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为“有效社交”
可以和他人高效顺畅的沟通,可以应付突发情况,可以引导谈话得到想要的结果。
二、怎样“有效社交”
想要有效社交,作者提供了四种思路:
1.分析你的沟通对象
2.精准表达
3.让别人记住
4.应对沟通中的冲突
三、分析你的沟通对象
不要认为沟通对象和我们想的一样,带着这种假设只会是“自说自话”。所以开口之前,首先要知道对方的关键点和兴趣点,才“有得聊”。
四、精准表达
在当今信息碎片化、快餐化、复杂化的大环境下,想要让别人听得懂更需要技巧。
大脑偏爱简单有条理的信息,所以再在谈话中,一定要抓住“核心信息”,也就是你那个你最想传递的信息。而且“核心信息”一定要简单,最好一个词语就能表达,然后再罗列支撑“核心信息”的“论据点”,从而形成结构。这样目的明确,简便,有条理的表达,能很好的降低沟通成本。
四、让别人记住
1.对于如何让别人记住你的话?
本书作者很重视“视觉化”,通过提升个人表演技巧,再沟通中给别人留下更深的印象。而在《非暴力沟通》也有这样一个类似的概念:信息的传递效果和“媒介”有关,理论上文字不如声音,声音比如图像,图像不如面对面。
所以想让别人记住,我们更需要利用“视觉化”的原则,提升对应的沟通技巧,作者给我们支了几个招。
2.方法
a. 摄像训练法
简单的来说就是在一些重要的的演讲、会议或者谈话前,找个手机在摄像头前模拟谈话,然后通过视频看自己是否表达清楚,语言、神态、肢体动作有无改进点。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让训练效果最大化,而且沟通更自信,同时作者认为,这种方法比对着镜子练习更好。
b. 呼吸训练
声嘶力竭,或者压低嗓音,说起来费劲听起来也不舒服。作者建议我们首先要在平时注意进行呼吸和声音控制的练习。比如用较快的速度,从右往左、从后往前地活动下巴。活动下巴的过程中,声带发出声音——一开始先一边活动下巴一边发声,然后慢慢地不活动下巴发声。这样坚持下去,可以帮助你寻找到一种最适合你自己的、有感染力的音调。
c. 语言重音练习
同一句话,重音位置不同,表达的意义也有微妙的不同。用对了位置,可以起到积极意义,用错了,会使人误会,甚至起到相反效果。所以一定要时刻记住我们想表达的核心是什么。
d. 眼神
沟通时一定要要有眼神交流,会让对方感受到你的重视。
五、应对沟通中的冲突
可以使用“搭桥技术”,遇到不利的问题时,借势引导话题,得到更积极的结论;跑题时,通过“搭桥”重新引入预订的轨道。
最后说一些感受:我发现知识是可以连接的,本书的一些理论竟然可以在其他书上得到论证,甚至一些书还不是研究的同一领域。很有意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