国现代处于忧患时代作家的良知,作者在用自己铿锵有力的笔告知人们一种真情,一种久久埋葬在中国文化下的幽情。

相关文章

  • 2017-12-09

    文如其人,见字如见人。 读书如读人。 无论古文还是现代作品

  • 字如其人

    自爆字体…… 星河滚烫,你是人间理想 万里复苏,你是人生俗梦 人如其字,字如其人 见字如面,见字如见人

  • 见字如见人

    花了一个月时间,看完了《杰克.韦尔奇自传》。见字如见人。

  • 见字如见人

    中国有句俗话,“见字如见人”,我觉得说的很好,而见人,见的不是你的样貌,见的是你的内在,见的是精神状态的你,一手好...

  • 见字如见人

    在我的观念中是练字非常有必要的。 从小就有老师,家长们说我字写的好看,其实没有,只是因为写的是正楷字,一笔一画的写...

  • 见字如见人

    韩,今天收拾柜子又看到你曾经修改过的资料,见字如见人,还这么的亲切,你怎么就走了呢?浑身无力,特别难受,这是为什么...

  • 见字如见人

    今天在饭桌上跟朋友讨论写字的问题。 她问我:字写的美有什么好处吗? 我回答:见字如见人。字是人对你的第一印象。 她...

  • 见字如见人

  • 见字如见人

    俗话说,见字如面,字如其人。一手漂亮的字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与品格,甚至影响你的一生。字写得好,语文还可多得5-10...

  • 见字如见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见字如见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woht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