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https://img.haomeiwen.com/i24895461/32e11f7c6c27baca.jpeg)
说实话,一听到妞儿这个词,我就有点头晕,实在是因为这个词和我牵绊太深了,整整跟随了我四十年的时光,不离不弃,至死不渝。
那种极力抗拒却又怎么也甩不掉的感觉,真让人气恼,可又该气恼谁呢?用母亲的话说,就怪你那两个姑姑……
事情还得从我们小时候说起。
八十年代初,我父母奉长辈之命成婚,婚后不久,便接连生下我们姐妹三个,一时声名远播,十里八村都知道了(因为女娃多)。我父亲整日愁眉不展,唉声叹气。爷爷、奶奶也一脸愁容,无可奈何之下,只能劝妈妈再生一胎。
可姑姑们倒是挺开心,平时没事也帮忙拉扯着几个孩子。
听母亲说,小妹出生后,正逢电影《北京小妞》在村里放映,二姑和小姑(我有三个姑,那时大姑出嫁了)看了电影回来,就兴冲冲地说要给孩子取名字,大的叫大妞儿,老二叫二妞儿,老三就叫三妞儿。
我们三个奶娃子哪里能听懂,只要我父母同意这事就算成了。因此,小姑极力劝说着:“人家北京人都叫小妞,这多时髦啊!咱家娃叫这名正经不错了。”二姑也帮忙说:“这名子简单好记,还好听……。”
没想到,两位姑姑三下两下就把我们的小名给定下来了,我父母也竟然没反对,估计是被忽悠住了。
如此随意的决定,他们哪里知道,这让日渐长大的我们有多尴尬。
小的时候还没觉得有什么,可自从上初中后我就开始抗拒这名字。高中后,我对这名字几乎是痛恨的,你想想,一个十几岁,带着一副眼镜的斯文小姑娘,突然被人称呼个大妞儿,有多酸爽,多土气。每每被亲戚邻里这么称呼,我都会在心里生闷气,顺带想给那个人一个大大的白眼,真烦人!
跟两个妹妹聊起这件事,她们和我的感觉差不多,都是极度讨厌这个小名的。尤其是小妹,反应最为激烈。据我观察,那时每次被人称呼了三妞儿之后,小妹通常都会先翻个白眼,然后就开始爱答不理,等那人走了之后,必定会将这个名字连同那个讨厌的邻居吐槽一番,一吐心中不快。
这些还算小事儿,毕竟那时我们还是孩子(虽然年纪、个头也不小)。现在想想,当时被人这么称呼也似乎没毛病。
可工作、生娃后呢?
比如,平时你在同事面前人五人六的,可到你家拜访时,你妈突然称呼你一个大妞儿,那场面得多尴尬。
又或者,你妈天天当着你的孩子、老公的面称呼你大妞儿,你会怎么想。当你的孩子和老公也在家里外头跟着喊你大妞儿的时候,你又是何等的恨,简直是杀人的心都有了。那时嘴上、心里都会怪罪两个姑姑,怎么就给自己起了这么个土到掉渣的名字。
小妹更搞笑,自从工作后,无论生活还是衣着打扮都非常讲究时髦。可每次回老家都是对她这种时髦生活的一次颠覆,一句“三妞儿”,直接气到她语结,那微卷的大波浪,鲜红的小嘴唇儿,超短的小皮裙,锃亮的齐膝小皮靴仿佛瞬间被东北的麻花辫、大花袄取代,莫名喜感。
每每人走后,小妹又是一阵吐槽。“罪魁祸首”通常都是那些姑姨舅,而大姑父常常是“主犯”。
“多大年纪还这么叫?妞儿妞的,听着都土掉渣了,这个破名字要跟着我一辈子了,大姑父真烦人……”小妹对苦心经营多年培养起来的都市女郎形象就这么轻易被摧毁感到十分愤怒。
看着小妹的反应,我却瞬间有点释怀了。我想,我是逐渐与这个名字和解了。也许是因为离开家,想念家乡和亲人的缘故。偶尔回去一次,被人喊了声大妞儿,反倒觉得有几分亲切。
甚至渐渐的,我自己也开始这么称呼自己了。
记得上次回老家,我去看望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
“姨奶奶,身体可好啊?”我靠近她,轻轻地问道。
“这是谁家的孩子?”姨奶奶大声地询问着,并用浑浊的双眼慈祥地打量着我。
“我是韩凤起家的大妞儿啊!”我清楚她不知道我的大名,所以脱口而出,非常自然。
她听懂了,握起我的手,一副开心的样子,嘴里还说着:“大妞儿啊!快来,上炕暖和暖和!”
我扶着她一起上了炕。那一刻,我竟觉得那般温暖和感动,也许在她心里,我就是那个小时候梳着羊角辫,脸蛋红红的大妞儿,而不是我所认为的某某某。
至于“主犯”大姑父,他现在依然称呼我大妞儿,虽然我已经四十岁了,但说实话,我已经不再反感了。
前几天我给大姑父发的微信是这样的:“大姑父,我是大妞儿,有事想请教一下您……”你看,我又这么称呼自己了。
我是彻底与这个名字和解了。
我想,在这世界上还这么亲切称呼我的,不是至亲好友,就是邻里乡亲,都是我那远方割舍不下的亲人。我也不再埋怨我的姑姑帮我取了这个名字,其实她们送给我的,是那一刻的喜悦和美好寄托。
这个称呼于我是个代号,又何尝不是一个亲情的密码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24895461/6660bc5ecebed7ad.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