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南岸的池州乌沙大圩里,有一个小村庄叫杨店村,村街上有爿老字号豆腐店,叫“乃贞豆腐”,店老板袁乃贞快70岁了,他子承父业,做了40年的手工豆腐,所做的水豆腐、豆腐干、豆腐皮,味道巨佳,闻名遐迩。
2022年5月27日,“崛起牛头山”作家采风团第二小分队一行八人来到了杨店村,村支书安排袁师傅给我们讲他的特色豆腐,他却兴致勃勃地给我们讲述了他父母亲眼所见的军爱民、民拥军的真实故事。
那是1949年的春天,记得谷雨这一天(后来查证是4月21日),天快断黑时,就开始响炮,一晚上轰轰隆隆,噼里啪啦,殷家汇方向沿江一路火光冲天,大家知道要打仗了,早早就躲进家里,闩上了门。
第二天凌晨,刚鸡叫头遍,老袁两口子就起来准备磨豆腐。由于对昨夜枪炮声的担忧,老袁打开一扇木门,端着煤油灯,迈出门槛提灯照了照,见自家屋檐下,靠墙坐睡着一溜穿土黄色衣服的人,帽子上嵌有红五角星,怀里还抱着一杆枪,老袁大着胆子凑近一看,大都是年轻的姑娘。
老袁知道是解放军战士,赶紧叫道:“姑娘们,外面凉,都赶紧进屋歇着吧!”打头的女兵醒了,说:“不用啦老乡,我们解放军有纪律,不能打扰群众。”老袁磨破嘴皮,好说歹说,姑娘们就是不答应。
老袁只好退回屋内,招呼老伴赶快生火烧水,让姑娘们喝碗热水暖暖身子。家里早已被国民党军队洗劫一空,粒米全无。老袁想磨豆子做豆腐给姑娘们充充饥,恐怕时间来不及。左思右想,只有昨日留存的一钵豆腐渣了,就一古脑儿倒进铁锅里,加点盐,滴几滴油,就这么干炒。又去屋后割了一捧小葱,洗净了切成细段,放进去增味添香。老袁又抽身去隔壁邻居和对面人家敲门,喊大家起来烧水弄吃的。村巷里哗啦啦次第响起开门声,透出一斑斑昏昧的灯光。
水烧热了,豆渣也熟了,老袁把它捏成一个个鹅蛋大的一坨,轻轻放在簸箕里。老两口一人端水一人端渣团,走出门外,说:“天可怜见,家里没有一点吃的东西能拿得出手,姑娘们喝点热水吃点豆渣将就将就吧!”女兵们纷纷说:“感谢老乡”“感谢老乡”“我们不能吃”“我们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啊!”
老袁急了:“孩子们!你们离开父母为我们老百姓打仗,我们心里都念着你们的好呢!你们就是守纪律,也不能冷了我们的心啊!”
一位年龄稍长的女兵说:“同志们!感谢老乡的一番心意,向老乡敬礼!”老两口这才笑了,挨个向姑娘们递水送渣团。
村民们陆陆续续走出家门,提着水壶和竹篮的,端着陶盆和篾畚的,涌到村巷里来,劝说声、推辞声、问候声、道谢声,响成一片。有村民在村道间燃起几堆篝火,温暖的气息在四周弥漫,春寒在悄悄地消退。
天光渐渐放亮,女兵们全部排队集合在村道上,老袁默看了一圈,心里估计着约有一百人零头。女兵领导站在队列前,喊着口令:“立正!稍息!立正!敬礼!向左转!齐步去!”队长向老乡们敬礼,环顾一圈后,跟在队尾一道向前行进。老袁和乡亲们静静地目送着解放军女兵队伍消失在村口。
乃贞师傅讲完了,现场现是一片沉寂,而后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