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清明节

作者: d207e32a9da9 | 来源:发表于2017-04-03 21:39 被阅读22次
    图片来自网络

    1

    天气,晴,春寒料峭,阳光清朗,很应和清明这个节气。

    在清明节谈一些离别,伤感,归去的话题但愿不会令人太生厌。

    童年时养的第一只猫,是舅舅家表姐从苏州带回,我妈回娘家看到又带到我们家。

    那时候猫是稀缺动物,不然,表姐亦不会坐着大巴车几个小时千里迢迢带到家中。

    小花狸猫,身上的毛被表哥家小娃娃揪得零零落落。喜欢吃山芋,说是山上的野猫,平时在地里刨吃,吃习惯了。现在想想,苏州也就那么几座土坷垃小山。

    它并无野生动物的桀骜不驯,温顺恭良,平时只眯着眼蹲在门前晒太阳,甚至不知道保护自己,陌生人靠近时不躲避,只是把身体弓下来,抬起头略带惊惶的看着来人。

    或许它在山中见到别的食肉动物时,知道躲藏。而见到了两脚兽的人,面目看起来似乎还和善,感觉不到威胁。

    每天放学后,我都要和它玩耍,负责喂食,抱它,似乎内心在和它对话,交流。

    夏天的傍晚,家人围着桌子吃饭纳凉,前一眼还看到它在门前不远处玩耍,不久,就没了踪影,找啊呼唤着,不见回来。

    知道它丢了。

    2

    丢失后,上课时总想着它是不是已经回来,到家就可以看到,当然,是失望的。每天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倒在床上嚎啕大哭。

    把奶奶都惊动了,说这小孩的哭声真是悲恸,一只猫,有这样的感情。

    那是第一次因为心爱的东西失去而剧烈痛苦。

    一两个星期后,一位堂哥去他同学家玩,隔的不远。回来说看到在谁家门前小树上系着一只猫,和我家的非常相像,只是他不敢肯定。那个谁家正好是隔着两步远邻居的亲戚。

    所以是不是邻居以为这只猫是丢失的没人要的,就抱走送给他的亲戚家了。

    大人问邻居,有没有见到一只猫,详细地描述了长什么样,当然得到的回答是没有。

    第二天,父亲和堂哥就去邻居亲戚家附近,假装晃悠了一圈,却没有见过那只猫了。

    是不是在询问邻居前,先跑去看一下,说不定就见到了,能够抱回来。

    最后一丝希望扑灭了,我止住了哭声,难受在心里。

    3

    长大一些,再想起这只猫,却能够释怀,因为知道它很大可能被别人收养,在不为我知的地方平安生活着,没有遭遇不测,心甚宽慰。

    我一直是沉默寡言的性格,幼时养成。大人忙于事情,不会和孩子们沟通。根本也不会知道小孩亦有他的情感需求,希望被感知,被注意,被温暖。

    而当见到一只小动物,它比你更弱小,更无助,更不安,神态流露对这个世界的无措与惶恐,幼小的孩童从它身上看到另一个自己,会想要去保护它,呵护它。

    因为经历过,感受过,所以,成年后,看到《E.T》这样的电影会泪流满面。

    在家庭中总被忽略的爱略亚发现了来自外星球的E.T,用巧克力豆吸引他回家,和它说话,照顾他,保护他,两颗孤独的幼小心灵互相慰籍靠近。

    在童年的时候,因为某些因缘,对事物产生一份依恋的感情,懂得珍惜,但是也感知离别,失去,再见,痛苦,这些沉重的情谊。不知这是一种幸还是不幸。

    这样的主题,几欲让人落泪。

    后来爱略亚顺利过渡,他从小E.T身上感知到爱与温暖,找到了与外界沟通的渠道,不再是内向的小孩。

    图片来自网络

    4

    身边人的离别最先碰到是外婆去世,脑血栓。七十几岁,除了眼睛花,头脑清楚耳朵不背,身体一直很硬朗,头天还在集市上和人讨价还价。

    从发现异样,前后几个小时,就魂归故里。

    那时交通不发达,难找到汽车,只能用小推车往小诊所送,抢救不及时。在推车上时,已经口齿不清,手勉强指着一个方向,舅舅问,‘是不是要XX回来?’X是我妈妈的名字。她直点头。

    以前有过生小病,再怎样,也没有说提到要我妈回来。很多时候,生病的人,心里很清楚,知道自己挨不过,大限已至。

    外婆三十刚出头,生下我妈妈,我妈才会爬,外公就生病去世。在现在医学来说,完全可以治疗的病。伤寒或是肺病。

    没有照片留下来,我妈不知道父亲长啥样,没得到过父爱。外婆把三位儿女抚养大,一直一个人到老。在吃穿用度都很穷苦的年代,受过的苦可想而知。

    再后来,爷爷也是脑血栓,老年人,神经血管方面很容易出问题。

    在诊所,堂姐夫喊我进去,说好好看看。当时初中的我,不能够理解这句话的深层意思,一直认为爷爷可以好。

    死亡,一直是被禁忌的话题。

    奶奶在我毕业后离开,我已经上班,第一年过年没有回家,请姑姑给她带钱,甚是高兴,没想到还能用到最小孙女挣的钱。

    奶奶八十几岁,本来身体也不错,夜里上卫生间,滑倒,大腿骨摔裂,老人了,没法治疗,骨头不会再生长。就那样疼,必定是很痛的。后来离世。

    5

    我没有认真考虑过死亡,毕竟在我这样一个年纪,若是想到,会被人认为神经不正常,不够阳光积极,过于阴暗晦涩。

    但是近几年,许是见识了坎坷颠簸,人情冷暖,少年时的桀骜与风霜褪尽,更多了一份沉思和无奈。

    发现,这个中国人禁忌的话题并非一定要讳莫如深。

    上学时,高数课老师就讲过,人到一定程度,就不要做什么治疗,让死者安静的离去是最大的尊重,给身上接上各种管子仪器,病人丧失神志,毫无生命质量,延长的生命又有何意义。

    外国研究已经证明,人离开的时候,他周围的世界很安详宁静美好,临终前意识均如此。

    琼瑶阿姨前不久发了一份声明,如果到那一天,要子女不做任何抢救,让自己最终有尊严的死去。

    生死都是大自然的顺意,生是新牙伊始,死是油尽灯灭。

    有本《相约星期二》的书,是一位美国作家真实自传式小说,这本书把如何看待生死,从对死亡的恐慌到接受到淡然处之,人生真正重要的部分,哪些该剔除,哪些该珍惜,这些方方面面,阐述的很立体。

    电影《阿甘正传》中说,‘别害怕,死是我们注定要去做的一件事’。

    已故著名作家史铁生也说过,‘死亡是一个必将到来的盛大节日’。

    而,让这短暂一生,不被辜负,才是我们迫切要去解决的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写在清明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xgo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