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二章 早期的智能观(10)

第二章 早期的智能观(10)

作者: 朴实李 | 来源:发表于2021-12-23 17:27 被阅读0次

在智力测验的范围内,还有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需要简略的回顾一下。争论的一方,是那些受了英国教育心理学家查尔斯•斯皮尔曼——用我的说法是“刺猬派”的人物——影响的人,他们相信存在着主宰一切的一般智力因子“g",这是智力测验中每一道题所要测量的因素。争论的另一方面,是美国心理测量学家、我称之为“狐狸派”人物的瑟斯顿及其支持者。他们认为有一组原始心理能力存在,且这些心理能力之间相对独立,对它们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别加以测试。事实上,瑟斯顿已经提出了7种这类能力:文字理解能力、语言雄辩能力、流畅操作数字的能力、空间视觉想像能力、联想记忆能力、快速知觉能力和推理能力。其他一些不那么出名的学者,还提出了比这个数目大得多的相互独立的能力。

此处必须强调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两派意见谁都没能占到上风。究其原因,是因为智商测试成绩的解释,成了一个数学性的问题,而不是与经验有关的结论。所以,在得到同样一组数据之后,如果应用某一组因素分析的程序,可能得到证明一般智力因子“g”存在的结果;而使用了另外一组同样可行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则就有可能得到心理能力组分之间相对独立的观念。正像斯蒂芬·简·古尔德最近在一本叫做《对人的误测》的书中所说的那样,这两种数学衡量法中的任何一方,本质都不比对方高明。一旦谈到解释智力测验成绩的问题时,我们所遇到的便是趣味或爱好的争端,而不是那种可能导致科学结论的争端了。

相关文章

  • 第二章 早期的智能观(10)

    在智力测验的范围内,还有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需要简略的回顾一下。争论的一方,是那些受了英国教育心理学家查尔斯•斯皮尔...

  • 第二章 早期的智能观(36)

    我和我的同事们在哈佛“零点项目”的工作中,试图揭示每个特殊符号系统内部的细微发展结构。我们力图确定,某些共同的发展...

  • 第二章 早期的智能观(22)

    信息处理的方法 如果说智力测验在40年前十分流行,那么到了20年前,风行一时的就是皮亚杰的理论了。后来一种新的研究...

  • 第二章 早期的智能观(26)

    最后,还有一种更重要的反对意见。我们现在似乎还没有一种途径和方式,能够用来判定在信息处理心理学领域内争论问题的是非...

  • 第二章 早期的智能观(28)

    哲学家们在20世纪的很长时间里,都表现出了对人类符号能力的特殊兴趣。按照恩斯特·卡西尔、苏珊·朗格和阿尔弗莱德·诺...

  • 第二章 早期的智能观(32)

    在集中考虑了对领域的掌握之后,就产生了一些假设。有一种看法认为,在各个领域中都存在着一系列的步骤或阶段,即从初学者...

  • 第二章 早期的智能观(24)

    这样,信息处理心理学就代表了沿着特定的——但我认为并非全部的——路线而进展。例如,信息处理心理学与皮亚杰的范例相反...

  • 第二章 早期的智能观(29)

    在心理学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可观察到同样的倾向。我们也目睹了从外在的行为向人类心理活动和心理产物的转移,特别是向人类...

  • 第二章 早期的智能观(34)

    对超常儿童进行的研究,能够很好地说明这一通向智能发展新途径的某些主要特征。首先,超常儿童的存在,提出了皮亚杰理论未...

  • 第二章 早期的智能观(35)

    毫不奇怪,上面提到的在传统的符号系统中从事研究的人们,都有各自不同的重点。例如,在以色列工作的教育心理学家所罗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二章 早期的智能观(1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wzhq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