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分为“虚学”和“实学”。
“虚学”,指在学校、网络和资料文献上学到的东西。虚学的特征是,即使不刻意与人交往,只要想学就可以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是单方面接受的学问。
“实学”,与人直接接触、谈话,在感受欣喜、悲伤、憎恨中学习何谓人生、何谓人,以及每个人生存下去所需的东西﹣﹣这是以活生生的人作为媒介进行学习,因此,我想也可以称之为"实学"。而且,现如今最重要的就是这种实学。
当然,虚学也很重要,但只要想学,无论何时都可以一个人学习。
真正的聪明
所谓的"聪明人",究竟指的是什么样的人呢?
是指那些善解人意的人,能够向对方传达自己心意的人。不是摆出无所不知的样子教训别人,而是能够思考替代方案并解释明白——这才是成为聪明、有魅力的人的必要条件。
体察眼下发生的现实问题和对方的心情,找到适合的对策。
不能盯着按照道理“应该如何”,能够解决问题的办法才是聪明的,而不是符合事理才是聪明的。灵活,识事务,解决问题才是硬道理。
刻骨铭心的智慧也会淡忘
通过刻骨铭心的教训得到的智慧,往往会在懈怠中消失。
所以,记得让智慧保鲜,莫要懈怠,让正确的事情可以持续做下去。
摔倒了爬起来的智慧
不怕摔倒,记得爬起来就好了。
人也在经历一次次摔倒中,变得逐渐智慧起来。
为了不被一次次失败击垮,要让孩子从小就经历许多次小的失败。有了这种经验以后,成年及时遇到挫折也能够重新站起来。
“钝感力”的活法
整天在意周围的人,总是神经紧绷的话,就会心神疲惫,想不出好的点子来。
人要“豁达”一些,这一点很重要。
错了改正就好,该反省的就反省,挨骂忘记越快越好。尽量做到只想起被夸赞的事情来恢复好心情。脸皮厚厚的钝感力是很有必要的。
钝感力的优点: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能够重新爬起来,不胆怯、不拘泥于小事、豁达大方。
现实生活中,比起知识来,智慧更加重要。越是智慧丰富的人,越能抓住幸福的机会。
![](https://img.haomeiwen.com/i28296122/e3927a49054c6057.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