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陶湘基 文/陈冈
意象是我国古人首创的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美学范畴,意是主观情思,象则是客观物象。审美意象就是主与客、情与景的统一,是不可分离的。
正如王夫之所说:“情不虚情,情皆可景;景非虚景,景总含情”。也就是说,只有“情”“景”统一,才能构成审美意象。
通过欣赏陶湘基先生的山水画作品,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中国山水画创作过程也就是意象生成的过程。
因为意象的生成是建立在人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这种意象在陶湘基先生的山水画创作过程中自始至终起着作用。他在创作时不是对自然物象作纯客观的描绘和再现,而是经过主观能动的反映,经过取舍,提炼和创造,在此过程中,审美起了重要的作用,把客观物象和主观意念融合起来,浑为一体。因此,自然景物不再是纯客观,而成为陶湘基先生心灵的反映和寄托。
当然意象并不是凭空而来的,需要通过画家对自然物象的观察感受、积淀和思考,也就是“外师造化”。这还不够,更需要“中得心源”。
因此,陶湘基先生在进入山水画创作的同时,能够深度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偏爱和寄托,再加上他人生历练中的回忆、溶解、联想和想象,全然融入画中,让画显得厚重有内涵。
陆机在《文赋》中认为,在艺术想象时要“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这就是说,艺术创作是一种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想象活动,突破了“象”的局限,进入了一个自由的天地。
陶湘基的山水画作品既是中国的山川河流,又非真山实水,让人观之宛如置身于桃源仙境,流连忘返,这就是审美意象之魅力所在。
陶湘基山水画欣赏:
本文系陈晓辉美术馆作者原创,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书画资讯,请关注本馆公众号:每天看书画,心情么么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