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认知方法论笔记(四)

认知方法论笔记(四)

作者: CliffordGFF | 来源:发表于2021-02-28 16:18 被阅读0次

    知行合一

    一面之交的信息不是信息,更不是知识

    陌生人——密友

    神经元链接同社交网

    正确的学习方法是神经元之间建立高带宽的专线,反复重复,刷卡般速度,习惯,刻意练习

    我们要学习和知识打交道,一回生,二回熟,熟能生巧

    但是人能维持的密友数量有限,这就要求我们去重点发展能够帮助我们进步的朋友,而不是一些那些掌握旁门左道或奇技淫巧的人(他们只能是在我们需要时能在电话簿里找到的人)。

    我背单词就是这样,坚持了一年多,背了将近40000词,可以说语言就是我的密友。即便如此,我记得并能熟练运用的仍然很少,真正让我耳目一新而且还能迅速运用的词句更是少之又少,但是我从来没有停止这样的刻意练习,很多单词我都是专门去找同类型的重复的,再坚持复习。我知道只有我这样一直坚持下去,才能在关键时候(需要迅速认知刷卡时)调出一些急需的词汇,更重要的是这个密友能帮助我迅速的和其他“生人”高效建立联系,省下时间成本,并避免语言传输中产生的认知偏差。(外文原著原意等)

    心外无物

    山外的花是数据,是信息,但是如果没有被我们的系统,我们的心所接收,自然不会有输出结果,即无物。

    你怎么看待世界,世界就怎么看待你

    如果我们眼中都是圣人,那我们自己就是圣人,因为我们能够用心去发现每个人的优点,这样的心一旦训练出来,那我们拥有了圣人般强大的心了。

    Ubiquitous Computing——无所不在的计算。

    Synchronization,同步

    端——云

    境——心

    信息——系统

    行为(行)——认知(知)

    所以想要真正改变列出的这些词组的前者,必须先改变后者,这样前者才会进行同步。而改变后者并非易事,我们需要反复的练习,做到知行合一。

    我很高兴能在认知方法论中再次看到王阳明的心学,这带给了我全新的思考,用心的领悟。一颗强大的心是我们追寻的最终目标,一时的端的改变,一时的意外收获,并不能带给我们任何本质的改变。

    知行合一就是一种同步

    一念发动处即是行,即使我们最后控制住自己没有行,但其实我们已经“行”了,我们没把握下次还能避免不好的结果。这种几乎是条件反射的念,生于心,从于知。念即行也。

    “中”是不偏,“庸”是不易(不变),一次中可能是意外的行之所获,但是做到庸才是每次正确同步的解决方案。心若有知,何患不中呢。知是认知,更是行动。真知就是不变的不偏,永恒的宝藏。

    知是未发动的行,行是已经实现的知。

    到这里发现这几章的内容真是高度相关,也解决了我之前关于游手好闲的学习的担忧,只有心是漫无目的的,学习这个行才是游手好闲的。

    真正的“知”不是“见到即得到”的,知是一种状态。求知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心态。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学霸是一种心态,拥有了学霸心,才有万里行,知识自然可以逐渐积累。

    王阳明就是当之无愧的学霸,他曾说过他写书法时早已在心中演练了无数次,字由心生。他掌握了学习最底层的方法论,以至于他学什么都是神速。

    “学”是一个建立初步连接的过程,“习”则是把这种偶然连接固化,形成高带宽的专线连接。

    知行合一,认知和行为的合一,就是学和习的合一。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当我们有机会做到行之有效,那么这也证明了连接的稳固,学习的有效,证明了我心光明。做君子是一种知,做圣人更是一种知,违背内心只做到行那是伪君子。

    再次领悟到了知行合一的更深层含义,我在逐渐认识我的心,改变我的知。我现在明白了为什么我的行为能够让我的心态发生变化,原来是我的心也同步变化了。行比知易,我如果看不清心,做不到知,那我就行,持续践行,最终出真知见真心。心外无物,我心光明,人生这个修炼场,我只过给我自己看。

    什么自控力差,什么干扰影响,什么外界压力,都过不了我心这个超级处理器。

    引用一下留言:认知思维从哪里封闭,便可以从哪里打开,好比你因为什么原因进来的你可以因为什么原因出去,不论是兴趣、利益、责任等,做认知要给自己理由,一个意义,能不断提升与解读的意义,否则连为什么都不知道又何必为难自己。所以我对8的双环思维的解读是寻找你的意义,能帮你深入,也能再遇到预期与现实出现矛盾时重新审视你的意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认知方法论笔记(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abg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