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也需要大家打扫卫生,不过也只是一二年级的任务而已,三年级功课比较繁重,而且学校本来就不大,两个年级打扫已经足够了。
一年级时,我们班被划定的男生卫生区域是操场旁的男厕所和男澡堂。澡堂通常只需将一些垃圾清理干净就行,而男厕所的清洁则稍显麻烦。厕所在二楼,传统的水泥蹲坑需要每天早上提水冲洗保持洁净,取水处在食堂旁,稍微有点远,往往提一桶水半路上还会洒一半,所以有点累,而且打扫厕所听起来无端给人一种脏兮兮的感觉。作为劳动委员,虽然凭借这一职务无需亲自打扫,但每天都需要在他们打扫之后进行卫生检查,检查厕所卫生也是一个苦差事。总之,我们班承担起了为全校师生服务的重担。
二年级的清洁区重新划分,我们班负责打扫垃圾堆及旁边草地。一直很疑惑为什么我们班的清洁区总是这些听起来很脏,实际也很脏的地方呢?这片清洁区不太好打扫。同学倒垃圾的时候,往往觉得里面很脏,臭气熏天,于是每次站在离垃圾堆还有一段距离的地方就顺手一扔,自以为很准,但其实相当一部分都没扔进垃圾堆,然后就离开了,下一个人看到这种情况觉得就无所谓了,反正外面也有垃圾,于是就没想着要扔进垃圾堆里,更是随手一扔,不管是否扔进去,头也不回。
于是垃圾越堆越往外靠,而我们必须用铁铲将其重新铲进垃圾堆,增加了很大工作量。早上打扫卫生的时候会有人在旁边站着,提醒大家将垃圾倒入垃圾堆,但早上打扫之后,没人监督,垃圾还是会蔓延到外面,于是第二天早上又得苦干。不过对于几个男生来说,倒不算什么体力,只是心里感觉略有不快。
垃圾扔进垃圾堆本是理所应当,而理所应当的事情却总是在内心的消极情绪下打折扣的执行,明知不可为却偏偏为之,或许会在心底留下零点一秒的愧疚,或许依旧坦荡,殊不知这一点微不足道的打折扣却可能成为后续事情的万恶之源,后来的人本就有着前人一样的懒惰,却又见状跟上人云亦云的潮流,并贴上法不责众的标签,遂变得理直气壮,于是来者便纷纷效仿,昔日的不屑一顾一跃成为追捧的大势所趋,“世间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直路如此,岔路亦如此。直到某一天突然发现绕远了,或是某人振臂一呼,或是路人全体觉醒,才走回原道。可是下一次到了岔道,路人会有什么选择呢?谁知道呢?
一年级的时候还开设了劳动课,有专门的课本,讲的是一些作物的种植过程,施肥啦,耕土啦,浇水啦等等,以及与地里劳动相关的知识,部分细化到了肥料用量以及种类等等,感觉是对地里田间劳动,尤其是部分农作物种植的一个系统化的总结。当时学习并没有觉得什么奇怪,大家也只是像音乐课一般嘻嘻哈哈罢了,听不听无所谓,很多时候都是自习。可是如今想起却甚是吃惊,竟然还会有劳动课,而且课本竟然详细得像是工具书,觉得好是不可思议。
其实也没什么大问题,只是觉得这门课程已经脱离了时代发展,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应当是重点,而纯粹的劳动理论课显然有些多余,大量学生都不再进行田地劳动了,即使在农村,更别提在城市了,这种劳动课又有什么很大意义呢?开设个花卉草木种植概述,还能增加对盆栽种植的了解,或许都比这田间作物种植更有意义。不是课程不重要,而是对绝大部分人来说不会产生什么实际的作用影响。而如果进行探究的话,在大学自然会有专门的农业研究可以分析,但对于中学的通识教育来说,单独开设这样一门课并没有很大实际意义,反而陷入“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窘境。
我们的父辈上学时也开设有劳动课,据他们说劳动课有时是老师讲课,关于作物种植,但很多时候都是在学校除草等等,或者帮助老师去地里干农活,割草主要是用于喂猪喂鱼,在土地除杂草等等。由于大家都是农村孩子,基本都会干农活。在改革开放初期,大部分人都需要劳动,以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需要劳动,因此,那个时代的劳动课是必要的,而现在来说是完全不必要的了。
不过,将其作为知识拓展课的一部分,删减细节,简要介绍作物种植流程,了解其大致过程倒是不错的想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