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校招季,最近刷手机的时候无意中看了一则新闻,有HR在校园宣讲会上赤果果的说:“XX只是二本学校 ”“ 好岗位比如管培只能留给985,211”。现场当众快燃起来。前段时间的电视节目中,人事经理坦言,“会对非985大学生区别对待。离开招聘会后,只带走985大学生的简历!”后来,就成前人事经理了。

最近这几个月,公司一直有个坑,缺萝卜。该岗位偏技术,要求比较高,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除了对外公布的华丽丽的职位描述,明明白白的岗位职责和任职要求之外,其实还有一些没有写出来的条条框框。不如称之为潜规则吧。它们来自现行的企业文化、行业特点、工作环境、岗位性质等。
潜规则不多,大概如下:
技能和经验符合任职要求是基本条件;
最好是26——32岁;
男女不限,最好是男士;
学历本科及以上,最好是硕士;
学校不要太差,最好是211;
专业不限只看业绩,专业最好对口;
婚育不限,若是女生,最好是已婚已育;
既然更欢迎男生,那就不存在已婚育的问题;
这些所谓筛选简历的潜规则,是不可能明明白白的写在招聘要求里公示的。生活已经很艰难了,我们需要正能量。
因这个空缺岗位工资不低,要求也不低,又比较急,所以就动用了猎头资源。于是,一份有着本行业龙头企业工作履历的优质简历被推送过来了。
本行业工作经验,龙头企业,独立负责过多个产品和项目,创新和技术是引领发展方向的。从履历上看得出,职位和承担的工作内容都有成长。
但是,最终没有面试的原因偏偏就卡在性别、年龄和婚育。
你说,在宣导男女平等和女生独立自主的时代,职场会有男女区别对待吗?有,其实也没有。
讲真,一个在乎“人才”的公司不该在乎别人的生活状态吧?婚产假也不至于就影响到一个正规公司的经营。毕竟也有很多挺着大肚子的孕妇一样在面试,而且还被公司录取。别忘了,我们所听说的这些只是表象,其实内里就是这个候选人的“才”特别稀缺,稀缺到根本不care她还是挺着大肚子的孕妇。
大多数人,算不算职场上的稀缺资源?除了你,没谁了。
不管你无所谓奔三奔四,你的职场“稀缺”都可以PK掉无数更年轻、更积极、更有奋斗精神的小伙伴?
大多数岗位,本身都不具备稀缺性。看看公司的组织架构就知道了。大企业分工更细,每个人做固定的事情,中小企业分工不细,一个人做几个人的工作。若不管谁走,可能会留下暂时慌乱的现场,但是下一个人培训几周立马就能上手,说不定做的比前同事更好。
曾经,看到32岁的男同事跳槽过来,领导更看重,薪水更高,有能够施展的一片天地,这就算职场的华丽转身。当时感慨,不是每个职场人的32岁都这么华丽的。
就像有些人的32岁,已经不需要依靠工作来吃饭了;
有些人的32岁,失业后可能再也找不到工作,从此与职场无缘;
还有些人的32岁,守着鸡肋的工作,不敢换也换不了;
女生相比男生,在职场上面对的更残酷。出差的工作、应酬太多的工作,这些女生参与都不太方便,因此公司也就直接招聘男生,并不是性别歧视。而且,正值婚育年龄的女生在重新找工作的时候,用人单位要考虑稳定性,会不会工作不久就要休假啊,又要重新招人啊。所以职场的女生会更辛苦,不仅需要胜任工作,更要注重职场形象,千万不要让公司觉得你新换工作就为了在这里休产假。
这些不一定就是环境的错,就算指责外在的因素也是没有意义的。还是在22——32岁这10年,尤其是职场的初期,多沉淀一些,眼光放远一些。因为,32岁,很快就来了。
你想有个怎样的32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