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一个问答平台上回答了几个职场问题,于是隔三差五收到诸如“初入职场,很迷茫,不知道干点啥?”,“在国有企业工作,如何快速晋升?”之类的回答邀请。恰好收到一本新书《成为“最后一人”》,读完深有感触,分享给大家。
![](https://img.haomeiwen.com/i10885617/28daa24d9d5a9b8b.jpg)
这本书的作者是世界500强企业,日立集团的前董事长川村隆先生。受全球济危机影响,日立集团于 2009 年爆出7873亿日元的巨额赤字,时年69岁的川村隆先生临危受命,成为日立集团的掌舵者,在随后几年里,他大刀阔斧剥离没有前途的产业,带领日立集团专注于轨道交通、通信、工程机械等社会革新事业,于2010年实现了2388亿日元的黑字,至2014 年辞去董事长职务时,日立集团以“有史以来最高收益”的状态实现起死回生。
在《成为“最后一人”》中,川村隆先生通过介绍让日立集团起死回生的方法论传达给我们一种工作理念:带着“只能由我亲自动手”的意识,做出决定并坚决执行。于他,这是让日立集团扭亏为盈的力量,于年轻人,这是在职场中迅速成长为骨干力量,甚至成为组织中最后一人,也即站上组织顶端所必备的工作态度。
责任意识—“只能由我来处理”
初入职场,往往不会被委以重任,而且即使简单的工作领导也会过目再出手,这对工作来讲当然是好事,避免出错嘛,但对个人来讲,可就难说了。有人在后面把关承担责任,说明你的工作是容许出错的,是有机会修正的,这种环境下,人往往都会懈怠。川村隆先生在书中提到一句话,叫“自己的身后,再也没有任何人”,有了这样的意识,任谁,对待再细小的工作,都不会有丝毫的懈怠。
责任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受个人成长环境和父母教育的影响,有的人从小就表现出很强的责任感,记不记得上学的时候,总有那么一两个课代表催着你交作业,宁愿给你讲明白让你自己做也不愿意给本作业让你抄,这是她的责任感。可对于普通人或者责任感不那么强的人,也不是没救了。多观察身边优秀的同事,看看他们怎么对待工作,川村隆先生自己也是在加入日立之后,与优秀前辈的交流中激发了自己责任意识的萌芽,他说“将别人说的只言片语记在心间,或许会因此受益良多”。而且永远记住,这是职场,你所做的一切不是代表你自己,是代表公司,你的工作出错了客户首先谴责的是公司而不是你。说起来有些沉重,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有了责任意识,你对待工作就会很主动,善于处理各种局面,工作也会因此在你掌控之下,变得轻松。
“简单过程”—做出决定并坚决执行
职场上,仅凭直觉来做决定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能明确说出理由的前提下,决定才真正称得上是决定。不要以为做决定那都是大事情,是领导的职责,领导做的是关系公司战略的顶级决定。做为员工,是否接下某项任务?一个项目如何拆分?需要找谁配合?遇到问题如何解决?这都是要做出决定的。虽然重要性不同,但方法是相通的。
川村隆先生将做决定的过程总结为三个步骤:分析现状、预测未来、制定战略。分析现状依靠的是对数据的敏感,预测未来重要的是多看一步,战略重在不动摇。
做决定谁都会,但只有按照上面的步骤做出来的才称得上真正的决定。
最后一步,坚决执行。这才是决定是否能够成为最后一人的关键。执行过程中,遇到林林总总的问题总是难免,但只要你的决定是真正的决定,就一定要坚决地执行。遇到困难想法解决,对于干扰因素坚持“理”大于“情”,因为最后一人,就是那个能理解“情”,却选择“理”的人。
流水不腐—永远不要停止学习
对于企业来说,想要维持现状的时候,就开始腐败了。人的成长也一样,一旦产生“就这样吧”的想法,这个人就会停止成长。
日本江户时代的儒学家佐藤一斋在《言志四录》中也有“少儿学,则壮年有为;壮而学,则老而不衰;老而学,则死而不朽“这样的描述。
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如果一个人不论何时都保持拥有一个目标,那么不管他多大年纪都会不断成长,而且越是拥有目标意识的人,寿命越长。
川村隆先生,即便已到花甲之年,也还在每天学习英语,阅读经过大浪淘沙的经典书目。
职场中的学习是广泛的,可以通过工作提高自己,可以通过与人交流提高自己,还可以通过读书提高自己。无论哪种方式,请永远不要停止。
以上就是川村隆先生要告诉年轻人的工作理念,是他一生职场经验的总结,都是朴实的道理,句句中肯,用他自己的话讲,“都是理所当然应该做的事情”。所以下次“迷茫了不知道干啥”、“想要知道快速晋升的方法”的时候,读读川村隆。花甲之年的董事长尚且每天都在学习,在读书,在“亲自动手”,在“将工作彻底做完”,你还想玩出什么花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