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深度思考教师教师园地 孩子福地
【写在“教育系统”网友见面会前(2)】——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写在“教育系统”网友见面会前(2)】——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作者: 兴时态_198812 | 来源:发表于2018-11-06 23:02 被阅读146次

    【写在“教育系统”网友见面会前(2)】——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写在“教育系统”网友见面会前(2)】——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按语: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公布的数字,我国15岁以上人口中,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超过1亿人,其中1600万人是重性精神障碍患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的数据,成年人心理障碍疾病的发病率为10%,儿童心理障碍发病率接近20%,相当于成年人的两倍。

    而全社会包括家长普遍对儿童心理障碍知识缺乏了解。比如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过早的进行智力开发;老师和家长每天让孩子接受填鸭式的教育,使孩子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从而产生厌学情绪,等等。这些错误的行为都应引起足够重视。

    一、学生厌学问题

    学习是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是每个人所必须的、能够获得无穷乐趣的一件事。

    就学生来说,更应如此,他们处于成长阶段,可以发展自己的智力,培养自己的能力,磨炼自己的意志。

    但在本人长期从事临床心理咨询工作中,却碰到了众多的学生厌学,而且有越演越烈之趋势。学生家长担忧,教师茫然。对此作如下分析:

    (一)学生厌学的主要表现

    1、进学校只是应付长辈。这些学生大多数学习成绩不佳,对学习感到压力大,学习被动,只是穷于应付,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苦差事,简直是一种活受罪,但是迫于老师、家长的压力,或者是学校人多好玩,不得不每天背着书包到学校混日子,在他们看来爸妈文化低,在家务农,在厂里打工照样挣钱,很舒服。缺乏刻苦学习的长远动机。

    2、学习无兴趣,一进教室就情绪低落,教师上课他们一句也听不进去,只是讲悄悄话、做小动作、打瞌睡。作业无法完成,更谈不上自主学习、探究问题。

    3、下课精神大振,东奔西跑,墙上都是脚印,教师都进了教室,他们还在后面恋恋不舍,拖拖拉拉。

    4、受家庭的负面影响,他们贪图眼前实惠,需要层次低,他们错误地认为只要有钱就有一切,能捞钱就是有能耐,有了钱可以吃得好,穿得好,因此自小就一心想捞大钱。不考虑如何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5、独立生活、生存能力差,依赖心理强,抗挫折能力、抗外界压力能力、克服困难能力弱,易自暴自弃,意志消沉,悲观失望,对自己缺乏自信心。

    6、多数学生道德意识薄弱,缺乏忠、爱、奉献精神,社会公德意识差,文明习惯未养成,尊爱生命意识差。

    (二)学生厌学原因分析

    学生厌学情绪的形成有诸多方面,主要有自身原因,学校原因、家庭原因和社会原因四方面,学校教育因素和家庭教育因素起着更直接、重要的作用,社会影响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1、启蒙教育缺少方式方法,未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目的。

    现在仍有不少幼儿园教师没有系统学过教育学、心理学,更谈不上钻研幼儿心理学,他们教学是学拼音、数字、汉字,读、写、背,扼杀了儿童的天性,致使部分学生从小就对学习缺乏兴趣,甚至讨厌学习。

    2、学校受应试教育惯性办学,未能体现素质教育。

    长期以来,学校教学活动主要围绕着升学的指挥棒运转,极少根据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对学生、教师、学校的评价,按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金标准,从而促使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愈演愈烈。

    这样,教育很难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应试教育”模式和“片面追求升学率”思想的支配下,在教学方法上,必然是面向大多数学生,忽视小部分,特别是忽略后进生,必然会加剧学生学习成绩上两极分化,使一部分学生不断产生学习困难,导致更加厌学。

    3、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水平不高。

    教师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压力下,也忽视了教育应为提高民族素质服务这个根本宗旨,在教学中主要重视学习优、中等生,而忽视了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厌学的学生。

    对成绩好的学生抱着很高的期望,重点保护,甚至还有些偏袒,而对学习困难、厌学的学生不闻不问。

    教师的教育态度上的差异,客观上造成了学生受教育机会的不均等。

    总希望成绩好的学生能优上加优,而对厌学学生只要求他们不破坏纪律,不影响别人就行。

    教师对厌学学生的消极期望更加使他们进一步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信心和动力。

    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

    有些教师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不顾学生是否弄懂,只顾自己教,盲目地、大量地布置作业,题海战术,熟能生巧;这样,大量挤占了学生的休息、娱乐时间。

    这种重负担、低效率的教学方法,不但使厌学学生学习毫无长进,而且更增加了厌学情绪。

    4、从学生自身来看,这些同学抗挫折能力、抗外界压力能力、克服困难能力弱,巨大的思想压力和精神负担使他们难以承受,产生自暴自弃,意志消沉,对自己缺乏自信心,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

    5、家庭教育欠方法。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有的家长不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没有起到言传声教的作用,湖涂认识多,偏颇看法多,简单粗暴多,放任自流多。不良的家庭文化环境往往使可塑性很强的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侵蚀。

    有的家长在教育子女上,他们认为,送孩子上学是义务教育的规定,孩子学差学好全靠学校;有的家长不但不重视子女的学习,反而经常在孩子面前做"经商致富"的宣传, 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扭曲他们的价值观;有的学生父母,常常打架吵嘴,甚至草率离异,在孩子的心灵上投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使他们无法安心学习。

    留守儿童厌学突出。父母外出务工,将子女留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身边,上一辈人过分溺爱,缺乏监管力度,教育无济于事,造成学生我行我素,这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厌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6、社会风气对学生影响不良。

    社会上的读书无用思想,会使学生无心学习,尤其是学生看到很多家长既无知识又无特长,外出务工照样赚大钱,所以,学生一心想弃学赚钱。

    又近年来一些内容不健康的电影、电视、录像、网吧等在社会上的传播,对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使一些学生染上不良习气,进而厌学。

    从以上分析看出,学生厌学原因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良好的教育(学校、家庭、社会)可以使一些厌学学生走出困境。

    因此,我们要从学生本身入手,抓好学校这个教育主阵地,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多鼓励、多支持、多帮助,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优化外部环境,争取家庭配合,使厌学的学生在平等、民主、关爱、和睦的环境中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二、当前我国教育的弊端

    一个国家长期的发展与强大,首要的是国民素质的提高,说到底是教育的发展,当前我国教育有好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在此,对其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

    (一)中国当前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把教育狭义地理解为学校教育,忽视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统一。

    2、教知识不教方法,教知识不教做人。

    现代教育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知识教育上,而实践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等缺失严重或几乎没有。

    我们的民族可能正在失去思想的自由和活力,而走向思想真空和文化沙漠。

    我们的学生教育内容就是书本,学习就是做作业,衡量各级教育的主要标准就是考试。

    因此,最终我们的学生失去了棱角、失去了思考、失去了自我。

    3、应试教育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这样口号喊了几十年,各地的“减负令”多达上百项,可是,状况丝毫没有改变。

    重负之下,小学的孩子每天做作业两三个小时,没有了业余生活,中学生有的晚上做作业到零晨一点钟,这样的学习,压抑了孩子们的兴趣和个性,限制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摧毁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发病率为百分之22.8,中学生近视发病率为百分之55.2,高中生为百分之70.3。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钱学森之问震耳发馈,引人深思,让人焦虑,重负损害的已不仅仅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更是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这种教育观的倒置和错位,不仅仅压弯了孩子的身躯,而且扭曲了孩子的精神。

    4、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城乡、地区、学校之间差别很大。近年来,我国农村许多地区的义务教育出现了问题,优秀教师大量外流,学生大批流失,大量的农村孩子流向县城学校,使得当地的生源越来越少,很多农村学校学生所剩无几。另一方面,大量的农村孩子涌向县城,造成了县城学校人满为患,有的班级有八九十人。教师面对这么多学生感到力不从心更不可能做到因材施教,教学质量如何保证?

    很多老师没有时间批改学生的作业,把检查作业的任务交给家长,无形中加重家长的负担。

    现在,很多家长觉得养孩子并没有多难,难的是教育孩子。

    5、中国大学教育存在问题。经过十多年漫漫求学路上的拼搏,孩子们突然想彻底地放松身心,所以,一部分学生就开始玩游戏、谈恋爱、找刺激,从精神上放松学习。

    高校的行政化阻碍了其自身的发展,学术研究让位于政治考量,大学功利化严重、商业化严重,难以培养出真正的学术尖子或实用型人才。

    另外一方面是我们的大学“严进宽出”的管理模式。相对于美国“宽进严出”的教育模式,中国的大学教育管理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抱着蒙混过关的心态度过大学阶段,不具有过硬的专业本领。这是我国大学教育的败笔。

    我们偌大一个中国,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等各行各业,能拿得出手的东西有多少?

    教育究竟交给了我们什么?

    为什么当今中国人鲜有获得诺贝尔奖的?

    但是,杨振宁、李政道、等几位华人生活在国外就获得了诺贝尔奖?

    问题在哪里?

    是什么禁锢了我们的思维,束缚了民族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正是教育思想的问题。

    (二)针对应试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我们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首先,我们要让广大群众认识到应试教育存在的弊端。

    一方面,将“教书育人”的理念真正地灌输到老师的心中。让他们接受另一种宽松自由的教学观念。

    这样,他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逐步将这种思想输入学生的脑海中,从而让学生不再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还他们一个展现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

    另一方面,要改变家长们原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让他们不要给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而是要注重孩子们的身心发展。

    2、改革考试制度。

    现如今的高考已成为社会的焦点。

    人们对这种“一考定终身”的考试制度议论纷纷。

    显然,大多数人认为这种只凭一份试卷决定命运的考试模式对许多考生不公平。

    我们应该改革这种考试制度,不再以高考分数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指标,而是将德智体美劳等各项成绩都考虑在内。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平时成绩,以综合测评作为他们的最终成绩。

    3、借鉴外国先进的教学理念。

    说起我们中国的教育,大多数人的脑海中都会浮现那种呆板、机械式的教学画面。

    而当谈起外国的教育时,脑海中浮现的却是轻松自由、生动有趣的画面。

    中西的教育理念确实存在着极大的反差。

    虽然中外环境是影响这一现象的因素,但中外教育理念的这种极大反差也应引起国人的反思。

    不得不承认,国外的教育理念有我们借鉴的地方。

    对于这种理念,我们要根据国情“取其精华”。

    4、完善教学体系,推广全面素质教育。

    要想符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社会理念,除了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革考试制度、借鉴外国先进的教学理念外,还要进一步地完善当前的教学体系。

    我国的教育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要想完善我国的教育体系,还需推广全面素质教育。

    这种新型的教育体系不仅能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还能够培养许多学以致用、创新型的人才,和传统的应试教育体系相比,学生乐意接受这种教育模式。

    教师资格证考试其实就是考察是否具备教师所应有的职业素养:道德素养、知识素养、教学能力素养和职业心理素养。

    相对应,整个综合素质考察内容包括职业理念、职业道德、文化素养、法律法规、阅读理解、逻辑判断、信息技术以及写作。

    三、关注中国教育

    (一)教育的本质

    所谓教育,应当是作为对社会文化的传授、传播。

    而社会文化,不仅包括文理学科,它应当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

    第一层次是指高层次文化,既抽象的、看不到存在的,比如社会心理、美学和价值;

    第二层次指从第一层次具体下来的,尽管看不到具体存在,但能切实感觉到它的结构与活动方式存在的,比如政权及其机构;

    第三层次指表面文化,既看得到又摸得到的,物品或物质的文化。

    简单地说,就是精神文化、精神的物化文化以及物质文化。

    教育的目的,说是教书育人,其实就是让人接受各种有用的知识,以期将这些知识吸收、溶化,能够将其直接作用于社会,或者把这些知识作为基础,升华出新的知识,即发现和发明。

    前者像物理变化,接受的人如同一个盛东西的容器,接受的几种东西还是那样的几种东西,不过是换了个地方,有了些混杂,这大概就是常说的实用型人才——技术或技艺的人才;

    后者则类似于化学反应,已经生成了不同的、另外的东西,这类人才能够很好地掌握第一层次的文化,容易形成自己特有的治学思想、理念和方法。这就是创造型人才。

    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的文化影响,主要就是第一层次的文化、创造型人才的影响。

    人类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是教育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它提供了感受、记忆、联想、想象、推理等完整的思维功能,使人的意识能够相互影响并得以传播。

    (二)教育的革新

    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教育培训市场的繁荣景象给投资行业注入了活力,吸引了大量风投的关注。有分析认为,教育培训领域是最不受经济周期影响的行业之一,甚至越是在经济萧条的时候,这个行业越发景气。而来自多方的数据也表明,从2008年起至今,已经有大量的风险投资进入这一领域,联想资本、红杉资本、华兴资本、KPCB等国内外大大小小的风投都纷纷下注,被人们熟知的如华尔街英语、环球雅思、巨人学校、东方爱婴、万学教育等等,其背后也全部都有风投的身影。

    从胎教、婴儿直至高考、留学;从IT、艺术到经理人、公务员,人口红利下的就业、竞争压力,使得国人全面进入了教育和再教育、考试再考试时代。

    据不完全统计,各类在册的培训机构约在10万家左右。来自《中国网络教育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的数据显示,2009年整个中国教育培训市场总值约为6800亿元,预计到2012年这一数字将变成9600亿元,每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2%。其中民办教育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6%,大于公办教育年均9%的增长率。而其在整个市场所占的比例也将从2009年的40%增加到44%。

    经常浏览科技、教育信息的网民已达832万,而在2007年发布的报告中,这一数字仅为678万;2007年尚未计入统计的网上教育,已占据用户最常使用的网络服务的11.8%。

    可以看出我国网络教育市场呈现出良性发展的趋势,不管是从网民接受网络教育的意识还是对网上教育的需求都有极大的发展,这是国家教育部门和众多网络教育机构共同努力的结果。

    相信随着网络基础建设和现代远程教育体系的日趋成熟,我国的网络教育必将在产业化、规模化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

    书籍文字类已成为儿童读写能力产物、作品题材,更多的能通过动画、动漫学习。

    (三)教育的规律

    0-3岁:培养内在秩序,培养目标以“专注”为本;

    3-9岁:植入情理原则,培养目标以“兴趣”为本;

    9-12岁:植入逻辑思维,培养目标以“准确”为本;

    12-18岁:扩充放大形式,培养目标以“领悟”为本;

    18-21岁:注入创新动力,培养目标以“践行”为本;

    (四)施教的因素

    从教育的定义可以看出,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规划、管理教育活动的方向和目标、传递信息的内容和方式。

    教育者愿意施教有若干因素:

    其一出于人的利己性。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有效的支持和帮助,要是可以支持和帮助自己的人的能力不足,那么获益也将有限。如果通过教育提高了可以帮助自己的人的能力,其获益既可扩大。

    其二出于人的利他性。

    希望他人通过接受教育而生活得更好。

    其三出于人的竞争性。

    竞争性有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教育使己方的竞争力加强;另一方面借助教育活动,削弱对方的竞争力。

    教育者往往宣称自己的教育是正当的,但事实证明并不完全如此,例如台独势力的去中国化教育、殖民主义当局对殖民地人民的奴化教育。

    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不一定非要面对面地向受教育者传递信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媒介,甚至通过他人进行。

    而这个他人不一定是教育者,因为教育者是以改变他人的观念、素质、能力为目的而传递信息的。凡是接收到其信息,并且是其传递意向的人是其教育对象。

    (五)教育的弊端

    1、教育不平等,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对立。

    2、家庭与学校的理想主义教育与社会的现实主义教育的尖锐对立。

    3、私有制下的教育未能解决人的信仰问题。

    4、应试教育和社会功利性导致精神层面的缺失。

    5、家庭教育的家长专政性质以及与此关联的家庭暴力等问题,教育科学无法直接在家庭中推进实施。

    6、学校教育对学生个性的扼杀乃至自由权利(如恋爱)的剥夺,违背人性。

    7、社会教育的大染缸性质,酿成重重社会问题。不能与学校和家庭教育有效结合,无缝连接。

    8、教育产业化(私有化)对教师本身的剥夺和对教育平等的严重损害。

    9、教师未能起到真正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也未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10、教育的社会功能未能与其他社会问题的解决相互关联,如老龄化问题等。

    11、学习不能与劳动相结合,反而与考试相结合。

    12、素质教育仍需采取措施实施。

    (六)素质教育内涵

    它具体表现在以下五方面: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需要注意是提高国民素质,而不是学生素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重点在“全体”。全体是指每一个学生,而不再是只关注一部分或少数学生。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我们知道过去应试教育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忽略其它方面。而素质教育关注的不仅是学生的文化成绩,还关注德、美、体、劳,还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性格、行为习惯、情绪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在关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还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如学生的优点、特长等。发现他们的优点、特长 ,并去培养。

    5、素质教育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不仅指教师的创新如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也指学生的创新,如学生给出的新颖的答案新想法,老师不要去遏制学生的这些想法,而是顺势去引导,这也是创新。

    【写在“教育系统”网友见面会前(2)】——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丁俊贵

    2018年11月6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写在“教育系统”网友见面会前(2)】——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ywp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