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的一些工具、建议和小技巧
1,想方设法进入状态
就如同机器刚开始起动时,会比较慢一样。我们在转换做事情的时候,转换的一开始也会不那么地“高效”,甚至会有其它如厌恶的副作用,例如工作。所以,这里有几个小技巧,可以让我们较好地在一开始进入需要的状态,并且可以根据自己情况去变动使用这些技巧。
A,环境。对于读书、学习一类的来说,这是比较容易想到的,那就是一个相对安静,或者自己比较喜欢的学习工作环境如图书馆咖啡店。也有一些人是比较喜欢和自己一小伙伴、小团队式的交流学习会更高效。所谓让自己更好进入状态的环境,指的是选择适合自己、对自己有效的环境,这是先重要的一点。
B,任务就在眼前。将今日任务写成纸条便签,放在自己的面前、电脑旁,让自己工作的时候一眼就能够了清晰地了解自己要做什么,比起杂乱无章的对任务的记忆,会让自己更容易进入状态。
C,一些准备事项。无论是思考今日任务,还是上班时穿正装、运动时穿上运动装,都会有一种“我已经准备好了”的感觉,进而更容易地进入状态。
D,冥想。让自己的大脑放空,将无关紧要的干扰项排除,确定下自己需要做、想做的事。这会让自己更加主动、清晰地知道等会要做什么,并进入状态。
2,“改造”自己的关注点
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总会遇到多多少少的阻碍,无论是上班时的负面情绪,还是实现目标路上的障碍。这时候,将关注点放在负面状态下不去解决对我们没有好处,反而会消耗我们的正面情绪和时间。所以,这时候我们可以无视改变不了的问题因素,去关注我们要达成怎样的目标,为此我们需要如何解决改变得了的问题因素。简而言之,就是不埋怨、去想自己想要的目标、去为了自己想要的目标去解决问题。
3,将待解决事项写在纸上随身带
如果自己实在是不想做一件事情,或者有点其它急事,可以将自己要做的事情写在纸上随身带着。那么,不知不觉中会去想着这件事并可能在大脑后台发散处理。到了拖不下去、想做了,再去做,而这个时个,对问题的理解会比一开始什么都不做好得多。
4,记录日志,自我检验
只要不是一两天能完成,后续不再需要的事项,都需要记录,用于自我检验。记录每天对该事项的计划和执行情况,可以看到自己是否有拖延(如果有,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拖延的)、今天看来自己所做的有没有遗漏或错误需要改进优化、一天中会不会有某一情况下的效率更高(又是为什么那种情况下自己会效率更高)等。
5,行动日志,指明方向
是不是会有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时候?是不是知道自己有需要做的但是没有截止时间便在拖延的时候?是不是会有只知道个大概要做的事情,却因为不确定所以一天天地过了却什么也没有做?
行动日志,就是将自己下一周要做的事,提取出20来个关键的待办事项。而每周待办事项的内容,需要符合自己的目标需要和内容可执行可完成。每周一次计划,可以在目标方向明确的同时,根据执行的实标情况变动,同时也让计划内容更加的充实具体。
确定了下一周的关键待办事项,就每天写明天的待办事项,写5个左右。每天待办事项的内容,需要含完成时间(即具体明天的什么时候完成),预算明天大概的工作内容等情况分配相应数量和内容的待办事项以确保每天任务量合理。
注:确定后,尽可能地不添加或替换待办事项。优化自己的计划分配能力,而不是打乱一天或一整周的状态。事项做不完或者变动得与周目标、自己的目标方向不一致可不是什么好事。
6,一大早,先去做最困难的事
7,一些学习应用和程序的推荐
番茄工作法、滴答清单、印象笔记等,工具很多,百度知乎也是可以的。这点没有写太多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觉得执行的人比工具更重要并且不要完全依赖于工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