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不写,思维受阻,愁肠百结中正不知写什么呢。恰在此时,简友“燕”的一篇文章——《我的三次删文》给了我一些灵感,就谈谈“删文”这件事吧。
燕由于种种原因连续三次大量删文。对她的这一举动,我除了打心眼里佩服,还有为之惋惜。倒是她字里行间处处充满淡定。
说到“删文”,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废弃的文稿,删就删了,也不足惜。如果是自己搜肠刮肚,绞尽脑汁所写的文章,感觉甚是可惜。
在我的记忆中,删除文字几乎没有过。记得我曾经写了一篇将近2000字的文章,被老师点评说是叙议各半,叙事不明,说理不透。
当时我在修改那篇文章时,考虑该如何删减,要么把它写成一篇纯记事文,要么把它变成一篇纯说理文。不管怎么修改,前提是都必须删除一大部分文字。
面对自己的“心爱之作”,横竖舍不得删减。纠结中灵活一动,于是把那篇文章一分为二,记叙一篇,议论一篇,各自为文,互不影响。在修改过程中,要删除的地方几乎没有,另外又作了必要的补充。
在平日所记中,也很少有删文。自我感觉良好的就发布,否则就私密。只要是发自内心写出来的文字,对自己来说就是“宝贝”,舍不得删。
凡事都有个过程,写文也一样。执著于内心,在不给他人带来负面情绪的影响下,所有的文字都值得保存。
由“无”到“有”需一个阶段,由“简”到“精”更需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烂文”也罢,“佳作”也好,都是自己的精力所致。
不管写作之初动机如何,他人如何评价,都只是一个参修过程。保存差的,才会有更好的文字闪现。
我的文字我珍惜,不管文笔拙劣或优秀,都值得保存。进一步说,文字是否被删除并不重要,能删多少就能再写多少,甚至是写更多。重要的是要认清自己的内心。心底若始终保持正知正念,写作路上就会清清爽爽,平心静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