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古代史历史有意思简书历史专题精选
《尚书》之殇——失落的中华上古史

《尚书》之殇——失落的中华上古史

作者: 猛牛跳动 | 来源:发表于2019-05-12 11:46 被阅读5次

    《尚书》之殇——失落的中华上古史

     ——跳动的历史第90期

    “中国有史以来第一部信史”—《尚书》原名即为《书》,是我国最为悠久的历史文献汇编。

    《荀子 · 劝学》里说“《书》者,政事之纪也“。将政事记录在竹帛上,就是“书”。

    孔子狂删三千篇?司马迁如何应对——

    《史记索隐》中引用汉代《书纬》记载:孔子求得黄帝玄孙帝魁之书,迄至秦穆公,共三千多篇,孔子从中删定后计102篇为《尚书》。

    孔子整理《尚书》、《春秋》、《诗经》、《易经》的时候,恐怕不曾预想到他所创立的儒家此后的巨大发展和无以伦比的影响,以至于整个民族的基本典籍要靠儒家的传承与庇护流传至今。

    《史记 · 孔子世家》记载,《诗》原存三千余篇,孔子择 "可施于礼仪者" 305篇编成我们现在看到的《诗经》(——这也够遗憾的)。可见孔子曾删《尚书》篇目当真有其事。但《书纬》所说三千多篇过于夸张,对于经常发出古文献不足感慨的孔子来说,这是不可思议的。

    孔子整理《尚书》

    果如此,孔子岂不要为失传的90%以上内容负责,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罪人?

    自商周以来就已经形成完善的史官制度。可以肯定的是至春秋孔子时,记述君王言论的《书》累计远不止一百余篇。

    学者刘起釪通过先秦著作引用《尚书》情况等方法统计研究,估测战国之际能见到的《尚书》篇目约一百二三十左右,也就是说,孔子最多只删掉五、六分之一的篇幅。其余早已佚失。这也与《史记》记载相吻合。

    “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 ——《史记 · 孔子世家》

    《尚书》的名字一般认为最早出现在汉代。“尚”古通“上”,即上古之书。中国古史可以上溯到炎黄五帝的时代,为何《尚书》只截取唐尧以后的部分呢?是不是删自孔子之手呢?

    孔子有一位弟子宰我(宰予,字子我),对五帝之事异常感兴趣。《大戴礼 · 五帝德》记载:

    宰我问:"我听到过 '黄帝三百年' 的说法。黄帝是人还是神呢 ?是人怎么能活三百年?" 孔子答:“大禹、商汤、文王、武王、周公就已经足够了,黄帝的年代太久远了,你为什么问这个?”

    宰我不依不饶,说对上古之事非常想知道,又接着问到颛顼、帝喾等。孔子是了解黄帝等帝王之事的,追问之下也都给过一一解释,但显然对这类问题很不感冒,又一次问急了对宰我说:

    "五帝三王的事情有传记和法度可以得知,你想一天全搞懂,太浮躁了吧!" "你还不够资格谈这些。”

    孔子斥宰我为“朽木不可雕”,估计与这些事有关。

    从这些记载结合《论语》可以知道,孔子是周公的铁粉,对于黄帝、颛顼等介于传说与历史之间的人物持保留的态度。 有理由相信,《尚书》中的这部分正是孔子斩去的。《尚书》之“尚”不但有上古之意,更表明是儒家所推崇的贤明君王的事迹与言行。

    司马迁撰写《五帝本纪》时,黄帝、颛顼等尧之前的部分《尚书》没有涉及,就只能参考《大戴礼》、《左传》、《国语》和其他先秦诸子的著作及民间传说。但《大戴礼》中的《五帝德》也是传自孔子、宰我之问答,包括《帝系姓》其渊源可能就是孔子删掉的《尚书》篇目 。

    躲不过的劫难:焚书坑儒与火烧咸阳宫

    孔子编《书》之后,经过秦始皇焚书坑儒,民间所藏的《书》基本焚毁殆尽,在秦皇宫里的藏本也未逃过项羽的一把火,到汉初,已经找不到成册的《尚书》了。

    伏生授晁错:今天的重生与往日的浩劫

    汉文帝时,广布天下以求,终于在齐鲁之邦的济南找到一位过去的秦博士,名为伏生,是孔子弟子宓不齐(fú,字子贱)的后代,他在始皇焚书时把书藏到墙里,入汉后再取出,只保存下来一部分,《尚书》计29篇,大约为孔子编定版的四分之一,在齐鲁之地传授。伏生当时已经九十多岁,无法再到长安,所以派太常掌故晁错到济南笔受。

    《伏生授经图》

    这个晁错很有名,曾帮助汉景帝定《削藩策》引起七王之乱。他的祖上是春秋周景王之子姬朝,在争夺王位失利后,从周王室老子管理的守藏室带走大量珍贵典籍逃往楚国,这些典籍后来不知所踪。这是历史上国家档案的又一次浩劫,冥冥中似有安排,晁错的工作如在弥补祖先之过。

    今人有猜想老子随王子朝一并出逃,后来孔子从老子处得《易》、《书》等。

    但伏生这个版本也非春秋时的原版,而是用秦汉通行的隶书转录的。当时称先秦的小篆、大篆、籀(zhòu)文等文字为古文,汉隶为今文,因此后来就被称为《今文尚书》。

    孔壁藏书横空出世

    汉博士孔安国是孔子第十一代孙。汉武帝末年,藩王鲁共王刘余为扩建自己在淄博的宫室,曾拆孔宅之墙,从中发现《尚书》、《论语》、《礼记》等册,皆古文所书。

    曲阜孔子故宅鲁壁

    这些书后流入孔安国手,他释读之后用今文摹写流传下来,这个由古文改为今文的版本被称为《古文尚书》,比伏生所记《今文尚书》多出十六篇,称为逸书。其他有几百处文字不尽相同。司马迁曾从孔安国处研学此本,在《史记》中广为引用。

    孔安国献《古文尚书》

    永嘉之乱终失传

    东汉时,这个版本一度占据主流地位。但民间流传一般不包括多出的16篇。到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国藏图书又遭重创,伏生所传《今文尚书》全部丧佚,就此失传。《古文尚书》的16篇逸书也未能幸免于难,就此只剩下29篇《古文尚书》。

    梅赜再献书

    东晋元帝时,豫章内史梅赜 (zé) 献五十八篇《孔传古文尚书》,据称得自魏末晋初的学者郑冲,托称即汉武帝时孔安国所献《古文尚书》,并且有孔氏所作书序。经过南北朝到隋唐,此版本地位一直上升,以至于原传的29篇版《古文尚书》也失传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尚书》,都是以此为底本而来。

    南京雨花台梅岗即为纪念梅赜在此屯兵而得名

    《尚书》真伪之辩

    当年伏生所传《今文尚书》29篇,但学者很快发现其中的《泰誓》一篇和先秦引用过的《泰誓》大相径庭,证明是后人伪作的,去掉后实为28篇,因为董仲舒曾引用过伪《泰誓》中的话,说明是大约在景帝或武帝初期被掺进今文之中。但司马迁也记述为29篇,这个疑问目前仍然无法解答。

    《今文尚书》篇目

    汉成帝时,有张霸把伏生的《今文尚书》二十九篇分割成了几十篇,凑上自己伪造的文字,再加左传、尚书序,献伪造的102篇《古文尚书》,很快被宫廷学者识出而否,成帝惜其才,张霸才免于被处死。

    孔安国所献《古文尚书》除今文所有的29篇外,另有16篇《逸书》,共计45篇。流传中,《盘庚》、《泰誓》一分为三(上、中、下),又《顾问》中析出一篇《康王之诰》,《逸书》十六篇中的《九共》一分为九,这样就变成了共计58篇。

    梅赜所献古文《尚书》也是58篇,但只有34篇与原《古文尚书》篇目相同,另多出24篇,宋代吴棫开始就发现,这些篇目文从字顺,和伏生所传佶屈聱牙的风格大相径庭,后经历代学者考证,证明此二十多篇大多是后人杂取先秦文献中的语句拼凑而成。这样,唯一的《尚书》存世版本也证明是伪书,真是读书人一声长叹!这些伪造的篇目具体如下:

    《大禹谟》 《五子之歌》 《胤征》《仲虺之诰》《汤诰》 《咸有一德》 《伊训》 《太甲》上、中、下 《说命》 《太誓》上、中、下 《武成》 《旅獒》 《微子之命》 《周官》 《君陈顾命》 《毕命》 《君牙》 《冏命》 《蔡仲之命》

    当然,原34篇(或33篇)由于录自孔壁本或伏生本,基本还是可信的,目前《尚书》的史学价值主要也集中在这一部分。

    顾颉刚

    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对于《尚书》真伪进行了深入研究,他把今文的这些篇目又分成三类:

    1、《盘庚》《大诰》《康诰》《酒诰》《梓诰》《召诰》《雒诰》《多士》《多方》《文侯之命》《费誓》《秦誓》

    ——可信度最高。

    2、《 甘誓》《汤誓》《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牧誓》《金滕》《无逸》《君奭》《立政》《顾命》《洪范》

    ——成文于东周,有后世伪作、史官追记、真古文经过翻译几种可能。

    3、《尧典》《皋陶谟》《禹贡》

    ——秦汉间的伪作。

    这些可以作为阅读时重要的参考意见。

    希望重燃:最新的发现

    2008年,2500多枚竹简由校友从市场购得捐赠给清华大学,经鉴定产生于战国时期楚国。经整理研究,发现其中一些涉及失传千年之久的《尚书》篇目,如《金縢》、《尹至》、《尹诰》、《说命》、《厚父》、《封许之命》、《摄命》等,其中《摄命》是《冏命》的真正古文原本,由于内容完全不同,再次证明今本《尚书》中的《冏命》系“伪古文”无疑。

    清华简

    另外一些涉及《逸周书》的《皇门》、《程寐》、《祭公之顾命》等篇。传说《逸周书》是孔子删定《尚书》后所剩“周书”部分的逸篇, 故得名。

    还有一些不见于今天掌握的《尚书》、《逸周书》的篇目名称,但从内容看很可能是古《尚书》内容,如《保训》。

    目前,清华简的整理解读尚未完成,可能有更多有关《尚书》的发现。更重要的是,从中可以体悟到,完整的古文《尚书》和更多的重要典籍仍然存在,在某个角落深埋于地下,静静的等待着重见天日的一天到来,届时配合其他考古成果和研究进展,将能够厘清我们关于中华上古史的诸多疑问,其对中华文化的价值不可估量。

    参考资料:

    《尚书学史》刘起釪 著

    《古史辨自序》顾颉刚 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尚书》之殇——失落的中华上古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xqc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