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日更100天】第31篇我是莫希,我正在挑战【坚持100天日更】,用100天,去见证另一个自己。
1、
去年年底,我参加了一场断舍离活动。顾名思义,断就是要断掉不需要的情感,舍就能舍弃那些没必要的东西,离就是离开那些会耗费我们精气神的事物。
这场活动时间并不长,只有七天。在这七天里,我把买来两年却从来没有抱过龙猫娃娃送给了一位护士;用已经看过了并且此后再也不会翻阅的书籍去换了别人的闲置书;把因为一时兴起买来却从来没有穿过的衣服放到二手网站上售卖;挑选一些精美无比而实际我永远都用不上的东西送给有需要的朋友。
七天下来,我的房间比以前要整洁得多,我的空间以前要宽敞得多,我的精力比以前要充沛得多。
在读完乔舒亚的《极简》之后,我知道这种行为称之:极简主义。
极简主义者奉行一种极度简约的生活,请注意用词我说的是简约而不是简单。他们拥有更少的家具,更小的房子,以及更少的衣物。说实话,这有点反人类,在我们的人类进化过程中,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更多的物质、更多的技能。因为拥有更多物质意味着拥有更多的交配权。
而极简主义者告诉我们,嘿,伙计,你不需要那么多东西。
如果你以为这本书仅仅只是告诉你如何去舍弃一些不需要的东西,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践行极简主义,更深含义是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做选择?
这本书里给出了一个意见,“权宜之计”——试验法:挑选出你必须使用的物品,将其余可能会有作用的物品收集后放到一个你看不到的地方,然后等待三十天,如果没有任何物品从里面再拿出来,就证明你根本不需要这些物品。那么这些物品就可以舍弃掉。
2、
我在边看这本书的同时边根据书本上所提示的方法进行整理,整理出来的结果让我大吃一惊:
即使在过年之前,我已经进行了一场断舍离活动,然而我书架上闲置的书,仍旧多达十余本,这些书里面,有八本书,是我一个月没有翻动过的;
我的抽屉里还有乱七八糟数据单,银行的交易回执单、水电费的收据、商场购物的收据、景点门票的收据,我甚至找到一张当年作弊时的小抄……然而,最最让我震撼的是,在我那不大的衣柜里,我光上衣就多达100多件。
可是我根本就不需要100多件上衣,就算一天穿一件,一整个夏天我可能都穿不到100件。
我决定按照极简的方法进行缩减,但是在舍弃的过程当中,我却犯了难。这件衣服款式很特别,那件衣服颜色很好看,这这件衣服是朋友送我的生日礼物,不能随便舍弃;那那件衣服是旅游的时候买的纪念品……于是100多件衣服里面,我只整理出了10件衣服。
我知道我保存下来的90多件衣服里面,会穿的也就是那么10几件。我意识到是我选择的条件不对。
于是我把舍弃衣服的条件由“绝对不会再穿”改为:如果不能跟两件衣服以上搭配,那么就舍弃。通过这个方法,我筛选出了20几件。
接下来我把选择条件设定为:这件衣服不能工作期间穿,那么也就丢到待定区。这个方法让我选出35件。
…最后,我的衣柜里所剩下来的上衣只有23件,包括10件工作服,8件生活装,2件特别款式,以及3件最爱。现在我的衣柜好看多了。
努力比选择重要,这不是一句空话。如果你的选择是错误的,即便你再努力,你都会离你最初的目标越来越远。但好像很少人会仔细思考如何做选择,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做选择,那么先把你的选择条件制定出来。
3、
可这世上还有一类人,他们明知道自己应该要如何选择,但是他们却迟迟迈不出行动,他们其实是掉入了一个更大的坑——我们在做选择时,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只关注那些选择时的障碍,而不去关注开始。
我有一个表妹,在深圳一家国企单位做着一份可以望到死的工作,她对于现在的工作特别不满意,但是每当她要提出要回到小县城时,她的父母就会劝说她小城市没有大城市有发展机会,他自己也知道父母亲说的很对,可是她无法忍受现在的日子。她问我,她应该怎么办?
我说,遵循你的内心。回到小县城,或者换一份工作。
她说,不行,他的父母亲是不会同意的,他的父母亲年龄也大了,不能再让他们操劳,而且她现在没有过硬的本事,不敢随便跳槽。
我说,现在磨练好你的技能,等你有能力再跳槽,也让你父母看到你有能力可以去过你想要的生活。
她又说,不行,我现在这个工作很忙,我没有其他时间去学新技能,况且找不师傅带领,没有人教我怎么学?
我不再说话。这种人,只是嘴上说着想离开,但内心却不想离开舒适区。她们从一开始就在找这个选择会遇到的困难和阻碍,从来没有真正跨出第一步。试问,光想不做能成功吗?
极简主义告诉我们,当我们想要得到某样东西的时候,势必要以牺牲另一些东西为代价。这也在告诉我们,做选择时,要以未来的愿景为出发点,罗列出对未来有益处的条件,然后再进行抉择。
4、
不需要那么多东西,并不代表不需要东西,一旦放下那些不重要的事物,我们就能更自由的追求,对我们来说真正重要的东西。
真正重要的东西包括自我提升、与家人相处、掌握更多技能...等。
然而水溢者满,所有的东西都应该适度的拥有,即使是重要的东西,也应该适量。过度,就会变成甜蜜的负担,重新掉入“满足欲”的怪坑。
猫叔在一篇文章里写到:后台有伙伴留言说,他最近有个朋友很忙,除了上班外,还要读书,学英语,最近又在学车,每天都忙的天昏地暗,但好像没有什么实质的进展,整个人特别焦虑。
猫叔说,为什么会焦虑?因为什么东西都想要,又觉得现在做已经晚了,但是人又不可能有三头六臂,什么都可能抓。越抓不住就越焦虑。
去年开始掀起的知识付费的浪潮。在知识付费时代,所有的人都像冬眠的熊--觉醒了,发觉自己以前浪费了太多,现在想抓紧一切时间,把原先没有学的东西给补回来。于是学英语是一个浪潮,学时间管理又是一个浪潮,读书、写字,订专栏.....知识大亨们也尽情的展示自己的才华,从语言到美声,各项技能应有尽有,无所不奇。我曾遇到一个学习狂魔,一个月订阅了二十个课程,课程内容包含方方面面,我完全可以想象出掌握这些课程之后的他有多牛。
然而,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头衔加身吗?
高学历,高颜值,高涵养,这些还不够,还要是时间管理达人,阅读达人,写作达人,职场达人....我们想成为无所不能的人,或者说无所不能的神。
这是不可能的。
“二八法则”告诉我们,我们20%的时间创造80%的效益,这也意味着80%的头衔是没有什么实际价值的,你可能会拿斜杠青年来举例,但如果你真的仔细研究过斜杠青年,取决他们收入的,其实也就是那么一两项技能。
5、
书里有句话,让我颇为震撼:如果某种活动某个决定,或者某种习惯,并没有拉近我们与激进目标之间的距离,那么我们就应该放弃它。
如果这项头衔或者是这项技能,无法让你获得更多的快乐,也无法让你实现更多人生价值,那么你就应该去放弃,把这些时间用于陪伴自己的家人,或者是与自己独处,你将会收获的更多。
在这本书的最后一章,作者说他与自己的太太建立了一个希望效应的孤儿关照计划。他们把这本书的预付款以及其他极简主义者捐款,创建了“希望效应”基金,用于帮助全世界的孤儿。他们已经理解,此生能做的最大成就,就是帮助他人。
极简主义者坚信“拥有更少的物质,才能拥有更多重要的东西”,他们所有捐赠出去的钱和物资,都是他们认为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可以帮助其他的人,这比自己占有更让人兴奋。
极简主义是一种生活状态,你可以选择缩减物质需求但壮大精神世界的极简主义生活,也可以选择物质丰富奢华的过一生。这些都没有关系,因为你完全拥有这样的自由,只是极简主义理念告诉我们:你可以让你自己拥有更伟大的梦想。
本文推荐书籍: 乔舒亚《极简》
我是莫希,2017我们一起成长。
简书更新内容公告:
周一:时间管理相关内容
周二---周四:职场、心理、恋爱、时政新闻,看心情呗
周五:拆书笔记(目前拆书李笑来文集)
周六:本周学习总结与反思
周日:短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