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必知!范仲淹与《岳阳楼记》的历史渊源

作者: 念城北 | 来源:发表于2021-09-26 09:45 被阅读0次

文/念城北

初中课文《岳阳楼记》开篇第一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庆历是什么年间呢?是北宋时期宋仁宗赵祯使用的年号。他是宋朝第四位皇帝,继位时年仅13岁。在位41年间曾多次更改年号,是两宋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即位以后改年号天圣,后来多次改年号,庆历就是其中年号之一。

宋仁宗——赵祯

滕子京是何许人也?为什么被贬到巴陵郡?我们继续来分析。滕宗谅,字子京,河南人。北宋官员,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为世人所知。就是这位朋友在书中一笔,我们了解到历史上还有这么一位子京先生。这位先生生一生仕途坎坷,屡贬屡谪,历经磨难,最高官职只是天章阁待制,就是皇帝的顾问随侍皇帝身边的。

庆历年号短短只用了八年。据《宋史》记载,庆历年间,赵祯任命他为繁华的大州泾州知府,任职期间,由于他"用公使钱无度",被指控在泾州费公使钱十六万贯,也就是挪用公款罪,折合成现在的人民币大约7500万左右,这确实不是一笔小数目。滕子京给出的说法是这些钱都是用在安抚各地戎狄、居民;招待官员、犒赏军队所用。于是,朝廷派人去查证,滕子京反而把账单给全部烧毁了,理由是害怕牵连无辜。最终,在参知政事范仲淹的极力营救之下,宋仁宗将滕子京贬官一级贬到虢州,御史中丞再弹劾,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被贬到了边远的蛮荒之地岳州作知州。庆历七年(1047)又调任苏州知府,上任不久便卒于苏州,时年58岁。

范仲淹与滕子京的雕像(右)  

《岳阳楼记》写于庆历六年(1046年)。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庆历五年(1045年)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作记。那么,范仲淹是如何被贬到河南邓州的呢?又是如何为岳阳楼作记的呢?

还得从庆历三年(公元1043)说起。这年参知政事范仲淹领导了一场北宋历史上波澜壮阔的改革运动,史称“庆历新政”,新政实施后取得了不小成绩,但是因为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而最终失败。庆历五年(1045)正月,年已五十七岁的范仲淹被罢免参知政事的要职,在此后的半年多时间里,不断遭到贬抑,这年十一月,他请知邓州,得到了批准。从此告别了争权夺利的朝堂生涯,在平静的邓州小城,范仲淹度过了他人生中的三年岁月。

同是天涯沦落人!滕子京和范仲淹是好朋友。其为人豪迈自负,是位有才干,有抱负的政治家,所以范仲淹在文中提及滕子京。二人为同榜进士,当年在京城赶考时就已结下深厚友谊,两人一见如故,说身世,谈抱负,十分投机。范仲淹举进士后,偕滕子京来青阳长山和九华山游玩。同时二人又是政治上的难兄难弟,做官后又在御史台为谏言,滕子京为人耿直,因心直口快,得罪了仁宗。

庆历改革之际,滕子京又被人弹劾私自动用小金库的资金。范仲淹宁愿辞官不做来为滕子京辩护,好不容易保住了滕子京,但滕子京还是再次被贬,到岳阳为知府。滕子京到巴陵后,不计个人荣辱得失,以国事为重,勤政为民,办了几件好事,如扩建学校、修筑防洪长堤。正所谓“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又募得资金重修了岳阳楼。

为什么选择重修岳阳楼呢?因为这座楼在当时是过往官员迎进送出的地方,是一处很明显能突显出个人功绩的地方。滕子京在楼前为自己的政绩感到欣慰,又为遭贬之事忿忿不平,心情十分复杂,寄书一封并附上一幅洞庭秋色图,请求范仲淹为岳阳楼作记。范仲淹接信后,生怕滕子京忘乎所以再遭人嫉恨,闯出祸来,于是规劝滕子京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不要过于计较个人得失,挥笔而就写下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洞庭秋色图

全文通篇300余字,能把洞庭湖景象描绘得有声有色。而对岳阳楼的构造、形状、远近高低,只字未提。因为他当时根本没有见过这个地方。对!全篇之景都为虚构。

据记载,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中唐时期称为“岳阳楼”。范仲淹应好友之邀写下的《岳阳楼记》,实则是对自己内心感受的寄托和宣泄。在语文上,分析文章手法的时候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就是写作手法上的借景抒情。

“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课文围绕阴雨和天晴两种天气类型分别写了洞庭湖不同之景,实则不然,范仲淹只是通过虚构之景,前者来表达自己在庆历新政中所遭受的助力和挫败;后者是象征心中抱负得以施展后的得意之感。

课文结尾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通过这两句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告诉我们无论面对失败还是成功,都要拥有一种豁达乐观的心态和执政为民的心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生必知!范仲淹与《岳阳楼记》的历史渊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aqqn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