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文社科简书 X 001体育 世界杯征文活动体育
简书X 001体育 |“北欧神话”和“菊与刀”之日本篇——日本足

简书X 001体育 |“北欧神话”和“菊与刀”之日本篇——日本足

作者: 晴方好_ | 来源:发表于2018-07-10 09:07 被阅读411次

https://www.jianshu.com/p/b81f7aa84ee2

照旧,借足球谈文化。

前段时间有条世界杯花边新闻,哦不,是谣言。就是那个著名的日本队打扫更衣室的新闻:

“日本对比利时那场战败赛后并没有将更衣室作为发泄地点,而是将其打扫地井井有条,并且留下了谢谢俄罗斯的纸条。”

简书X 001体育 |“北欧神话”和“菊与刀”之日本篇——日本足球背后的独特民族性格与文化

场上日本队表现也毫不逊色,日本对那场比利时,作为亚洲唯一仅剩的球队日本队,虽然最终输掉比赛,但凭借其在赛场上不抛弃不放弃,被网友誉为打出了精神打出了境界。

人家场上顽强拼搏好队友,场下文明礼貌好青年,于是乎那段时间国内媒体就忙得不亦乐乎,不仅仅把国足挖出来进行鞭尸,而且连同整个国民素质都被牵连了进去。

完全不用柏杨写《丑陋的中国人》,咱们自己的自我批判精神已经很强烈了嘛。

后来,媒体辟谣了,说这个是假新闻。

呵呵。

我以为媒体不必过多报道这种事件,其实是不是谣言会不会自个儿打脸不重要,关键是老弄些现象不加分析就站在道德高地上抨击这抨击那很不厚道,老是说别人这不好那不好但就是不指出哪里不好为什么不好很像一种话语霸权。透过现象看本质,与其大篇幅轰炸报道这些多半性质雷同的事件并用“信仰”“情怀”之类的去绑架这个绑架那个,倒不如深入剖析这个民族“冰山在水面之下的部分”。日本人场下温文尔雅,场上却凶狠异常远胜其他球队,这一非常强烈的反差很值得关注。事出寻常,必有异因。我认为日本球队在场上场下极大的反差和他们独特的民族性格和文化密不可分。都是东亚人,怎么他们在某些方面那么“温儒”在另一些方面就那么“神勇”?你说是情怀,那反问哪个民族没有情怀?罗永浩弄个手机他还情怀呢。

所以我想从民族性格和文化这个角度入手,分析下日本球队在场下场上冰火两重天的表现背后的另外一些因素,权当提出一个新的思路吧。

“菊与刀”、“英雄”与“恶人”——两极化的民族性格与文化

简书X 001体育 |“北欧神话”和“菊与刀”之日本篇——日本足球背后的独特民族性格与文化

抛去民族仇恨因素,我还是比较喜欢大和这个民族的。这个民族有灵性,对美有极致表达,对人性有极致领悟。这个民族诞生了《源氏物语》,诞生了《雪国》,诞生了《白夜行》,创造了“物哀”“幽玄”“侘寂”这些美学概念。“哀吾生之须臾,渺沧海之一粟。”日本四面环海,又多火山和地震,因此这个民族对人生、人世间的体悟总有大彻大悟的极致之感。

然而日本的民族性格和文化又是具有两极化特色的。

日本人注重礼仪、讲究秩序由来已久。或许不夸张地说,如你去到日本,或者和日本人接触,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整洁有序的国家,一个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民族。

但在同时,对日本大众文化稍微有些了解的朋友,可能也有这样的印象:日本文化里似乎充斥着无处不在的暴力和情色——而这一印象,或许主要来源于日本人在暴力变态电影、艺术、文学,以及色情产业方面的特别审美。

该怎么解释呢?学术著作方面,鲁斯本尼迪克特所著的《菊与刀》描述了日本人爱美而又黩武,尚礼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驯的矛盾性格;荷兰伊恩·布鲁玛所著《日本之镜:日本文化中的英雄与恶人》则认为“贯穿日本文化几个世纪之久的病态且时而荒诞的品味”,或许恰恰是因为他们人际关系中的“温文尔雅”,这“是一个被迫变得温文尔雅的民族胸中的狂暴幻想。”

当然,两本书虽权威,但观点也不一定完全正确。性格分析这种主观性比较强的研究成果向来只能做参考,何况日本上亿人,怎可能用一个大面上的东西来概括?但是,两极化的民族性格的确可称得上是日本民族迥异于世界其他民族的鲜明特质。这里,伊恩·布鲁玛所著《日本之镜:日本文化中的英雄与恶人》一书提供了丰富而科学的论证:

关于日本人之温和:“正如计程车司机、学生或工薪族会欣然向身旁的外国人所指出的,日本人很“湿润”,很“優しい”。他们粘在一起,互相依靠,好比日本人喜食的湿答答的糯米。

此外,他们“和善、顺从、文雅而温良”。他们表达自我时,靠的是“热乎乎的人情”,而不是“干巴巴、硬邦邦的理性思维”。

然而,日本又几乎算的上是世界上出产暴力色情作品最多的国家之一:“许多有关性和暴力的事例虽然在西方读者眼中或许显得荒诞不经,但却是日本日常生活中的寻常特色。”“被绳子捆住的裸女的照片会定期登上发行量巨大的报纸;酷刑的场面在电视里司空见惯,甚至儿童节目也不例外;主要商业街上张贴着海报大小的青春玉女的裸体画;大批男性在搭乘地铁上班途中,旁若无人地仔细翻读“施虐——受虐”这一题材的黄色书刊。”

这两种看似矛盾却又并行不悖的现象怎么解释?原因应在于日本人的合群性。当代日本依旧是一个重集体的社会,社会个体的欲望屈从于他或她所在的集体的意志。个人权利在日本并不是一个很好理解的概念。诚如近年来某位首相指出的那样,日本之道的重心在于‘和’”

在日本,即使有观点,总是闷在肚子里,或者是小心翼翼地将其同他人意见中和起来。人们一般根本不会去谈论政治话题;日语的语法结构使说话人听起来像是在不断寻求对方的赞同,比如他们会说“毫无疑问,您完全正确,不过……” 因此,虽然日本人私底下可能持有异议,但矛盾都被掩盖在一层温和而礼貌的薄纱之下。“理性辩论这一中间阶段索性会被略过,针锋相对和拳脚相加会严重损害团体的和谐。简言之,意见一致往往只是外在表象,而表象在日本人的生活中却又意义重大。”(《日本之镜:日本文化中的英雄与恶人》)

于是,“合群”的要求和“”“温文尔雅”与“狂暴式美学”之间形成了一种张力,怪诞却又奇迹般地融合在日本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之中。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想象中的残酷不会演变为真实的残酷呢?如果没有合理的发泄渠道的存在,如何对这个社会进行维稳、保持这个社会的和谐安定状态呢?

布鲁玛提出:“日本文化中那些较为暴力的例子恰似这些纵酒行为:在遵循“建前”审美原则的前提下, “本音”得到了仪式化的释放。这些事例,是一个被迫变得温文尔雅的民族胸中的狂暴幻想。我们在荧屏里、舞台上或漫画中看到的内容,一般与正常行为背道而驰。”

我之前也写过一篇关于莫言的论文,其中在“话语权的压抑与释放”一节,对于莫言作品中多塑造“本我型”女性的原因进行了解释——这代表了作者被压抑的“力比多”的释放:“莫言的天性中就有着爱说话的一面,‘说真话是我的天性,但我的勇气和我的天性在我少年时期遭到了挫折和压抑……这也是我后来更名为莫言的原因。’在他大量的小说散文中更是有着对童年以权压人、高度缺乏言论自由的农村政治环境的书写——从他的短篇《大嘴》《透明的红萝卜》《枯河》中可以从侧面隐约看到在作者记忆中留下深刻烙印的独特童年创伤。所以,在作者的自我认同中,或许有着喜爱说话、爱热闹、重感觉和情感热烈奔放的重要特点,而这些热情奔放、富有生命活力女性,如同敢说敢做的“方碧玉”、漂亮泼辣的“孙眉娘”,从创作心理角度,她们正好释放了作者被长期压抑、不敢表达的真实自我的一面。”思维迁移一下,日本球员在世界杯赛场上的争胜拼搏,是不是亦有“被压抑的那部分自我”的“尽情释放”的成分在?

“本我”被压抑天性的释放,加之“超我”的集体主义精神,现实“自我”的“封狼居胥”建功立业的内生动力,是否足以构成温文尔雅的日本人在球场上的忘我拼搏精神呢?

简书X 001体育 |“北欧神话”和“菊与刀”之日本篇——日本足球背后的独特民族性格与文化

最后,任何一种现象的成因都不会是单一的,日本球队在场上的所向披靡的文化因素,除去日本传统国民性格文化的两极化特性外,还应有其显著的“工匠精神”应用于足球领域的因素,这也是我最为欣赏日本人的一点。这个不一一详谈了。

本文仅代表个人一种观点,希望能提供一种新的思考角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暗黑之人:日本:出了问题一定是自己的问题
    中国:出了问题一定是别人的问题
    晴方好_:@暗黑之人 自知自省的重要性被严重低估了。
  • 晴方好_:在这里感谢各位的支持!
  • 我顺:很好
    晴方好_:@我顺 改天找你吃饭去:bread:
  • b1bed1cc2fd9:剖析深入,论证有力
    晴方好_:@悠悠113 谢谢
  • 老酒留香:作者借足球,言及日本文化,视野广阔,剖析深刻,日本文化中的优点,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晴方好_:@老酒留香 感谢支持
  • 飞啊飞_259d:日本洪涝灾害,那个在家里享受晚宴的某首相属于哪一极?
    晴方好_:@飞啊飞_259d 安倍晋三不属于人的范围:wink:就算个他无极吧

本文标题:简书X 001体育 |“北欧神话”和“菊与刀”之日本篇——日本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zax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