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前阵子,微信上发起了“一元购画公益筹款活动”,这个H5页面迅速刷爆了不少人的朋友圈。7小时内筹款1100多万,“一元购画公益筹款活动”创下了中国公益界的筹款速度纪录。这些一元画作的作者,是不同程度的自闭症患者。
自闭症患者有个很浪漫的名字——“星星的孩子”,但实际上,能被挖掘出潜在天赋的自闭症患者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的生活,并未像星星那样熠熠生辉。
在确诊的自闭症病例中,说话迟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有些小朋友说话迟一些,老一辈的家长往往会以“孩子大一些就会说话”“贵人语迟”等观点来自我安慰,殊不知,这样可能错过孩子语言开发的最佳时期。
1-2岁是孩子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智力水平已经足以理解大人的话语。如果理解和表达不合拍的话,孩子会着急、焦虑,有时会发脾气,生自己的气,产生挫败感。
02
刚出生的婴儿,还不能够了解语言。因此,很多父母认为,既然婴儿不了解语言,就不用和他说话了。
其实,不对婴儿说话是完全错误的育儿方式。科学研究表明,即使婴儿不会说话,但父母所说的话会不断灌输到婴儿的头脑里,这种持续不断的语言刺激会对婴儿的脑细胞产生惊人的影响。
刚带孩子那会儿,我的社交范围迅速缩小,每天围着孩子转像打仗一样,完全没有自己的自由时间。孩子睡着后,家里静得掉根针都听得见,这样的氛围其实是很压抑的。
我怕自己憋出病来,就尽量找机会说话,对着襁褓里刚刚满月的宝宝说。我会把我们要吃的东西,打算做的事情,我的心情,我的想法都告诉她。
比如,孩子起床的时候,我会跟她说:“宝宝,我们现在要起床了。妈妈给你拿了漂亮衣服,这件是粉色小兔衣,这件是红色米妮衣,你要选哪一件?”
最开始,她没有什么选择意识,我就随手拿一件,说:“我们今天穿小兔衣好不好?”渐渐地,她学会了自己选择,通过肢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意向。13个月的时候,她会用简单的几个字说要穿哪件衣服,比如小熊衣,星星裤。
跟她交流的时候,我把她当作一个独立的小人儿。孩子十个月的时候,我感冒了,浑身乏力,晚上她老是醒来吃奶,她爸爸又出差了,我一个人生着病没日没夜地照顾她,觉得自己混得太惨了,忍不住哭了起来。
我对她说:“妈妈生病了,很难受,没有人帮助我们,妈妈心里很难过。宝宝愿不愿意帮助妈妈?”她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我接着说:“只要你乖乖吃饭,自己坐地毯上玩一会儿,给妈妈一点时间洗衣服,就是在帮助妈妈。”她同意了,一个人在围栏里呆了二十分钟。要知道,对于我那活泼好动一分钟也停不下来的宝宝来说,能呆那么久简直是奇迹。
03
很多人选择绘本,是因为绘本可以促进儿童智力和审美的发育,但其实最直接的影响是对语言发育的帮助。
孩子13个月的时候,会说一句完整的话:妈妈起床了。最开始我听她说完整的句子喜出望外,后来想想,这是我们常读的绘本里经常出现的句子。里面有很多小动物,如小猪起床了,小象起床了等等,她很快可以学以致用。
会说话以后,我增加了绘本的阅读量和难度。从最开始的小熊宝宝、噼里啪啦系列到后来的《好饿的毛毛虫》《我爸爸》《我妈妈》《小蓝和小黄》。这些书经常讲,反复讲,孩子不厌其烦,听得津津有味。
最多的时候,我把《好饿的毛毛虫》读了五遍,到最后可以闭着眼睛背出来。到16个月大的时候,宝宝可以自己翻开一本绘本给每一页图片配音。她翻开《没有耳朵的兔子》说:“捡到一个蛋,教蛋游泳,抱抱小鸡,故事讲完了……”
通过读绘本,她扩大了词汇量,而且学会了里面的道理。每晚洗完澡,她总是不穿衣服在床上跑来跑去。我会拿来衣服,问她:“大卫洗了澡是怎么做的,大卫的妈妈怎么说?”她说:“大卫跑了,大卫妈妈说快回来。”然后,她就跑过来等我给她穿衣服。
04
如果父母教的和绘本上学的语言是在输入,孩子是重复之后输出的话,在户外学到的东西则是真正意义上的表达。
住在钢筋森林里的孩子出去活动,就像出笼的小鸟,一切都是新鲜的。带孩子在公园、湖边、小区散步的时候,我会把看到的一切事物告诉她。树叶、红花、池塘、垃圾,以及动态的小鸟、飞奔的骑车,呼呼的风声。慢慢地,她认识了这一切。
秋来叶落时,我推着她散步回来,一片树叶落到她的身上。她大叫:“树叶掉了,树叶掉了!”类似的还有“小鸟飞了,声音,风来了……”到16个月的时候,宝宝基本能进行日常的交流,吃什么、玩什么、对父母的要求、对自己的喜好有明确的意思表达。
我开始真正把她当作一个成人平等地交流,做事情之前跟她商量,比如“家里没有吃的了,妈妈带你去超市买好吗?”征得她同意之后再行动。
05
很多家长一忙起来,就把Ipad等电子产品塞给孩子,或者打开电视,鲜活的画面和丰富的色彩瞬间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会让他们很快安静下来。这样一来,家长是解放了,孩子呢?
权威网站有这样一则消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称,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及掌上游戏机等的时间越长,语言发育迟缓的可能性越大。
这是因为,玩电子产品时,孩子听到机械的声音只是一种被动接受,没有主动交流,也就谈不上学习和发育。
而且,机械的电波声不够清晰,孩子只有听到真人发音,再加上眼神交流,才能学习讲话。机械的声音听多了,宝宝对父母和身边人的声音就会表现得不敏感,而互动交流减少,更不利于孩子开口。
换句话说,任何先进的电子产品都比不上人与人之间语言、肢体动作与眼神的交流,不要觉得电子产品是昂贵有效的玩具,你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此外,多给孩子听音乐,通过多提问、延迟满足等方式,鼓励孩子通过语言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也可以锻炼孩子,让他们学着自己去驾驭语言,表达意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