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单身接近半年的时间里,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在这段感情中所期许的东西,然后在结束时我才发现这份期许是因为我希望进入一个角色,用心去经营,然后这样顺势完成这部分的责任或者说是使命,我一开始以为我做得很好,便可以持续下去,但是后来发现这份完成并不是仅仅我一个人做得好就可以完成,这其中掺杂太多复杂因素,一旦其中一个环节出错便无法继续,这是我之前没有想到的。
后来我看庆山的《夏摩山谷》时,我发现这样的规则同时出现在书中,只是书中描述的部分删减了许多真实生活中的错综复杂,尽管它仍然有类似的描述,可是它依然还是不足够的。
对于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自出生起便自带使命,如读书、工作、结婚、生子这般程序化的生活流程,早已刻在很多人的心里,尽管他们不愿意,可是世俗和责任成了他们不得不按照这种方式去生活的枷锁。
在《夏摩山谷》中讲述了不同时间不同时空三位女子的生活选择,并且以对某些问题的持续追问及递进式探讨作为小说主体的内部核心。其实我觉得可以把这些内容归总成一句话:生命个体和时间之间该如何对待?
挣扎与剥夺
我并不知他人的生活,所以我所说的皆是我自己的经历。从小我便不知自己该做什么,对于父母给予的全部接受,但是等到上高中时我开始反感并抵触他们给予的某些东西和选择,尽管那时我并不知道哪里不对,但是从心底里会不舒服。
这样的反抗过程我大概用了六七年的时间,他们开始习惯我的“不听话”、“任性”,可那个时候我依然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等到真正知道了解时已经是我工作的第三年。
这样的过程与《夏摩山谷》中的女子有些相似。她们有些并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或者说以为自己想要,然后去寻找去追逐,这样一个过程漫长而折磨,我觉得有些人会花一辈子的时间,但有些人很幸运,她们可以在小时候就可以看见自己的渴求,而我呢,尽管未追寻一生,但也是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去追寻。
个体生命的存在到底是为了完成人类的繁衍,还是促进世界的发展,又或者是个体的使命完成呢?这个答案我觉得没有标准的,但在我看来个体的使命在这三个选项中最为重要。
从我们挣扎脱离母体,到成长进入社会,每一步看似循序渐进,但这之中隐藏了多少令人煎熬而可怖的东西,幸运者一路平安绕过,不幸者从小便要打怪生存,而这个过程中多少人能够保持最初的“良善”不被夺去?这是一种隐形的剥夺和伤害,却无法被彻底去除。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眼前只有一条路,等经年之后再回首,你才发现原来当时自己还可以那样做,而当你开始有这层思维时你便可以进入另一个阶段。
觉察与修正
在《夏摩山谷》中有这么一句话,“世间多有荒诞之处,却分明是生活日常的组成部分。”我所理解的是因为人性的复杂所形成这般局面。
过去我看待问题和生活总是很单一,不仅是因为我本身经验的匮乏,还有我自身意识上的单纯。匮乏是因为所见到的所经历的不够多,而意识上的单纯是对人性的认识大部分是以美好而界定,但实际上人性不能以单纯的好与坏,黑与白来看待。
在我没有懂得这个道理前,我时常陷入一个又一个困顿中,后来不断去追寻、探求,或是与人交谈,我才发现不同的事背后有不同的评判标准,它即使在外人看来荒诞无比,可是站的立场不同,你便可以看见不同的东西,这是人需要注意的第一点。
第二点是,你得有自己的内在核心。事情的发展如果不是有心去设计,大多时候会让人措手不及,这其中所反映出的欲望与贪婪、期望与虔诚无法控制,可是当它出现时,你得保证自己有能力接住,而不是逃避。
当然,我知道这个接受过程有快有慢,时间节点也不同,所以你需要接受、消化、整理、融合。等到再次遇见类似的问题时,你会发现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在逐步增强,不仅是外在的表现还有内心的韧性。
然而,最重要的是你开始可以审视自身,我觉得这也是《夏摩山谷》中所表达的核心——你到底该做什么?而不是你想要做什么。这里的想要是指随心去满足内心的欲望,不顾及自己所处的位置和责任,抑或是没有遵守某些规则,带着可能不会被发现的侥幸心理。
在《夏摩山谷》一书中女子如真希望能够遇见一个正直而清洁的爱人,没有对欲望的沉沦,渴望简单的幸福,平凡的生活,可是命运之手推到她眼前的都是已有家庭却不忠诚的男子,她本应直接拒绝,可是她渴望爱的执念太深,加之人性中的贪婪和饥渴,是她自己,也是别人,将彼此拖到深渊中纠缠不休。
其实单独以人性的角度去看,这种事屡见不鲜,有些是只是单纯的需求,有些只是为了交换。可是这是人类的社会,它们自有一套秩序和道德存在,譬如法律,它不是规定人的最高行为准则,而是限定了最低的道德底线。
书中的如真她所渴望的东西其实很简单,但简单并不代表容易实现,于是这些恋情无疾而终,并且以失去了一个孩子为代价斩断了所有的牵扯。
我不清楚所有的觉醒是否都是以鲜血为代价,可是一定是以失去的方式,因为感受过人性的脆弱,经历过黑暗,看到自己的欲念和现实的冷酷,有人会因此内观自身本质,去拨开自己自我掩盖自我欺骗许久的东西,又或者彻底沦陷,选择一条路走到黑,又或者无法面对而死亡。
人有多大的潜能与承受度是无法评定的,于是我们看见生活中那些被生活踩踏无数遍依然可以站起来的那种人,也可以看见那些瞥见一丝真实的生活便无法忍受的那种人。
时常听到一句话,生活给予你的磨难都是根据你的能力来的。不,我觉得完全不是这样,有些人在还未真正经历便已经丢盔弃甲,有些人沦陷在麻木的自我催眠中,有些人他们一路保持有毅力的前行。
这只是我想到的三种人类,也许还有更多。而在这条路上,我觉得自己正处于逐渐从麻木走向清醒的过程,这种转变速度对于很多人来讲太过迟缓,可于我自己而言,这便已是幸运。
在《夏摩山谷》中你可以读到人物经历了混乱的生活和迷茫的情绪后终于彻底接纳自己的必失,也彻底明白自己的命途,转而去从泥潭中清洗出新的自己,不仅是世俗的关系,还有内在的污浊。
这个过程在《夏摩山谷》中庆山用了一个清醒而洁净的人作为引导,在我看来其实是人最原始最纯真的力量,它坚定而真诚,圆满而真实,所以它能够包容和接纳所有的东西。
这股力量它被庆山用了人的形式来表现,其实我觉得他即是我们自己,我们看见自己的恐惧、痛苦、罪恶、愧疚这些内在,同时知道必须以自己的能力去撕裂出一道口子,重新得到新生。
这个过程是修正的过程,也是我们个体生命在时间中的一种成长和修行。
在读庆山的《夏摩山谷》时你能够很明显的感受到书中流露出的佛学味道,也可以说是庆山自身的思考带着修行者的逻辑,所以对于有些读者而言有些难以接受。
在我现在喜欢的几个作者之中,我发现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的写作味道,可以一眼就在众多文字辨认出他们,我觉得这样很好,不同的文字所需要的心态不同,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式。
完整与精进
在《夏摩山谷》中的女主角之一是雀堤,她自小与别人不同,可以看见灵魂,并被告知命中劫数,但她仍然选择去经历,然后回归到自己本身的人生轨迹中。
在《夏摩山谷》中你会看到庆山笔下的雀堤她是如常人般希望过上简单幸福的生活,拥有一个爱人,但在这段感情中她被伴侣告知只有一个短暂的时间可以陪伴彼此,并且希望她能去完成自身使命。
书中说道,情爱的圆满不一定是互相陪伴的形式,甚至不是我们所知道的方式。这让我想到了这场看似短暂却漫长的人生,我相信有些东西是注定的,譬如出生、样貌这些从一开始就无法改变的东西,但我也相信有些东西只有你自己才可以把握,譬如你可以选择今天吃什么,不见这位朋友……这里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
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事是,你得知道自己此生的使命。不单是体验他人眼中的正常生活,还得是以你自己的步调去完成每个阶段的任务,你可以不断尝试和犯错,但你得知道自己在做的每一步是为何,而不是为了任何人。
这是非常重要的。就像现在的我,在兴趣方面,经历了三年的时间去尝试各种东西,然后终于下定决心去专心做一件事。在生活方面,我开始清楚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于是拥有了能够抵挡住许多诱惑的能力。我并不是一开始如此,但正是由于每一步走来我都是亲身经历,并且学会把经历背后的感受记在心里,我才能够很确认自己可以做什么,这对于我往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不过这又会出现一个问题,如果哪天我发现自己错了怎么办?这是一个关乎过程和结果的问题,如果你一开始知道要走向哪里,于是你便会努力朝这方面前行,积累各种有用的资源和能力,这些时间并不是白白浪费,世间万物都有联系,只是得看你是否能够去发现,也许到最后结果并不是你想要的,可是这个过程它所带给你的已经远远超过结果的力量。
我觉得自我完成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它也包含在这本书里,尽管它未延伸出很远,但是这里面我所得到的启发已是弥足珍贵。
那就是,不要停止积累智慧,不要失去良善,不要忘记存在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