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冻声音》

作者: 狗尾巴草_8270 | 来源:发表于2018-07-24 09:01 被阅读69次

          记得读研的时候每次上教育理论课我就觉得非常的无味,然而每次听刘老师的课时我却非常开心,整个人处于一种非常愉悦的感受中。特别是听刘老师的讲座时整个人都会沉浸其中丝毫不感到枯燥。跟其他听课的同学老师交流时大家也都是这种感受,那是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今天读了周益民老师的《冰冻声音》的教学实录,我才恍然大悟。正如周老师在课堂开篇所说的那句话“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爱听故事讲故事”。刘老师只是将枯燥的理论转化成生活中的一个个故事,满足了人们爱听故事的心理而已。

          那么故事为什么会如此的吸引人,又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作为一名老师我却很少思考这个问题。我甚至觉得创造故事这个事情要靠每个人的灵感和生活的经历,这个是无法教给学生多。听了周老师的课我才明白原来童话故事是可以创造的,我们是可以教学生创造童话故事的。在《冰冻声音》这一课中,周老师在上课开始时就设置一个悬念“大家都爱听故事,有一个孩子在听故事时先‘啊’了一声,后来又‘哦’了一声”让学生去思考这是发生了什么?学生结合自己平时的读书经验,很快给出答案“前面的‘啊’是有疑惑比较惊讶,后面读着读着明白了,就‘哦’了。”将学生的体会和经验充分调动起来之后,周老师引出他的观点“好的童话故事就是要让人‘啊’和‘哦’”。这个课堂导入看似很平常,实际上周老师是带着学生一起去思考和发展童话故事的特点。紧接着,周老师给出这节课的题目《冰冻声音》,并让学生思考读了这个题目你“啊”了吗?为什么会“啊”?在学生踊跃交流之后周老师开始讲故事。正如所预料的一样,听完故事孩子们嘴巴张的大大的。周老师趁热打铁,进一步追问到“你们的嘴巴张的大大的,为什么呢。”孩子们很自然的说道“童话太有趣了,作者太会想了。”听了孩子们的回答,周老师自然而然的引出了他的观点“童话故事之所以有趣正是因为作者的奇思妙想,而这些奇思妙想也引起了读者的‘啊’”。孩子们也明白了这童话故事的一个关键点是要有奇思妙想。为了让学生理解奇思妙想不是凭空胡乱编造,周老师结合刚才的题目又给出了一个不一样的故事“他们在非洲大沙漠里行走,声音被冻住了。后来,他们来到寒冷的西伯利亚,声音化冻了,这样行吗?”。很显然这是不符合常理的。孩子们也都表达了自己的的观点。于是周老师引出了自己的另一个观点~童话中,所有的奇思妙想都得在情理之️,要入情入理。在此基础上他引导学生总结到读童话时我们之所以‘啊?’是有奇思妙想,之所以‘哦!’是要入情入理。课上到这里就很清楚了,童话故事的两个特点也非常明确了。不同与其他的老师,直接告诉学生童话故事的特点,周老师采用听故事的方式,紧紧抓住学生的感受~一“啊”️“哦”带着学生们进行讨论分析童话故事,甚至让学生参与到作者的创作之中,让学生明白童话故事之所以吸引人主要是由于作者的奇思妙想和入情入理的构思,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实在是妙啊。明白了童话故事的特点,学生不一定会用。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并运用这两个特点,周老师给出了三个情景让学生去评论作者的想象是否合情合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快学生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同时对入情入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紧接着,周老师给出一个小片段,让他学生在片段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如何做到入情入理。那么又如何进行奇思妙想呢?这是一个难点?同样,周老师也是给出片段让学生自由思考,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方向扩散思维明白奇思妙想就是结合事物本身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想别人所想不到的。从短的场景想象到比较长的片段续编,周老师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运用童话故事的这两个特点。

          最后就是创编童话故事啦,这个是个大工程,要知道一个具有吸引力的童话故事除了它的的奇思妙想和入情入理的想象外还需要一个创编的结构。那么,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运用这一结构呢?周老师先给出一个作家创造童话故事时的思考过程,让学生从中发现和提取有效信息。很快学生就发现在创造童话时我们要先思考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会发生这样一件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结构怎么样?有了这一思维逻辑过程,孩子们对于童话故事的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创编长的童话故事就比较容易了。

            在整节课中,从童话故事的特点到结构最后到创造,从小场景到大片段,周老师引导学生不断的发现与思考,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之中,参与到创造之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冰冻声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yxe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