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的核心是:不惩罚不骄纵,和善而坚定。但是在实际情况中我们面对孩子时我们和孩子的互动方式是怎么样的呢?实际情况中我们的家庭教育模式又分为了四类:
1、高和善低坚定(娇纵型)
2、高和善高坚定(正面管教)
3、低和善高坚定(严厉型)
4、低和善低坚定(放养型)
下面来说说这四类教养方式:
1、高和善低坚定(娇纵型)
我们这一代也许自己被父母打得太多了,我们知道了孩子不能打,长期效果堪忧,我们知道了孩子需要表扬需要赞美,需要赏识。也确实有很多孩子因为赞美赏识让他有所改变,但是许多父母没有领悟到表扬教育的真正内涵。
我们通常会使用“孩子你真棒,太棒了”,这种空洞的表扬会失去表扬的意义,让孩子没有动力,而过多的表扬会让孩子习以为常。如果表扬的频次降低,孩子就会非常的挫败,变成赏识依赖。因为孩子是为了得到父母表扬而去表现,孩子会认为家长爱的是我的表现,我只有好好的表现才能获得爱。
那到底应该怎样做呢?我们要通过鼓励来挖掘孩子内在觉醒的力量,而不是表面上的表扬。鼓励和表扬的区别:
(1)针对目标:表扬重结果(赞美结果);鼓励重过程(肯定过程)
(2)比较对象:表扬横向比较(跟别人比);鼓励纵向比较(跟自己比)
(3)影响方向:表扬总结性质(针对过去);鼓励展望性质(针对未来)
(4)导致对象:表扬寻求他人认可;鼓励自我努力提升
(5)长期效果:表扬依赖他人评价,害怕竞争;鼓励自信,自立
(6)实例对比:表扬(你考了满分,真聪明);鼓励(你的成绩反应了你这段时间的努力)
比如说孩子考了满分,我们惯性思维很容易说,哇,你真棒。这个就是表扬满分的结果。鼓励是怎样的呢?应该要赏识孩子那满分背后的行为:哇,我就知道你肯定会取得好成绩,最近很努力地自己做规划复习,做作业也很认真,不懂就问。这样的话语就是赏识孩子背后的行为和品格,孩子听了之后就会充满力量,也知道自己哪些行为是正向的。所以,父母要赏识孩子背后的行为和品格,而不是赏识结果。
我记得我小时候父母的话很有意思:哇,你考了一百分啊,继续努力,争取每一科都考上一百分。说实话我一听就慌了:好不容易考了好成绩,你给我的压力就越大。谁还敢考高分啊。
碎碎念:影响孩子成长最关键的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父母不好当,就算是夸奖孩子都需要学习。
2、高和善高坚定(正面管教)
小时候,我自己的父母无时不刻在提供有条件的爱,意味着我只有在做到他们期望的事或是达到了他们所规定的某些标准之后才可以得到;而正面管教中所倡导无条件的爱与孩子做了什么毫无关联,无论他们成功与否,无论他们是否乖巧,都毫无保留地给予他们爱。重要的并不是我们认为在无条件地爱他们,而是他们感觉我们在无条件地爱他们。孩子,无论你做了什么,父母都爱你。
3、低和善高坚定(严厉型)
这类代表是虎妈。但现在很多家长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他们认为只有听话才是好孩子,而棍棒教育的效果立竿见影,他们习惯性打孩子。有些家长可能说我一般都不会打小孩,实在没办法才打一下,我基本上是说教。以居高临下气势说教的话语就是语言暴力,语言暴力对孩子的伤害更大。之前社会事件中也不乏这类父母。我自己的家庭就是爸爸白脸妈妈红脸,在我很小的时候都能感觉出他们的一唱一和。相比较父亲的棍棒教育,我更怕母亲的碎碎念,真的比唐僧念的紧箍咒还让我痛苦,经常她说到最后我宁愿她揍我一顿算了。
4、低和善低坚定(放养型)
有些机构把符合这一教养方式的做法叫作“快乐教育”,不过“快乐教育”的名声并不好,因为激烈的教育竞争令父母压力山大,对孩子的放任很可能意味着父母不够负责。像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啊,家庭观念会非常的淡薄,想家,却又害怕归家。跟父母的关系非常的冷淡,只有礼貌,没有亲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