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共读有感2

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共读有感2

作者: 小天使瑶 | 来源:发表于2022-02-13 15:05 被阅读0次

    第三讲 怎样实现深度学习

    一、把握深度学习的四个重要环节

    深度学习的四个环节:选择单元学习主题,确定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单元学习活动,开展持续性的评价。

    实现深度学习需要单元学习来实践。设计时要根据学情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把不变的本质迁移运用到变化的情境中去。

    运用和应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考试就是运用知识;解决实践问题,创造设计作品应用知识。

    (1) 如何选择单元学习主题

    1.确定单元学习主题有四个依据:依据一是学科课程标准,依据二是学科教内容,依据三是核心素养的境界发展,依据四是学生实际情况。

    单元主题确定,需要全面分析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灵活整合教材,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重新组合,从而行成学习任务群。(有了理论依据,我们需要精心去做,备课很关键。但需注意的是,选择的单元学习主题大小要适当。)

    2.单元学习主题不是唯一的,适合学生的就是最好的。

    确定单元主体有四种思路:一是按照教材章节的主要内容来组织,二是按照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进界来组织,三是按照主题性任务来组织,四是按照真实情境下的学习任务跨学科来组织。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我们可以灵活地进行确定单元学习主题。

    迁移是经验的扩展与提升,应用是将内化的知识外显化、操作化的过程,间接经验直接化、将符号转化为实体、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是知识活化的标志。

    按照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来组织,打通年级甚至学段,同时考虑具体的学科学习内容,跨教材单元,章节对相关内容进行整合来确定单元学习主题。

    大家齐心协力地进行单元主题教学模式的备课。单元主题教学模式的备课,是以单元为单位去备课,需要教师吃透教材,找出共性及每课的知识点,抓住一两个关键性的问题进行教学。单元主题教学模式的设计主要包括整合教材内容、确立学习主题、设置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方式方法等。

    单元备课需要对课程标准、教材等教学指导性资源进行深入解读和剖析后,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形成相对完整的教学主题,这对我们教师也是很大的挑战,需要发挥集体的智慧。

    3.确定单元学习主题的三个关键步骤:

    第一,分析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梳理单元内容结构,找出单元学习内容。

    第二,对学生应有的学科知识、关键能力、学科观念、生活经验、思路方法等方面进行探查、分析和诊断,并在此基础上筛选单元学习内容,初定单元学习主题。

    第三,结合相关信息来多方面论证练习单元学习的价值,最终确定单元学习主题。

    立德树人,教育所关注的是每个孩子的人生,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道理,也是一句良心话。所谓人生是什么?就是如何成才,如何幸福,也就是立德树人。成才、幸福、立德树人,这几个词是画等号的,教育最核心的就是这件大事情。

    教师的教学意识和能力水平,决定着学生能否发生深度学习。

    这次寒假安排组织的项目式学习已经进入新的阶段,更精细化,更专业化,更贴近新课改要求,有充分的理论做为依据。但是放假期间,孩子们的用心程度不够,建议开学来咱们相关学科的老师再指导孩子们深入学习。老师们的理念跟不上,指导能力需要学习,不过既然我们走出了这一步,就是好的开端。需要所有老师的学习,共同努力。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掌握有的知识,而是能够在将来进入社会历史实践,参与社会历史实践,并创造美好的未来生活。

    (2) 如何确定单元的学习目标

    “单元学习目标”是教师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北斗七星”和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灯塔”。“学习目标”是一个新提法,这是以学生为本进行教学的具体体现。这就说明我们进行深度学习的所有策略和方法都是立足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涉及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进阶,强调从教学目标到学习目标。

    确定单元学习目标时要考虑四个因素:一是课程标准要求;二是单元学习主体与核心内容;三是单元所承载的学科核心素养的进阶发展;四是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发展需求。

    需要研读课标,通过解读教材来理解课标,同时用课标来驾驭教材确定主题。

    我们在设立单元学习目标时,要清楚整个学期的知识框架,并将整个学期的教学目标进行分解和分层,以单元整体目标为一个小教学目标,这样学习目标更加系统和具体。在设立学习目标时,要留有一定的弹性,即给学生预留一定的思维活动区间,以应对课堂中因学生理解不到位,不能及时跟随教师的思路而发生概念导向偏差。

    1. 把握单元学习目标的四个基本特征

        各学科单元学习目标共同的特征是:体现学科育人价值,彰显学科核心素养及其水平进阶。具体表现为四个基本特征:一是一致性;二是发展性;三是结构化;四是重点突出。

    2. 遵循确定单元学习目标的三个关键步骤

    第一步是围绕单元学习主题,依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单元学习内容深入讨论分析,厘清多个单元学习主题之间的关系,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明确学生应该学习的内容和达到的水平标准,整体设计单元学习目标:

    第二步是分析本班学生已有学科水平、现阶段思维特点和发展需求,明确表述本单元学习的学科核心素养整体目标及其单元内每个课时的目标,目标要更加针对学科核心内容,指向基础性、关键性问题的解决;

    第三步是开放研讨,学校应打造教研共同体开展研讨,甚至可以组织校际研讨,多方听取意见,对单元学习目标进行检验、修订和完善,最终确定单元学习目标等。

    教材内容是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根据本校学生情况,最大限度地用好教材,使课程内容情境化,这是实现深度学习的关键,教师不要轻易改编教材。

    教学设计需要根据“用户”—学生设计适合的目标。打造教研共同体开展研讨活动,对单元学习目标进行检验、修订和完善,最终确定单元学习目标。

    需要教研组所有老师发力,发挥集体的力量,努力打造教研共同体,备课要求很高了,不能再“百度”,备课难度更大了,非常具有挑战性。

    观念更新先行,教学实践同步,先更新观念,把我们的工作重心从“学科教学”转向“课程育人”。

    这就要我们多读书,特别是有关大单元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方面的书,向先行者学习,然后学以致用,实事求是地进行探索实践。

    教师从不同角度和视角进行教学,需要老师们超越自己,大胆创新,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学习活动、情感发展等需求出发,研究教材,有效利用课程资源,搭建有效教学平台。

    老师们不敢尝试参与课改是怕成绩差了。

    有这么一段话,深度学习是坚持价值观和能力并重育人。学生的学习,最终目标不是记住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以此来获得考试的高分,而是获得未来进入社会后能够生存,参与社会活动,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幸福生活的核心素养。具备这些素养,考试的成绩也自然会好。

    有了单元学习主题和单元学习目标,才能计出具有辨析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学习活动。

    (3) 如何设计单元学习活动

    设计单元学习活动,是对“如何才能达成深度学习目标”的国答,是以理解和应用为基础的实践性单元学习活动设计,因为学习目标要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实现。为此,教师要依据单元学习主题、单元学习目标、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设计出具有辨析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学习活动。

    1.单元学习活动的设计要体现深度学习的特征

    一是规划性和整体性;二是实践性和多样性;三是综合性和开放性;四是逻辑性和群体性。

    教师需要要依据单元学习主题、单元学习目标,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设计出具有辨析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学习。

    2.设计单元学习活动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第二步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和可能遇到的困难做出预测;第三步是团队要对深度学习活动进行检验。

    单元学习活动要与学习目标一致,单元学习活动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深度学习开展。

    设计单元活动要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围绕单元学习目标和课时学习目标,结合学习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障碍,发展空间,学习兴趣初步设计出系列具有深度学习特征的挑战任务。

    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中,要关注将学生所学知识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的机会。设计单元学习活动还要有充分的预设,预设的越充分,学习活动才能越有效。

    设计单元学习活动要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并作出学生活动出现问题的预测,还要关注检测评价,单元学习活动是高参与性、任务驱动型的学习活动。

    单元教学中学习目标的落实,每节课要各有侧重,要引导学生的独立思考、质疑、研讨、重新认识,设计单元学习活动还要设计在单元学习活动进行中的检测内容,以反馈和指导学习活动。这对我们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专业更强,要求我们深究知识,提高自身素养。

    活动和任务是帮助学生形成认识思路的载体和途径,书中的化学单元学习告诉我们要引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可以从两个角度切入:一、教师要设计能够促进学生思考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建立认识角度的问题。二、学习活动实施中,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思考,讨论和交流问题解决的过程,实现对知识的自主建构。

    设计单元学习活动的步骤:任务——预设——检验。

    教师组织本单元学习的效果直接决定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水平,这对我们教师的组织能力和个人素养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单元学习活动需要的时长比较灵活机动,这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需要学校进行合理考虑,部分单元学习活动需要长课时来完成,书中建议,我们的课表可以尝试设置80分钟一节课,每天一节,或者每周一节,分配给各学科的教师,方便他们根据需要来开展深度学习,实践性学习。(需要长课时来完成、根据需要分配时间,建议每周一次,每个学期可以开设一两门尝试)

    课表都还是第二位考虑的内容,首先我们要先设计出很好的单元学习活动课表调整也会很快跟进。

    实施单元学习活动后,学生的学习效果需要科学的评价,教研组的作用显现出重要,先高质量地设计出几节学习活动来给大家先做示范。

    知识可以用分数衡量,其他综合素质还如何评价?

    其实就是持续性评价了,除了学业检测之外,还有作业,学科报告,公开演讲等等。

    (需要学校对老师的评价体系也要改革,光改学生不行的)

    (4) 如何开展持续性学习评价

    1.教师要深度理解持续性评价的意义和价值

    持续性性评价将评价的关注点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以及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度、积极性及突破原有框架的创新能力。

    其一,开展持续性学习评价的目的有三个,即随时了解学习目标达成情况、监测与调控学习过程、反馈与指导改进教学。持续性评价通过持续地进行信息反馈,指导改进学生学习的方式以及教师的教学。

    其二,持续性评价是一种形式多样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立体性评价,是综合素质评价的一部分。持续性评价包括纵向的时间维度和横向的学科维度。纵向的时间维度主要指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年级进阶发展水平,是学生自己与自己的比较,看发展的增量;横向的学科维度是学生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之间的比较。持续性评价也可以将学生所在群体的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状况作为参照系,当作综合判断时的参考。

    其三,持续性评价是激励性评价,其利用学习分析、课堂观察等大数据技术,为不同的人定制不同的评价标准,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同时,也可以采用更加多元的评价方式,除作业或测试外基于学科的报告、公开演讲等也是持续性评价的一部分。

    其四持续性评价更多的是形成性评价,要贯穿学习的始终,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通过评价唤起学生的元认知,让学生始终记得学习的目标时什么,并自主监控学习的目标是否达成,主动反思和调控学习的进程,使学习不断深入。

    2.进入持续性评价有四个关键步骤

    四个关键步骤:第一步是制定持续性评价方案。第二步,确定持续性评价反馈的内容与方式,第三步论证持续性评价方案。第四步,公开持续性评价标准。

    可持续性的综合评价,我觉得除了学科知识的检测外,还应该有日常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各种学习表现,作品展示,活动成果等等。

    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学科活动,一定要把学科活动搞起来,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素养,做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激励学生进一步成长和提升。(实现学科育人的目的,用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可持续性的综合评价要突出学习的诊断性,表现性,激励性,素养发展的进阶,要细化,适量,适度。

    书中的化学评价方案从评价目标、评价任务、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四个维度给我们提供了有效、可借鉴的持续性评价案例。(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儿,需要根据不同学生,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等等去制定。)

    教学设计模板可以结合咱们得思考,感觉跟我们设计的项目式学习的评价方案不谋而合,说明我们的方向是对的

    持续性评价的设计应该先与学习活动来进行,确定单元学习目标之后就设计持续性评价,以便保证学习的有效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评价就是根据学习目标来制定的。

    教学设计要设计情境化、活动化、任务化的学习活动,增强学习过程的体验性、实践性和整体性。持续性评价标准和我们最初制定的学习目标应该是非常贴近的。

    研究学生各方面的,分析学情,确定学习目标,制定持续性评价是要保持一致的,只有了解、理解现在的学生才能设计出更符合学生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和合理的评价标准。所以分析了解学情很重要。

    北京海淀区单元学习教学设计的模板可以给摸索中的我们指点了方向,值得我们借鉴。首先,确定单元学习主题  其次 ,单元教学设计说明、单元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单元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海淀区课时教学设计模版:首先是课题,其次是课型,接下来教学内容。然后是学情分析,接下来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重点、难点。学习评价的设计。然后是学习活动设计,包括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附有活动意图说明,最后是板书和反思。

    (他们的单元学习教学设计模板和课时教学设计模板,我们可以借鉴)

    备课量好大,课改对老师要求更高,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

    开展持续性学习评价是不是就是我们之前所说的形成性评价,二者一样吗?二者不一样,持续性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更多是形成性评价,贯穿学习始终。

    2、 实现深度学习有两个必要前提

    (1) 教师要深刻理解学科育人价值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全面发展之后的综合表现。教师深刻理解本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理解学枝心素养的内涵,是实现深度学习的关键基础。

    例如,历史学科是在一定历史观指导下叙述和阐述人类历史进及其规律的学科,其重要的社会功能是探寻历史真相、总结历史经验以识历史规律。历史学科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拓宽历史视野、发最历史思维、提高历史核心素养,让学生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黑头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师要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可以带来更有灵魂的教学

    教师聚焦学科本质和学科思想方法,深刻理解本学科的育人价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是实现深度学习的前提。要整体理解和把握科,就必须深刻理解学科课程标准,理解学科课程设计、教材编写的思路。学科课程标准包括该学科的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课程目家。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等。

    课程性质明确了学科对于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价值。例如,地理学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对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建设美丽中国,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学习地理学科,不仅可以获得与地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思想方法,还可以从地理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

    学科的基本理念,可以帮助教师明确学科的育人方向、学科课程体系及其特点、学科学习方式及其特点、学科学习评价体系的建构方式。

    课程目标是帮助教师从学科的角度理解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帮助教师明确学生学习后需要掌握哪些必备的学科知识等具体目标。

    课程结构涉及学科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等课程的类型及其特点和功能,还蕴含了课程之间的关联、课程模块、学分、选课的要求等。

    (2) 教师要深刻理解并尊重学生

    教师只有读懂学生,才能设计出好的学习任务。教师的一项工作就是研究血神,研究学生是如何认识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每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可能会遇到那些困难。

    教师要站在学生成长的立场思考教育供给。

    深度学习将会是我们师生共同经历的一段智慧之旅,正所谓教学相长,相得益彰。

    3、 抓住深度学习的四个关键策略

    (1) 选择情境素材的链接策略

    (2) 学习过程中思维的外显策略

    (3) 学习过程的深度互动策略

    (4) 团队教学研究的改进策略

    深度学习让学生的成长从提高解答试题的能力转向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转向提高做事的能力。要想实现深度学习,书中一共介绍了四个关键的策略。

    1.第一个问题,如何选择情境素材。

    把知识内容转化成学习任务是个难点,所以情境素材的选择,要能够形成驱动性任务的引导。要经过精细的甄别,选择,不能乱用。

    好的情境素材要将学习内容和真实生活关联起来,结合教学实践可以从生活素材,实验素材,社会素材,科技素材以及史实素材应用。(除了日常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等都可以作为素材备选)

    恰如其分的情境素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提高课堂效率。恰当的选择情境才能让学习过程中内隐的思维显性化。

    创设真实情境,具体知识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被探索、被发现的过程,就是实现深度学习的过程。情境素材要关联教学内容,驱动性问题,学科素养。

    情境内容呈现的形式也是多样的,课标中有教学策略建议中专门有提供的素材建议,教学设计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情境也要与时俱进,把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建立真实的生活情境,新课标强调思品学科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组织教学,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成长服务。

    (文章中说到情景太简单,难以接受,错误的情境会引起误导,如果是编造的情境,就会脱离真实,这些问题都是必须要避免的)

    情境导入一定要真实要激发学生兴趣,要深入,否则没有效能,不同的情境素材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科视角,情境呈现可以是图片、视频、文字材料、语言描述等,可单一也可多种组合,多关注时政热点也很重要。(在一定的时间内,视频传递的信息最多,但也正应为多,有时候会扰乱学生注意力,所以要精心选择)。

    课堂找出矛盾点创设情境,表面化的活动设计情境意义不大,试题的情境要符合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业水平,问题的设定,同时给学生一些自主思考,辩论的时间,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2.第二个问题,如何使内隐的思维显性化。

    这里提的连续追问的思维外显,是经常用的手段模式,观察学生,给学生表达思想方法的时间。

    追问也是深度学习的一种方式,不是追问回答问题的人,而是听回答的人,追问他听出什么问题,自己怎么想的。

    3.第三个问题,如何和学生实现深度互动。

    在课堂上,当学生提出新的创意时,教师不立刻做出对与错的判断,而给学生一些自主思考、辩论的时间,让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互动学生有思考的时间,教师要把握时间的节点。

    首先师生关系要和谐,其次了解学情,构建能让学生积极思考的课堂,引导学生质疑,拓展思路,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指导学生提炼方法,构建模型,学生展开互动,产生共鸣,师生,生生之间都深度互动,在深度互动中实现深度学习,从低阶走向高阶思维过程。

    要想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对老师的要求提高了,所以教师也要主动发展,要进行团队教学研究,深度学习教师不能单打独斗,教师要形成教研共同体,要充分发挥教研组每个人的力量。

    (基本流程:学习—研究一实践一改进)

    4.怎样推进深度学习

    学生的学习要转变为以实践、体验、理解和迁移的深度学习,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将所学的新内容与原有知识建立关联,在学习实践和应用中达到深层次的理解,并建构个人知识的体系。

    深度学习对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深度学习理念的认识,单元学习主题的选择,单元学习目标的确定,单元学习活动的设计,持续性评价的设计和实施,对学科专业的理解深度,学科教学的素养提升,学习规律的把握。

    双微驱动是很好的方法,参考“双微驱动”提高研修质量才能解决深度学习的难题。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共读有感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yocl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