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侄女家送礼——她家添丁,生了一个可爱的宝宝。我们三家(侄女的爸妈,大侄女和我们)一行人10点多出发,买好米花、红糖、油膜、老母鸡、奶粉及婴儿用品……就开车向目的地驶去。
她家在山脚下,标准的农家小院,两层楼,门前有小河,稍远的地方有山,风景宜人。走近小院立刻感受到一丝丝的凉意,非常舒服。饭前用山泉水洗手,凉而不冰。这是久居城市的人没有的体验。
如果说以上只是一桌宴席的小菜,接下来可就是大餐了。上菜了:红烧鹅肉(家养的土鹅),山药炖老母鸡(家养的老母鸡),排骨汤,酸汤,煎鲫鱼(野生的),煮土鸡蛋……应有尽有,可见一个丰盛。
席间大家围坐一起,觥筹交错,推杯换盏不亦乐乎。各种祝福语纷纷说给新生宝宝。侄女的公公婆婆特别开心,可劲的给我们娘家人夹菜。
夹了鹅肉,夹鸡肉;舀了排骨汤,舀酸汤;拿了土鸡蛋,夹皮蛋……不断的夹菜,不断的劝酒。不想吃都不行,她们家的长辈,亲戚一个接一个的劝,我们只有招架的份。
等喝完酒开始吃饭,馍馍,油膜,吃一根又递过来一根,不吃都不行。实在撑得难受,赶紧道谢离席才此罢休。
此刻此景,已经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那个时候,我还小,每年家里来亲戚,爷爷奶奶款待客人,都会给他们夹菜,把好吃好喝的全部夹给他们,馋的我们直流口水都不能吃。
那个时候物质条件不是特别好,好吃的食物不多,客人来了绝不能怠慢,家里的长辈会倾其所有招待客人。我们小孩子是不能上桌的,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客人吃。
现在物质条件丰富了,好吃好喝的特别多,小孩子都上桌,即使不上桌,家长也会把最好吃的,他们爱吃的夹给他们吃。
像今天这样的场面,已经好久没有出现了,因为现在大多数的人们都习惯了自己吃。无论是同学,亲戚还是朋友,大家聚到一起吃饭,谁也不给谁夹菜,最多就是说吃菜、吃菜别客气。
也只有老一辈子的人、乡下淳朴的人还留着这种传统,他们吃饭的时候,总是给别人夹菜。当别人给自己夹时,总是推来推去,最后往往是那个“大鸡腿”掉到桌子上,用方言说敬了土地公公。
今天来到这里,又一次重温中国的传统习俗,特别亲切。物质条件再好,永保一颗“尊老孝亲”的心是永不过时的。
吃罢午饭,看小宝贝,拿见面礼(红包),嘱咐侄女,月子期间应该注意的问题:注意保暖,不要受凉,记得带帽,不要洗头、洗澡,不要剪指甲……要多吃饭,少餐多食,吃软和的,吃有营养的,注意及时喂奶……
看着嫂子给侄女交待种种事宜,我就想到了20年前自己坐月子也是一样,妈妈一直交待我,怕我做不好月子,以后落病根,怕孩子吃不到母乳。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呀!
“滴滴滴”汽车笛声打断了依依不舍的母女情,一个月后侄女回娘家又是一顿宴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