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同样道理,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也并不是表达自恋情怀。
《岳阳楼记》写于庆历六年(1046年)。范仲淹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被贬河南邓州。庆历五年(1045年)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作记。
并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图》,写此文时作者并未登临岳阳楼,只凭借此图写出了《岳阳楼记》。
本文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
《岳阳楼记》的著名,是因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时的另一位文学家欧阳修在为他写的碑文中说,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可见《岳阳楼记》末尾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孟子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已成为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的信条。
古人抒怀是自恋吗(二)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
但他提出正直的士大夫应有的立身行事的准则,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
这两句话所体现的精神正是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至今无疑仍有教育意义。
他写作《岳阳楼记》表达了他希望读者不要因客观环境和个人处境的好坏而动摇自己的意志的情怀,以忧国忧民为自己的职责,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既是自勉,又是与友人共勉。如果我们仅仅从自身的功利得失去理解古人的崇高品质,是否太过于偏颇和狭隘了?
古人抒怀是自恋吗(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