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跃迁群里花了近2个小时,给大家讲完了《曾国藩传》,讲这本书其实有瘾,因为很多点其实可以深度发散,但想着分享的东西比较多,也不敢深入发散。
这本书适合多读,深读,解读。如果你有时间,一定要读一读。
这篇文章并不是讲这本书,而是通过这本书,我想分享的一些,我能想到,觉得有必要给你分享的点。
01 厚积薄发看得见
我经常会在群里说一句话,这句话是:行动可以快,但你的心态要稳。今年年中一个大会的演讲里,我也提到了这个观点:你可能成名,但并非必然。
我们有时候太着急了,太着急成功,太着急获得成绩。我不排斥尽快得到反馈这个观点,但这个反馈一定是合理的。就好比我经常微信里会收到一些人留言,问现在学写作多久能挣钱,看到这个问题本身,我其实就很头大。
挣钱是结果,过程是你学会写作这件事情。如果你真的学会了写作,文章写得不错,通过一些正确的指引就能挣钱。所以,你能不能挣钱的核心,不在于“时间多久”,而是“你能在多久的时间里学会写作”,这个时间其实是你自己来掌控。
你要的东西其实是结果,如果你想得到结果,应该把时间花在过程上。这个过程,需要沉淀。如果你看到某个人真的很快,那一定是别人有你看不到的部分,看得见的往往来自于厚积薄发。
就像曾国藩一样,秀才,举人,进士连中,一路青云直上,很大原因其实是以前考得太多,背得太多,考试的素材早已经背得滚瓜烂熟。
他只是之前缺少了一点灵性,不懂得如何去利用这些知识,知识本身其实一直都在他大脑里,通过更好的方法引导,他在后面的学习里,效率变得更高,成绩也自然越来越好。
前两天我在储君老师年会上做分享,分享的内容里面有这样一幅图片。
2019年,我这边确实发生不小的进步,但这些进步自然不是一年积累的结果,而是十年积累的结果。没有2009年深夜熬作品,没有2017年的20万字,自然就没有今天的结果。
一个好的结果,有的时候往往是多个机会拼凑成的完美图形。而我们大部分人其实不懂这一点,以为学会了某样东西,就可以青云直上。完全不顾积累,完全不顾积淀,当结果不满意时,黯然神伤,各自焦虑。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合理地看待成功这件事情。你可以很努力,但未必成功,你必须要接受这种潜规则。
我真的很喜欢龙女刻在手上的那8个字:简单相信坚持到底。这句话真的是当前知识付费市场中的8字真言。
因为相信,所以去做;因为一直做一件事情,坚持一件事情,在一件事情上更专业,成长速度反而会快。你也会因为你的专业,而得到更多的机会。
这才是一个正向循环,而且是一个,永不枯竭的循环。你永远不用担心市场是什么,因为当你有一定的能力时,你只是稍作调整,迎接变化即可。
02 学会处理生活中的挫折
这个点,我真的感触颇多。
人生其实真的是一个苦苦苦苦苦苦乐乐的过程,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苦大于乐。为了享受那一段乐的过程,我们大部分人可能要经历不同的苦。
别人在刷剧,你在加强学习;别人在玩乐,你在参加活动;别人睡觉,你在码字;我们的一生,似乎永远是忙忙碌碌的,最难的是,大部分人忙忙碌碌也没有忙出个什么。
还要继续吗?当然,人生本来就是在不断地折腾中找出答案。
既然挫折挡不住,不如换个思路,学一学如何面对挫折,学会跟挫折相处,学会怎么面对挫折,学会怎么对抗挫折,甚至是,战胜挫折。
2016年年底,我听过很多自媒体人成功的案例,所以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很想像别人一样成为年入百万的写作人。当时觉得不太难,因为毕竟我已经写了七年文章,我觉得写文章对于我来说,虽然不算专业,但比普通人要熟悉得多。
事实上还真的如此,我很轻松就能找到素材,写出一些不错的文章来。但那时候我忽略了互联网中,最缺的其实是知名度,而不是文章本身。当没有人知道我是谁的时候,我写的文章再好,知道的人也很有限。
所以,一个算是很厉害的作者,很拼命写了接近一年时间,写了接近20万字还没有成功,还没有挣到一毛钱,这对我当时来说,非常沮丧。
我已经很用力了,我已经把工作之外几乎所有的时间拿来写作了,我已经为了写作去熬夜了,为什么还不行???
因为我不懂互联网的本质,以为创作才是唯一核心。后来我知道创作只是基石,你还要懂规则,运营以及基本的宣传,这样,你才能被更多人看到。
多少写作人,是卡在20万字上的?我想,一定数不胜数。多少人也想通过写作获得成功,卡在了最开始坚持写的这20万字上,卡在了一腔热血上。
但努力,其实不能光靠热血,还得动脑子。我们学会去面对挫折,当你写出了那么多文字时,依然没有达到好的效果,你要做的当然不是继续坚持这么简单,你还要去研究,为什么你没有出名?
挫折是必然的,面对挫折也是必然的,更重要的是,你得找出解决的方法。
而这方法其实很多:问人?看书?查找资料?其实每一个都对。在这样的一个互联网环境中,我们要找对一个答案并不难,就看你,是否愿意勇敢停下来面对自己的挫折,找到那个答案,我期望你不是那个,一直忙忙碌碌却从来没有答案的人。
就像学理财,我以为应该学很多技法,但我的老师告诉我第一件事情一定是要搞清楚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对你真正重要的?
很久以后我才真正理解这句话。不管是理财,不管是学习,不管是人生,你一定不能盲从,一定搞清楚,什么是你真正重要的,什么是你当下最重要的,当你有了答案,基本上你就能知道,你下一步,最重要的是什么。
03 读书的秘诀
每次写到这个点,我真的不敢写很多(但每次都是越说越多)。因为古往今来,不知道多少人说过这句话和这些概念。但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是作为广而告之的科普,而是想跟我仅有的这几千读者,好好认真深度的聊聊读书。
读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相反,其实它真的很复杂。选书,看书,阅读方法都有一定的难度,这些难度并不仅仅只是技法,还有可能是思维。
这里,我仅分享我自己的一点读书经验,不见得就是对的,但它一定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我真正意义上读书是从初中开始的。初中时因为考到市里的原因,我在姨父家借住三年。这三年可以说是我人生的“黄金三年“,不管是读书还是做人,我都是在这三年里大有进步。
先说姨父的背景。姨父是少有的大学生,在他那个年代,大学生基本上算是千里挑一,经过相处确实发现姨父是个很特别的人,他的这份“特别“很大程度影响了我此时此刻。
我不是姨父家培养的唯一大学生,事实上在我之前,姨父家已经出了4位大学生。亲戚有考到市里读书的,很多人都愿意送到姨父家里来住。在跟姨父相处的三年里,有一件事情对我印象很深。
首先,姨父本人很和善,但他在一定程度上很严格。比如,我刚住他家里时,周末从乡下回来,打开电视看,姨父回来后很奇怪的问我:“为什么你这时候不去读书不去研究作业,要看电视呢?“
他的语气很特殊,特殊到让你觉得初中时代看电视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也因此我那三年几乎没有看过电视,我把所有的时间都拿来看书。
对,是看书不是写作业,相比于写作业,看书还是简单多了。所以每天晚自习回姨父家,我的时间都是在看课外书中度过的。
姨父家有藏书,大概几百本。不到一年时间我全读完了,里面几本我喜欢的历史书,最多的,我读了二十多遍。初二时,我意外发现学校有一个宝库——图书馆。
只要花20块办一张学生卡,就可以无限借阅。所以往后两年,我都在借阅图书馆里的书,后来越看越多越不学好,看了好些解剖外星人,外星人登录地球等种种脑洞书。
从不得不读书到喜欢读书,其实是一个美妙的过程。学生时代读书,主要还是在于兴趣。而后参加工作,开始创业读书会很挑,这种挑不是不看,还是大面积的看,但是精看的书越来越少,大多数的书都是浅尝辄止。
从初中到现在,这十几年来,也读过几千本书,我发现读书还是有秘诀,而下面就是我总结的几条秘诀。
第一:
一开始读书是乐趣大于功能。如果你真的想做我这种,深夜里为了读书不睡觉的人,你一定要先培养读书的习惯,而不是相信读书一定好的鬼话。如果你相信,就变成了大家都在读书,你只是不想被社会淘汰去读书,当你变成这种人,你就不可能读好书。
读书的好状态应该是,我想让自己读点东西,把时间花在读书上,万一有所收获也挺好,没有收获读书也比单纯刷剧刷短视频好。用这种心态读书,会更健康。
第二:
当你弄明白为什么读书,就可以读一些你喜欢的书。
很多人就是因为人云亦云,看别人读很多干货,你也去读,这样就不行。干货书基本上都是有用的,但不是都适合你,这类书放在一开始读,会让你对读书这件事情感到厌烦。
因此,你要先读容易读的书。比如一些简单的小说,故事类的书,简单的金融类的书。
比如入门级的理财书,一些正能量的畅销书,一些特别有意思的书,不是很深度的经典书籍等。
看这些书,能看到熬夜,就证明你真的愿意读书了,这就很好。
第三:
通过需求去找对你有帮助的书。
我们很多人读书没有效果,很大程度是被人牵着走,这种牵着走最大的不好就是,你可能会读很多跟你关联性不高的书。读书的时间其实消耗很大,特别是前期看错书,会影响你读书的态度。
因此,你要会选书。选哪些呢?选当下你有需求,对你直接产生帮助的书。
比如,你要学写作,第一个前提肯定就是买写作相关的书。不一定是教你写作的,而是跟写作有重大关系的。
比如《写出我心》这本书,它是教你用最舒服的方式去写作;比如《哈佛非虚构写作课》它教你如何去讲故事;比如卢老师的《写出10万+》教你学会创造故事和人生,再把人生的精彩写出来。
你看,这些书不是简单的教你一个写作技能,它教的是比写作技能高出几个层面的思维,当你有了这层思维,你再学基础技法就真的特别特别简单了。
学写作,买写作类书籍,这叫需求。因为你缺少而去买,才真的能在第一时间帮到你。有很多书看起来有需求,其实并不是真实需求。
比如说,理财类型的书。有人会反驳说,理财不是说没钱就要开始学吗?对的,当然是。但我要说的是,它对你来说,依然不是最紧急的,除非你就是靠这个吃饭,如果不是,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永远是,你的学习,你的成长,你现状里很难解决的某个问题。
解决那些问题,才是你真正的需求。
第四:
拉升你的格局。
格局这个词挺高大上的,其实理解起来很容易。就是我们很容易做一些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事情,而格局其实就是帮助我们去做更正确的选择。
我举个例子。
有一个大咖咨询我,她这会需要一些流量,问自媒体平台要不要经营?比如说头条之类,她说别人都在做,她最近也花时间做,但消耗时间不少,加上她写文章比较慢,投入时间高,不确定值不值得投入更多时间,所以来咨询我。
我的答案当然是:NO。
说到这个答案,其实跟我的理财老师问我的那句话是一样的:什么是对你来说真正重要的?
一个优秀的导师,自然也是需要流量的,但作为一个培训类的老师,其实在平台的转化并不强,特别是做成一个大号,本身就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个老师特别棒,我倒是希望她把时间投入在研究课程这些专业的事情上。
把自己变得更专业,其实本身就是流量。
这句话不太容易理解,我给大家现身说法。我早期做写作培训,这会依旧在做。但它并不是我唯一的项目,我还经营一家公司,一些商业培训,一个TOB+C体系,以及多个民宿的投资项目。
但我的很多朋友会好奇我怎么运营,因为我不发朋友,不发平台,也不打广告,根本看不到我做这些事情,走了哪些渠道。
我说说秘诀,其实只有一条:就是把自己变得更专业,其实本身就是流量。
营销自己,包装自己,这无可厚非。但最终你得明白一件事情,当你接触到一些层面的时候,和你对抗的是数据,而不是你的知名度。你能做出来产品的价值和转化,等于你的报价。
我去给企业报价相关的产品营销活动,最低报价是10+N,顾问费用是10万,N是转化比例,一个项目下来,我们的收入一定是六位数起步。
这种项目,你只要认真做,做得好,一定会拿到第二个项目。当你越来越专业,你给不同项目的报价,是一直在涨价的。
培训也一样。你最终拼的就是产品本身,你很能教,你有别人教不了的,你有别的老师没有的优势,你就根本没必要去吃这些简单的流量,你需要的其实是高精准的密度流量。
啥叫高精准的密度流量?比如我有这些时间写头条,不如给超级学员做服务。
我自己针对于企业的商业班,这会是5万半年,也收了不少人,我没事找些人喝喝茶,聊聊天,就把钱挣了,又教了这些超级用户不少新的东西,在相互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又相互学习。
其中的很多人,因为得到了有用的内容,还推荐了朋友来找我学,这样一个转化率我就能挣5万,我为什么还要去劳心费力写相关文章,还要费心思让别人来找我学写作?
回到那个培训老师的问题,我认为:有这时间,还不如研究研究课程,把课程做得好一点,这个比那些所谓流量,更有用,更持久。
所以我才说:把自己变得更专业,其实本身就是流量。
当然,这句话里有一个漏洞,我也要说明,就是当你还不厉害,还比较普通时,适当地让别人看到你是好事,我不是讨厌营销,正确(适当)营销是对品牌的正向增值,过度营销才会降低你的品牌力量。
说这么多,就是要你读一读相关格局类的书,这类书很多。
《毛选》《曾国藩传》以及大量的历史书籍,都是讲这些的。它可以让你从更高的维度,去看待历史的真相和社会的真相,以便让你做出更好的判断。
第五:
看看一些慢下来的书。
很多书看完,是让你成功的。有一些书,是教你生活的,比如偏文艺的书,偏文化类的书等。
这类书,我就不推荐了,你一定有你自己想看的书。
最后,想说说对看书的理解,只有几句话,希望能给你带来想法。
看书的本质是活得更好,那么看书就是吸收大于信息本身。世界上有很多书,但有70%以上的书讲得内容底层逻辑其实相同。所以你能真正看懂看透几本书,其实就决定了你未来的生存高度。不要认为你能记得一本书里的内容记得一些名词,你就看明白了这本书,这是可笑的,也是可笑的。对自己负责,是能读懂一本书,乃至更多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