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要买保险?
和近期发生的疫情无关。一方面是自己最近生了一场小病,觉得随着年龄增加未来在医疗方面的开销会逐步增加;另外因为身边的几个案例—虽然家庭没有被高昂的医疗费用拖垮,但是的的确确极大的影响了生活的质量—患病已经很糟心,如果再有经济压力,岂不是雪上加霜。
另,在GE的工作,其实有点类似卖发动机的保险。既然算半个同行,何不近水楼台一下。
保险不能(严谨点说,绝大情况下不能)起到财富增值保值的作用,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转移风险—以支付保费为代价。在没有保险的情况下,您的财富可能处于一个[-100,1000] 的正态分布区间,保险的作用就是让您的财富分布变成 [300,900] (数字是我编的,是那么个意思就行)
2. 该买哪些保险(有社保,有公司给员工买的集体保险,为啥还要买)?
我们(包括自己和家人)主要面临的风险无非是
§ 重大财产损失
§ 意外身亡/残疾
§ 重大疾病
对于失业、小病小灾等,一来又社保等基本保障兜底;二来,往来的朋友里都能抵御这些风险。对于上面罗列的主要风险:
财产保障中,对不动产的保险往往会被忽略。相比较于每年大几千块钱的车险,花千八百块钱给不动产投保,在我看来是很划算的。(主要是防止出现火灾等自然灾害、盗抢等)
第二部分主要针对意外(交通事故等)导致的身故和残疾。一般建议保额是自己年收入的N倍,以确保家人(在自己身故后)和自己(在重残而丧失劳动能力后)有足够的保障;GE应该给员工购买了集体的意外险,由于意外险是可以叠加赔付的,所以再买没有问题;另,按照这个思路,给小朋友买意外险的意义不是很大(壕,请忽略这句)。
让我关注保险这事的,其实是重大疾病这块。特别是我发现:
i. GE给员工买的医疗保险(覆盖重大疾病和门诊)的报销限额是2万元。虽然有一个全体员工共享的150万额度共享基金
ii. 社保中的医疗保险是按照一定比例报销(70%门诊,85%住院);北京报销限额是门诊2万,住院30万
按照这个配置,小病小灾的没啥问题,一旦有大病(比如ICU一天花费15万),肯定盯不住。所以需要重疾险来做补充。
寿险一方面是贮备养老金,另外一个也是防止身故之后家人没有足够的收入支持。
3. 买保险要不要兼顾理财?
见仁见智;我自己的策略是看重保险中抵御风险的功能,不太考虑保险投资理财的收益功能(所以我买的保险几乎都是消费型的保险)。原因有三,
i. 保险的投资收益率并不可观(除了很久以前个别公司发行过年化10+%的几款产品)。即使自己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我们也可以假设保险公司投资的收益率不会比市场有显著差别。(对于险资可以投资长线,是否可以有超额投资收益的问题没有深入了解,求指点)。所以通过保险寻求相比较于其它投资方式超额的投资收益未必可行。
ii. 有的保险产品名义上兼顾了投资和风险保障,反倒使我们看不到其中投资的收益率和用于分险保障的花费,从而很难进行比较选择;
iii. 关于保险产品的规避“遗产税”和 防止破产追溯的功能。一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些保障一定有对价体现在保险费用中;二来这两个功能也有其它的产品(比如信托)来实现;三,我们还没有那么的“高净值人群”(同上,壕请忽略这条)
4. 什么样的保险是好保险?怎么选择?
由于中国的保险产品在Party(银保监会)的监管之下,又有比较充足的拨备率(目前看),所以我的假设是只要是能通过批准发行的产品,都不会有赔付的风险。基于此,那就是在同样保障的情况下,哪个便宜买哪个咯。
在买重疾险的时候要注意续保的条件和费率变化。有的保险产品只保障到60岁,这就比较坑爹,要知道80%的医疗费用是在最后几年发生的。
另外在选择保额时要考虑通胀因素:现在保额是100万的产品,按5%的折现率算,20年后只有相当于不到38万的购买力。
5. 该不该在网上买保险?
同样见仁见智;我自己倾向于在网上买(比如支付宝里的蚂蚁保险或各家险司的app)
i. 方便,不管是购买还是理赔都很方便。特别是有的还可以自动续费
ii. 有的险司已经开始使用app来收集健康数据,比如每日运动量,心率等。按趋势,这些数据将来会影响保险的费率。对于生活方式比较健康的人群,把这些数据共享给险司,有利于(将来)享受更理想的费率
iii. 相比较保险经纪,网上渠道的费用显然更低;降低的成本应该会反映在保险费率上;保险经纪能提供的咨询在我看来意义不大
6. 我买的几个保险(仅供探讨)
![](https://img.haomeiwen.com/i18218426/8775013202ff65ed.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