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古人说的话真的太对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学习的知识内容会被我们大脑的遗忘机制渐渐从记忆中抹去(海马区的神经细胞,每年会以4%-5%的比例死亡),也许还有一点点印象,但是真要回想起来却非常困难。我们上学时候曾经考满分的知识点,现在再去考试能及格就不错了,很多家长都反映小学以上的题都做不了了,知识不用就会忘记,那难道我们就放弃不学了吗?肯定不是,我们当然还得继续深入的学习,毕竟只要学习新知的速度大于忘记的速度,这样可以算作是入大于出,那如果仅有一点知识存量还给忘了,就就彻底变成了入不敷出了。
大脑分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短期记忆的容量有限,且记忆周期很短,比如蔡加尼克效应就是短期记忆的一个最好例子,一位餐厅服务员能靠大脑记住一桌顾客点的完整餐饮内容,但当他完成了下单任务后,他几乎想不起来顾客点了什么了,这就是蔡加尼克效应,指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 而据说大脑长期记忆的容量可以存储50个图书馆,近5亿本书的知识,就是这么大的容量,我们还能忘,我认为不是真正的忘记,只是因为太庞大,被新的记忆占据了近点位置,而尘封的记忆与我们太遥远了,你想与你有50个图书馆那么远的距离有个架子,让你从这个架子上拿一本书,找上面的资料,你能快速准确的拿到吗?肯定非常困难,所以让大脑去提取一个不经常使用的知识点,就会变得非常模糊难以提取,这也正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原理吧。所以要间断性地回顾所学知识,让那些远离我们的知识点再一次刷新到前排,而且还要建立神经元之间的高速提取通道,这也正是将短期记忆转为长期记忆的一种方法。
另外随着年龄越大,你会发现断片的概率也增大了,也就是话到嘴边突然忘记要说什么了,还有本来记得但就是想用的时候想不起来,这是因为什么呢,因为大脑里的信息存储太多太杂乱了,很难检索到要找的内容,这个问题在上一章已经说了,一是因为没有分类结构,就像你在一个杂乱的房间里堆放了各种乱七八糟的资料,有天你想找一份材料,费很大的力气都未必找得到;二是缺少关联关系,比如我们现在回忆下《登鹳雀楼》这首古诗,我猜很多人想不起来,怀疑自己有背过这首诗吗?我现在提醒你一下:“白日依山…”,我想很多人立马就能接后面的诗词了: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我们小时候经常背很多古诗,只要提醒一下我们就能想起好多,很多人能回忆《咏鹅》是因为开头就是鹅、鹅、鹅,它跟诗名有关系,所以一下子就能回答的上来,《登鹳雀楼》诗名和诗句对应不上,又没有逻辑性,所以回忆不到是哪首诗。而我提醒了四个字,就能回忆起来全诗,也是因为诗里每一句都在大脑里关联好了,我们就能立马说出来整句诗。想要大脑提升检索功能,需要一个好的结构和清晰的分类,并能让知识点建立网状关联,如同google搜索引擎一样,别管全球有多少网站,在它的算法下都能快速搜索出来结果,而且越是权重高的网站(被别的网站引用关联多的)越容易被搜索到,搜索结果的位置也越靠前。同时,提升大脑检索功能也有助于我们节省大脑思考的脑力,节约了时间。
台湾作家李敖先生一生著有100多本著作,前后共有九十六本被禁,创下历史纪录,被西方传媒追捧为“中国近代最杰出的批评家”。他一生嗜书如命,家中藏书万余册,靠着他特殊的方式记忆了大量的知识内容。他怎么能记下如此多的内容,并有着如此强大的创造力呢?乃至他在牢狱中都可以每月出版一册《李敖千秋评论丛书》,就是因为他在大脑中构建了一个强壮的知识体系,而内里存储的丰富知识和对世界的高度理解造就了其强大的创造力。
他会把买来的书里的重要内容切下来再进行分类,放到他自己做的夹子里,每个夹子都有相应的标签,资料归类整理的都很细,这样方便检索查阅,通过不断地翻阅、回顾整理的资料就会逐渐加深他的记忆,以这样的方法让他博闻广记,做到了常人达不到的成就。
现在有很多人都这样说:“人的大脑是用来思考的,不是来记忆的,要把知识按分类记录在笔记中,电脑中,这样我们就有了一个外挂型大脑。”我觉得如果真的能记住很多知识点,量变达到质变,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就会更为深刻,而很多人的努力程度其实都还没到不用记忆直接思考的地步。不是全部都要记也不是不用记,而是需要记住关键的内容,否则别人和你讨论说:“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很广阔,只要训练数据库资料足够全和多,通过机器学习就能应用到各个场景中。”而你都不记得人工智能是什么,机器学习又是什么,你怎么来和对方同频交流,来思考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景呢?
我对“大脑是用来思考,不是来记忆”的这句话存相当怀疑态度,这很容易误导很多人嘛,有些人本身就缺乏自我判断力,一句这样的话更是给他找了借口不去记忆所学。我身边很多书友每天都在记笔记,确实都把知识存储到外脑了,但也给她造成了一种假象,就是我学习过了,我努力过了,我不用再记它,只要哪天我想起来一看就懂。但是他们并没有按李敖先生那样归类整理,也没有定期复习回顾,先不说他们在哪天能想起来看一眼,就说开会要回答问题的时候,谁还等你翻笔记本么?
你看诸葛亮舌战群儒,靠的是什么,就是渊博的知识量,古人凡是辩论都需要引经据典,先得举个过去发生过的例子再辩论,而且大脑能记五十个图书馆那么多的书,吴伯凡的阅读量惊人,论起道来滔滔不绝,没有好的知识储备如何成就智者之风。所以该记的东西还得记,该付出的辛苦还得付出,只有那些工具类的知识不用记,用的时候查查资料就可以了。
而这本书可以把它当作知识型的书籍来开拓思维或提升认知,也可以当做工具类的书。如果你平时没有阅读或是记笔记的习惯,那就把它看作是你多年以来一直偷懒没记的笔记,我已经为你整理好了一本周氏摘要,直接享用即可,忘记什么知识点了,就来翻一翻,你也可以不断自行补充,让它更加完善。
既然想要运用松知体系,那按我刚才所说的观点,就是本书里的核心内容、观点该记还得记,不然就像汽车光有机器架子,没有汽油,也发动不起来。
松知体系的建立
我是如何建立松知体系的呢?我原来并不清楚建立知识体系这个概念,年轻的时候还没什么,因为知识量少,想跟别人表达观点和看法时就想到什么说什么,只说逻辑,很少引经据典。随着社会经验的增多,发现如果想跟一些优秀的人打交道,你首先就得优秀,至少在逻辑上要清晰,有自我一套处世哲学和见解,在知识储备上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这还不算,随着年岁变老,你会发现你断片的次数也增加了,记忆力也不如从前了,可能除了年龄的关系还和压力、熬夜有关。这下我就着急了,跟别人沟通交流老断片已经不好了,经常开会,上台发言的情景,要是忘记说什么,那是会给心理造成很大阴影的,所以我后来每次上台前就很紧张,给自己带来的压力更大。但是我发现一个现象,就是我每次讲产品经理的内容时,我就不会断片,为什么呢,我讲这个课程的时候,我会先把产品经理能力结构示意图画在板子上,如图所示:
产品经理能力构成结构示意图
画完以后,我再按每个版块去讲,我就能很清晰连贯的讲出来,几乎都遇不到断片情况发生,哪怕我隔了一年没讲了,我再讲的时候,只要我把这个图画在纸上,就能跟别人滔滔不绝的说下去。
这个现象就很有趣了,我在想如果我给别人讲书,讲各种内容的时候,大脑里也有这样的逻辑路线图,那我不就断不了片了么,而且断片一直是我的一痛点,按照产品概念来说,帮助用户解决痛点,就是一个重要的需求点。于是我为了能把各类书以及除产品经理外的专业知识能记得更有逻辑条理,讲得更清楚,我为自己设计了这套逻辑图,接着通过这套逻辑,去翻看过往的书籍时,内心产生了一种豁然开朗非常畅快的感觉,仿佛一下子站到了同作者一样的高度去理解。如果原来看书籍是站在山脚下看冰山一角的话,那现在是坐了一架直升机,来观看冰山的全貌,我们理解了这个知识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讲,透过他的描述体会到他具体想表达什么,就能脱离纸面看到了文字之外的东西。我们能分辨出所闻所见知识的价值,我们能更有把握的精准概括:为什么要学这个知识,可以将它归类在哪,未来可以用到哪里,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对知识的提纯精炼和重构,将它解析为自己思想的理解方式,让我们记忆更深刻。有了这样的概念体系我才相信并领悟了上面所说的大脑要有结构、有分类、有联结这个理论的精髓。我再拿这个体系去看新的书时,我的视角有同样坐直升机观看的感觉。
而当我想通过书、网上查资料,来找有没有更好的知识体系时,结果发现:没有,都是告诉大家应该如何建立一个知识体系,要多学习,但是什么样的体系更合理,没有给答案,而很多人误以为知识体系就是简单的把知识分类,历史放到历史里,经济学放到经济学里,这跟学科分类有什么不同呢?我告诉你这样并不适用,因为没有一条主逻辑线将知识贯穿起来,不然按照学科分类的话所有人岂不是都有知识体系了吗?因为我们在学校里学习的时候就是这样的模式啊。我观察到好多身边爱学习的人,他们把自己的学习状态发到朋友圈,我看到他们所学的内容之后,就觉得这样学习太慢了,一直在冰山脚下摸索并没有领悟精髓。毫不夸张的说,通过这本书,直接就能解决很多职业问题,让初段位选手晋升为高段位选手,也许你是觉得我在吹牛,但是试试看完又何妨呢,又耽误不了几天时间,而我保证收益绝对是有些人很多年都摸索不到的。我决定一定要把这个体系讲出来,分享给别人知道,可以帮助和我一样有记忆困扰的人、没有知识体系的人、想要爬坑却没找对方法的人...
松知体系可以容纳所有市面上的知识内容,采用了强逻辑加知识学科的分类存储方式,这将在后面章节的内容中你就能了解明白到。当你越深入了解松知体系,你会发现该体系不光在分类记忆和检索提取时作用非常大,同时,它的联结作用也亦然强大。将大脑中的经验、过往经历和知识点都融会贯通起来,看问题的时候也能做到多角度更周密的分析问题...总之,松知体系带来的好处远远不止这些。
电影《教父》中的经典台词“花半秒钟看透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注定拥有截然不同的命运”。通过这本书,你将掌握总监级别的思维,甚至有些老板都没有这样的思维,我无需给你证明,你会慢慢了解和体会到。
运用松知体系
我来把体系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说一下,并把每一章的观点结构展开来,好让我们能在全局的视角看看具体讲了哪些部分,方便我们在接下来的章节中能更好的理解它们。
松知体系其实就是下面这张图所表达的逻辑关系,我们人所处的关系分为我们、你们、他们的人际关系和三角所表示的环境关系,这个关系图我命名为霁月图。
霁月图名称取自成语光风霁月,成语的意思是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也比喻太平清明的政治局面。取自该成语的用意是人际关系像月亮围绕地球一样,有着适当的距离,时远时近,还有阴晴圆缺,霁月又是明月的含义,意思我们能明白人际之间的关系。此图也能引用光风霁月的喻义来寄寓人际之间的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当我们再聚焦到自我本身时,就是把霁月图中的“我们”放大,那八个小点就代表与“我”自身有关的“目标”“行动”“思维”“才能”“成功”“意义”“灵感”“创造”八个方面,通过“过去、现在、未来”这条时间线划分为上下两部分,“自我”的外圈是弗洛伊德提出来的本我、自我、超我,与时间线的过去、现在、未来相对应。
莹澈图全名八面莹澈图,名称取自成语八面莹澈,成语的意思是比喻精明练达,洞察一切。而取自该成语的用意是图中涵盖的八个方面与八卦图相应,八面莹澈这个成语很形象地贴合图的含义,寓意用此图能洞见人心和一切,人变得智慧聪颖,精明练达。而莹谐音是赢,莹澈莹澈,善用此图人生即能赢得彻彻底底的。
这套体系的构建理论是以多维思维为模型基础进行建立的。如果把一维思维理解为一条直线,那时间就是一条不断向前延伸的直线,二维是那八个方面构成的一个平面,而“自我”是将一维和二维的内容包含在内,虽然时间不能倒退或穿越未来,但我们可以凭自我意识回忆过去,感知现在,想象未来,这与弗洛伊德提出的“本我”(代表原始的冲动、欲望、享乐主义),“自我”(负责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活在当下的自己),“超我”(良知或内在的道德判断标准,自我要求的最高境界)相对应。我们人类自身思维又是多角度的,是一个晶体结构,由多个点、线、面构成的三维立体,以上就形成了八面莹澈图的结构内容。
那什么是四维思维呢,脱离自身,与外界的关系就是第四维度了,这里用我们、你们、他们涵盖了各方面人际关系,而BAT(百度、阿里、腾讯)提供的平台或是生态就是第四维度的概念,将所有人通过网络平台连接在一起。第五维度,可以理解为在关系思维逻辑之上再加一个时间轴,这个时间轴就是真实世界的时间,不能倒退,只能前进,非人力所能改变,也就是我们与世界的关系。那第六维度,就是我们世界与其它世界的关系,第七维度就是与另一个星系或另一个宇宙空间,可以不断延伸去想八维,甚至九维…说的有点远了,通过这样去构思,我们就能很好的将知识体系与多维建立了联想关系,不会产生遗忘。
那在二维层面,为什么是“目标”“行动”“思维”“才能”“成功”“意义”“灵感”“创造”这八个方面呢,我们按照人的生存思维去想,不论我们在这个世界是为了活着,还是为了吃顿饱饭,都得先有个‘目标’,有了‘目标’就要去‘行动’,而‘行动’的过程中我们得用‘思维’判断是不是在一个正确的方向上进行,确保自己不会掉进坑里变得徒劳无功。用‘思维’去选择学习或运用什么样的‘才能’来完成行动,如果事情完全按照我们正常设想进行下去,就会‘成功’,‘成功’之后我们就要思考成功的‘意义’,我们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意义,懂得需要去实现更大的目标,通过自身的‘灵感’去激发创造力,来‘创造’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就是整个八个方面的逻辑关系,而值得一提的是莹澈图与我们古老文化“八卦”很相似,都有八个方面,里面的逻辑关系,如八卦是“乾”位对“坤”位,而莹澈图是“目标”与“行动”,“思维”与“才能”,“成功”与“意义”,“灵感”与“现实”有对应关系的要素会互相影响,而时间轴将“自我”一分为二,也是阴阳的呈现,上半圆为“现实”,是自身所处的现实世界,包含了“行动”“才能”“成功”“创造”,而下半圆为自身的“想象”,是自己的意识世界,包含了“目标”“思维”“意义”“灵感”,如同阴阳相生一样,想象构思了现实,现实又影响了想象,而八卦解释的是自然世界的关系,八面莹澈图我构思的是解释人自身,当设计完成后我才发现它怎么跟八卦这么像,所以用了“八面莹澈”这个成语来定名字,这真的是冥冥之中万物间都具有某种说不出道不明的关联,或许我并不是设计者,只是宇宙通过我把这层信息传递了出来也说不定(笑…)。
松知体系的第二层结构
每个要素的第二层结构就是大脑中更细的分类,这是我划分的一种分类结构,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侧重来调整,这层结构就像是我们有了11个柜子,每个柜子有很多抽屉,有了这些抽屉我们就能更好的存储、检索信息并运用。当我们了解熟悉了全书的内容后,就可以将本书的各章节中的观点、故事作为工具书来查阅了。
【时间】章节的知识结构:
【目标】章节的知识结构:
【行动(一)】章节的知识结构:
【行动(二)】章节的知识结构:
【思维】章节的知识结构:
【才能】章节的知识结构:
【成功】章节的知识结构:
【意义】章节的知识结构:
【自我】章节的知识结构:
【关系】章节的知识结构:
本章节主要讲解霁月图的内容。
【灵感&创造】章节的知识结构:
八面莹澈图在本章节将全部讲解完成。
了解完本章内容,就能大概明白我想传达什么是修行的真相了,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去了解其它章节的内容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