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小白兔去钓鱼,一无所获。
第二天,它又去钓鱼,还是如此。
第三天它刚到,一条大鱼从河里跳出来,大叫:
“你要是再敢用胡萝卜当鱼饵,我就扁死你。”
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原来,小白兔竟然用胡萝卜去钓鱼——它自己喜欢吃胡萝卜,便认为:鱼也喜欢吃胡萝卜。
小兔子选错了鱼饵,自然钓不到鱼。
所以,你给的,都是你自己“想”给的,而不是对方想要的。
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付出,不值钱!
你认为是最好的,不一定是别人需要的。
或许,我们一开始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觉得很好笑,心想:这一定是一只傻兔子——明明鱼不是吃胡萝卜的,它还是用胡萝卜每天钓鱼。
现在,很多人都觉得:有人需要帮助时,应该给他——我们感觉他:需要的东西。
就比如:一个人,家里比较困难,我们想到的就是:给他钱。
他确实需要钱。但是,他更缺的,其实是一份稳定的工作。
他真正想要的,你却根本不了解,这样盲目地帮助别人,只会让人觉得很反感。
毕竟,每个人的想法是不同的。如果只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帮助他人,换来的,可能只是别人的疏远。
每个人的想法不同,需求也不同。尊重别人,就等于尊重自己。
从这则小故事里,我们可以发现:小白兔拿自己最喜欢吃的胡萝卜去钓鱼,结果一无所获,甚至还被鱼儿骂了一顿。小白兔心里一定很不是滋味。
这,像极了:为孩子付出很多,但是孩子却不领情的父母。
小白兔的胡萝卜钓饵,和父母的付出,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自作多情!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你对孩子的付出,在孩子眼里,却一文不值了——因为:你给的,只是你“想”给的,而未必是孩子想要的。
其实,现实中也有类似的例子。
有一位宝妈,担心上初中的孩子吃不好饭,每天不辞辛苦的大老远,跑去给孩子送午饭,而且还要看着孩子吃完,才肯走。
宝妈送饭的出发点,是为孩子好,但是,在孩子来说,妈妈经常来送饭,让他感觉很丢脸,感觉在同学面前,没有面子,直至有一次,他大声对妈妈说:“你以后不要再来给我送饭了!”
我们作父母的,都要认真想一想:我们所给予孩子的,是不是孩子需要呢?
我们是不是也做出了:拿胡萝卜喂鱼这样的傻事?
面对孩子,做父母的,从不会吝惜感情的付出,物质的投入。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并不了解孩子的真正的感受和想法,仅凭一已好恶,来判断孩子的兴趣爱好,这当然,也是不对的!
太多的时候,我们忽略了孩子的感受,用成人的想法,去主宰孩子的世界。
于是,孩子可能就像河里那条大鱼一样无奈: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
如果仅仅是物质上的错爱,那还好办。但如果在教育方式方法上,用错了力,使错劲儿,那毁掉的,就是孩子一生的幸福!
有一个人,不停地抱怨:自己在生活里是如何付出,如何奉献,但是,对方却不懂得珍惜和回报,甚至视而不见,为此,两人还曾闹到要分道扬镳的地步。
付出的一方,就怎么也想不明白:乖错哪儿了?
为什么在情感世界里,一个人辛辛苦苦的付出,却换不来对方的半点回报呢?
究其原因,就和这只小兔子一样:你执着地用自己的方式,去爱另一半,而你给对方的,是你以为对方想要的,但是,错就错在,这是你以为的,并不是对方真正需要的。
这样的付出,对于对方来说,是強加、是枷锁、是负担。一旦到了难以承受的那一天,他就必然要逃离了。
(读书笔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