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家长会结束了,各位家长们都反馈了自己的孩子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老师针对家长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与沟通,回到家里,看着孩子甜甜的睡着了,自己一直在反思,目前我跟孩子之间遇到的问题,到底问题出在了哪里......
家长们头脑风暴的育儿问题,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挑食
2、墨迹
3、不爱刷牙(不好好刷牙)
4、叛逆
5、容易急躁(情绪控制不好)
6、晚上不睡觉
7、家园表现不一致(在家需要家长喂饭穿衣)
8、不爱做作业
当跟各位家长沟通,听到其他宝宝也有那么多让家长头疼的问题时,自己才发现自家的孩子并不是个例,对孩子存在的问题没必要过渡夸大,自己也不应该因为孩子的事情而焦虑,而是与老师还有其他家长多沟通,共同探讨正确有效的育儿方法。
以上提出的几个问题,其中不爱刷牙、不好好刷牙、墨迹、容易急躁都是我家孩子存在的,当然也有会后跟王老师沟通的不爱洗头发,遇见陌生人过于害羞不敢说话的问题,也因为存在这么多问题,当老师让我分享育儿经验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都是一些失败的经验。我最近也意识到,因为孩子的一些问题,搞得我也有些沮丧,失去了耐心,殊不知,这些情绪已经深深的影响了孩子,导致一个问题很长时间都没有改善。其实想一想,孩子从去年9月份回到我的身边,从一个三岁前被电视看大的孩子,到现在的很少要求看电视,偶尔看一下也是自己可以控制在二十分钟;从一个不敢跟除了家人以外的人说话的孩子,到现在老师口中可以跟小朋友友好玩耍的开朗孩子。孩子的进步真的很大,只是当我对于孩子的某些问题没能有效改善时,我就变得对孩子失去了信心与耐心,同时也是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没有坚定而和善的去一点点的引导教育孩子。
下面记录一下今天晚上回到家后的一些场景:
1、 洗头发
妈妈:“宝贝,你看你头发都脏了,走我们去洗头发”
孩子:“妈妈,我不想洗头发”
接着妈妈抱起孩子先是亲了一下。
妈妈:“哎呀,头发怎么臭臭的 ,都不漂亮了,你是喜欢香香的小朋友还是臭臭的小朋友?老师喜欢香香的小朋友还是臭臭的小朋友?那小朋友们是喜欢跟香香的小朋友玩还是跟臭臭的小朋友玩呢?”
孩子:“我喜欢香香的小朋友”
妈妈:“那应该怎么办呢”
孩子:“去洗头发”
接下来就乖乖的跟着我去洗头发了,过程中虽有挣扎并想要逃离,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当然这过程中有我的不断鼓励:xxx今天非常勇敢的主动让妈妈洗头发了,自己闭上了小眼睛,抹上香香,很快我们就要变成香香的小公主了,这里我在试着用鼓励的方法,而不是赞美。现在才发现原来她一直恐惧的洗头发也不是那么困难的事情,是自己过去在这件事情上更多的是强制与强迫,孩子本身就恐惧这件事,同时从我这里得到的不是鼓励与力量而是压力,自己在这件事上坚定有余而和善不足。
2、 刷牙(一直让我头疼的事情)
妈妈:“宝贝,你想听故事吗?”
孩子:“想”
妈妈:“那现在应该做什么?”
孩子:“刷牙”
妈妈:“你想用什么味的牙膏?哪只牙刷?”
孩子:“香橙味的,电动牙刷”
于是跟她一起刷牙
妈妈:“来,看看应该怎么刷,牙齿咬合,上下刷10下,左10下,右10下……”
结果就是她照着我的样子“好好”刷完牙,然后自己洗脸。
从去年上幼儿园到现在,孩子一直没能养成主动认真刷牙的好习惯,期间用了很多方法,比如买各种不同口味的牙膏,各种牙刷,陪她一起刷牙,讲各种有关牙齿保护的书籍,比如《牙齿大街的新鲜事》、《鳄鱼怕怕,牙医怕怕》、《刷牙》等等,还有采用什么共情啊、启发式提问啊,每种方法都会有效一段时间,但最终又都会回到原点,一次次受挫后每次面对她刷牙,我就失去了耐心,基本就是以命令、吼、恐吓来维持她刷牙的“任务”。今天家长会上,老师问了一个问题“你一种方法坚持多久?有没有让孩子明白什么算是好好刷牙?”我顿时茅塞顿开,原来我一直口中说的孩子不好好刷牙,是因为根们没有为孩子定义清楚什么算是好好刷牙,也就是缺乏量化的概念,还有回想一下自己每一种方法基本在孩子过了新鲜期出现挑战的时候就放弃了,并没有持续的坚持,自然刷牙这件事也就成了恶性循环。
3、 洗脚+阅读+睡觉
妈妈:“下面我们该洗脚了”
孩子:“妈妈你帮我洗吧”
妈妈:“你已经长大了,妈妈相信你可以自己洗,昨天就是自己洗的呢”
孩子于是自己脱了鞋和袜子自己洗脚,之前都是我帮她擦脚,这次我递给她毛巾,她自己擦完,穿上拖鞋。
妈妈:“下面是上床讲故事时间喽,你来选书吧”
孩子选了两本书,《十二生肖的故事》我讲给她听,《小黑鱼》她讲给我听,孩子的阅读习惯已经养成,没有费什么精力,这都归功于每天坚持的亲子共读。
妈妈:“你自己脱衣服,睡觉时间到了”
孩子就乖乖的自己脱了衣服上床睡觉,并提醒我关灯,我一边轻轻的拍着孩子,一边总结今天她的进步与不足:“今天老师偷偷告诉妈妈了,说你在幼儿园与小朋友友好相处,上课听课认真,还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表现很棒,要是能够坐着的时候不把脚放在小凳子上或者蹲上去就更好了”,还有就是对今天所有表现好的地方给予了细节肯定,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孩子说:“还有不能踢其他小朋友的凳子(这一项我从来没有跟她沟通过,只是老师们有给我反映过)”,接着孩子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看着孩子熟睡的样子,不禁怀疑这孩子是早晨还让我生气的孩子吗,感叹今天真是一个美好的日子!想想是孩子变了吗?孩子还是那个孩子,是我变了,我的心态变了,面对眼前的孩子,我给予的是鼓励与信任,是深深的爱与和善,而不是命令、发火与恐吓,希望自己可以坚持下去。
反观以上的其它问题,当我们的孩子挑食的时候我们家长是否有积极的采取方法引导孩子?是否有坚持?当我们说孩子墨迹时,看看我们家里是否有墨迹的家长?是否有给孩子树立时间观念?当我们说孩子晚上总是无法早睡的时候,家长是否在想办法坚定的执行早睡?是否有跟孩子一起制定日常惯例表?当我们说孩子叛逆的时候,我们家长是否坚定有余,而和善不足?我们是否给予了孩子足够的尊重?是否给他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当我们说孩子不能好好控制情绪,容易急躁的时候,我们看看自己是否可以很好的管理自己,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当我们说孩子家园表现不一致的时候,我们家长是否坚定的认为吃饭、穿衣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让她自己完成?当我们说孩子不爱做作业的时候,我们应该反思是否自己方法不当,让孩子把做作业当成了负担,直到厌烦。
今天的家长会给我们每一位家长上了一课,让我们有机会冷静的审视自己的不足,同时,也意识到了家园共育的力量。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面镜子,都是一个家庭的折射。作为守护小天使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我们要育儿先育己,身正才能为范,多一些“照镜子”的反思,学会管理好自己,才能将正能量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孩子。陪伴孩子的成长过程,我们应该是大树,坚定而和善。孩子应该是花朵,需要我们给予其阳光雨露似的呵护,它个性、美丽、纯洁、甜蜜、温馨,同时也应是与我们平等矗立的大树,经历风雨的洗礼,自律、勇敢、坚强。
孩子是花朵也是大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