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即将过去,眨眼间走出校园已经四个年头,走出校园时,希望自己可以在25岁时干出个样来,有钱有车自不必说,事业有成,潇洒豁达那自然最好。然而事与愿违,一无所有精准描述当下。
换过四份工作,一方面为了更高的收入,另一方面希望找到一个更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而去不断尝试。我不希望成为我不喜欢的那类人,不讲信誉、油腻圆滑的人。也许我早晚会被打磨成自己不喜欢的那个样子,之后融入那些人的圈子,获得所谓的成功。
在知乎上看到“找工作时单位普遍要求 35 岁以下,那 35 岁以上的人都干嘛去了?”这个问题,看完几个靠前答主的分析,我这个25岁的人心慌的不行。35岁,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的重担都需要你来扛;35岁,身体开始被透支,再不像年轻人一般熬夜加班后依然活力无限;35岁,若没有核心知识技能加持,竞争力差,那就只能放弃暴躁和洒脱,收敛脾气,变得圆滑,避免一言不合就辞职的情况上演。
大多数行业青睐年轻人,有朝气,有活力,有用不完的力气,使不完的劲。没有经验但能够接受降低薪资待遇去学习,无法高效完成工作任务,但可以接受加班坚持完成。年轻是一个弱点,但更是一个资本。
我25岁之所以慌,是因为毕业这四年来我并没有找到我的工作方向,一次次任性地离开,之后抱着希望重来。怕自己在10年后没有竞争力,变得一文不值,更怕未来被磨成一个油腻圆滑,满嘴跑火车的中年大叔。
王小波在《黄金时代》中写到“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在我刚毕业时充满了自信,期待,开创未来的决心。现在我依然可以这样,但已不复当年之勇,做事三思后行,瞻前顾后害怕出错也是常有的事。被社会磨砺,看万千世事,在大染缸里怎会不被浸染,早晚也会变成自己不喜欢的人吧!
作为一个普通人,25岁已经没什么可任性的了,没有殷实的家底,没有庞大的人脉关系网,没有无可替代的技能,那就去接受灵魂被磨砺,树立一个目标,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精益求精,深思自省,去找寻通往成功的更好的途径,时时提醒自己的愿望,正所谓“心不唤物,物不至。”
无论25岁,还是35岁,我们都不该太任性,毕竟我们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我们也要为我们的家人负责。
最后借用稻盛和夫《活法》中的一段话,与君共勉。“我们活着的意义在于磨砺灵魂,提升心智,使自己离开人世时的灵魂可以比降生时更美好一些。而磨砺灵魂,提升心智的最佳途径是通过工作与劳动,只有不屈不挠的工作,勤勤恳恳的经营,孜孜不倦的修炼,我们人生的价值才会确确实实的存在着。人生在世,都是在体验各种各样的苦与乐,我们在幸与不幸的浪潮中,不屈不挠地努力活着,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性,带着比初到人世时有更高的层次的灵魂离开这个世界,有更高尚的人格魅力,你就会拥有更高的快乐和幸福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