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社会热点精选专题社会热点经历·成长
考上了大学,离改变命运还有多远?

考上了大学,离改变命运还有多远?

作者: 土逗公社有更新 | 来源:发表于2018-06-24 11:50 被阅读12855次

    导语:“在中国,人们告诉你:你必须得上大学。而当你真的去上大学了,你会发现,那里什么都没有。”

    每年夏天,近千万高考考生经历寒窗苦读、填志愿的前思后想,终于等来录取通知书。对他们来说,这是人生的转折点。他们对未知的大学生活,满怀期待。

    与此同时,无数大学毕业生手持简历,彳亍在求职市场里,希望总是在用人单位一句“回去等消息”后再次燃起,又在随后几天的音信全无中再次熄灭。

    中国社科院2017年的报告显示,2016中国高校毕业就业率为86%。也就是说,当年有近200万毕业生无法找到工作。他们大多来自二、三本和大专院校,以及语文教育、法律事务以及生物工程等专业。这些学生不仅要面临本身就严峻的就业形势,同时还要面对用人单位的院校歧视。

    “知识改变命运”的理想,远在天边。

    越读书,越贫穷?

    纪录片《出路》讲述的是民办高校招生老师王振祥、农村考生王盼、三本毕业生万超三人关于大学的故事,属于“为什么贫穷”系列纪录片中的一部。

    影片开场,“弘博软件学院”的招生老师王振祥奔波于湖北各个县城高中,在讲台上,他字正腔圆,宣传着“弘博学院”的种种优势。他带着死任务:每场讲座下来,至少要有3个学生注册,交100元的“注册费”。

    为了完成这项任务,王振祥必须许下一些永远无法兑现的承诺,甚至弄虚作假。他用投影仪展示阅览室、实验室等图片,但 “没有一个是我们学校的,全部是百度上找的。”他说学校有三十余名专业教师,其实其中有一半是教务人员;他声称学校与43000家企业建立联系,毕业生至少有十个工作岗位可供选择,而事实上,这样的学生几千个人里只有几十个。

    而台下的家长大多神色迷茫,他们来自农村和县城,孩子的高考成绩在3、400分上下,上一本二本大学均希望渺茫。这些学生,正是民办 “弘博软件学院”的主要招生对象。

    这所“会发文凭的商业性质的学校”是弘博集团旗下的教育品牌,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市场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学院”。每年,该校要招生5000人,每人学费12500元,总共收入五千多万元。这个价格,在民办学校里,并不算高。

    王振祥对着镜头说,“我们是个公司,不是个学校,把学生弄进来,交钱,然后弄走,就可以了”。

    可在纪录片另一位主人公王盼的眼里,王振祥却是一位“货真价实”的老师。

    2010年6月末,王盼来到了王振祥的讲座。她来自农村,在镇上念书,刚刚高考结束,只拿了388分。王盼的母亲右手残缺,爸爸先天有些痴呆,夫妻二人在砖厂搬砖为生,搬一块砖赚5厘钱(0.005元),一天要搬上万块砖,收入不到50元。对王盼一家来说,弘博学院3年近5万的学费是天文数字,他们不吃不喝,也得3、4年才能赚回来。

    王盼并不是个例。在王振祥的招生经验里,曾有农村出来的孩子,全家卖了猪牛卖了房子卖了田地,供他一年的学费,才挤上大学这条船。这些孩子太想继续读书了。初中的时候,老师问王盼,你为什么要上学呢?王盼说,上学是为了脱贫。

    对“王盼们”来说,上大学或许是眼下最好的出路,为此,他们甚至愿意倾其所有。“如果出去打工,想让爸爸妈妈过得好一点肯定很难,如果我读书出来,想让父母过得好一点,可能就容易一点”。

    然而,王盼所期待的、大学毕业后的生活其实并不“容易”。

    故事的第三位主人公万超毕业于武汉大学珞珈学院,作为一名三本大学的应届生,他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窘境。

    在人才市场上,这个24岁的男生一次次坐下来介绍自己,衬衫被汗水浸湿。他央求招聘人员不要把自己的简历放在最下面,并表示什么都愿意做。万超说,“刚开始还有很多期待,现在我只是想要在武汉生活下去。”

    “我要工作。为什么他们不要我?我不是211、985。一定是这样。”好不容易有一家清算公司打算录用他,试用期工资每月1500元。

    万超算了笔账:一个月光房租和伙食,加起来就是937.5元,工资几乎消耗光。然而那家清算公司在十天之内就把他辞退了,理由是万超的Excel用得不熟练。

    当时,他已经在单位附近租下了房子,还借了朋友和父母的钱,可工作却突然没了着落。

    “读书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出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不仅能让我们拥有一个强大的精神世界,更能让我们有一个体面的工作,和高品质的生活。” 王振祥在讲台上神情坚定。

    但他心里明白,这些话只能用来骗骗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三本大学毕业、求职屡屡碰壁的万超也开始意识到,“体面的工作和生活”对他来说遥不可及;屏幕前的观众更是心如明镜。

    可王盼一家人依然相信,相信上大学能换来一个美好未来。他们只有相信。

    “如果我不读书,我不知道以后我还能做什么。”她对镜头说。

    穷孩子上大学,春天就来了?

    为了挤上大学这条船,“王盼们”可能要花费父母4、5年的血汗钱,甚至负债累累。然而,最终,这条承载厚望的船却未必能到达他们想去的地方。

    把这艘昂贵的“希望之舰”送到王盼面前的,是教育市场化背景下的大学扩招政策。

    1990年代起,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国家逐渐减少甚至退出对医疗、住房等公共物品的投入,市场成了配置资源的主要力量,教育行业也不例外。1996年,“包分配”正式取消,大学毕业生被要求自主择业。

    接下来取消是“免学费”。1985年,高校推出了接受分数偏低自费生的“双轨制”,开始摸索起收费办学的路子来。1998年颁布《高等教育法》规定, 大学正式开始收费。

    扩招带来的显性收益非常显著。1992年公立高校计划内学生的学费为208元/人(计划内国家负责),而2015年已经达到了5000元/人,较1992年增长24倍。而同时期人均GDP从2334元增长到50251元,增长21.5倍;农村人均年收入从784元增长到10772元,增长13.7倍。

    ——饭统戴老板《高考门前是非多》

    几乎在同一时期,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不贬值就要承担出口下滑的经济压力。为遏制1992年下半年经济的四高四热现象,国内采取了紧缩政策。因此,如何扩大内需,让老百姓花钱,成为了当局日思夜想的大事。而彼时,高等教育已成为教育行业首屈一指的“消费品”。

    1998年底,在亚洲开发银行担任经济学家的汤敏和其妻子左小蕾,向高层提交了一份“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建议。建议提出,我国适龄青年高等教育入学率只有4%,远低于别的国家,应当改变这一状况,增加教育机会。

    此外,彼时一千多万工人在国企改革中下岗,而大学扩招能有效延长年轻人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间,避免其与工人竞争工作岗位。即缓解了就业压力,又能增加下岗员工供孩子读书的家庭责任压力,有效避免社会冲突。

    更重要的是,高校扩招或许能解燃眉之急。在当时,鼓励大家买车买房买冰箱的经济刺激措施始终难以奏效,而在汤敏看来,唯一有可能起效的就是教育。

    即使在困难的情况下,所有的家长还是愿意把钱花在教育上,这和现在大家争买学区房是一个道理。因为教育不仅是消费,实际上也是为你的下一代、也是为国家的未来在投资。所以我们就从帮助国家走出亚洲金融危机的角度,提出了扩招的建议,不仅是刺激消费,而且是让老百姓把钱花在他们觉得有意义的事情上。

    ——智库专栏《“高考扩招之父”汤敏:大学扩招真的扩错了吗?》

    这一提议受到了领导人的高度重视。1999年6月,国务院宣布了高校扩招政策。而为了扩大高等教育资源,普通本科高校资金不足的状况,国家开始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公办本科院校结合社会资金成立的“独立学院”、各类民办专科、三本大学也就在那时起应运而生,学费大多自主定价,费用在数万元上下。

    资料来源:高考网

    从90年代末至今的20年间,中国高校本专科生数量从不足百万增长到600余万,研究生数量也由数万增长到40余万。除了普通公办高校扩大招生,过去10年内,中国民办高校的数量也增加了30倍。中国高等教育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大众化阶段。

    扩招的收益是显著的,而全国教育学杂费收入(含中小学教育)更从3697亿元飙升到了2015年的43174亿元,增长11.7倍,而同时期国内GDP则从8.5万亿增长到69万亿,才增长8倍。

    大学扩招的“初心”其实是刺激消费、缓解下岗工人就业压力。然而,在开展过程中却意外地受到了欢迎,短期内广受支持,被寄予了增加教育机会、促进社会流动的厚望。尤其在“王盼”这样的孩子眼里,只要付得起学费,哪怕去不了好大学,“脱贫”的梦想似乎也并不遥远了。

    不平等只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然而,大学看似近在咫尺,流动的可能性却远在天边。扩招没有缓和竞争,只是将其转换了形势。区分始终是资本社会中永恒的游戏。

    此刻那里人太多了,势必要进行第二次划分。较少的人进了大学,一方面意味着区分的改变,扩招之前考上本科就是优胜,扩招之后要考进一本,乃至考进211才和扩招之前等值。另一方面,较多的人上了大学意味着实质的竞争被推迟到下一轮,大学学历的含金量已经不足,要竞争研究生学历了。

    ——郑也夫《吾国教育病理》

    随着高考录取率从1998年的33.8%飙升到2017年的75%,昔日好学历—好能力—好工作的链条被斩断了。当学生们拿到大学录取书的那一刻,它已经开始贬值。

    此外,不仅大学学历的贬值,近些年劳动力市场的缩水也加剧了就业的困难。据观察者网报道,2013年,今年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人,预计GDP增长率为7.5%,新增就业岗位数为900万个,仅是毕业生人数的1.28倍,为历年的最低值。

    在扩招与经济震荡背景下,大学生同时面临着学历“膨胀”和工作 “缩水”。僧多粥少,竞赛加剧。从竞争一本大学到竞争211、985学历,从竞争本科到竞争研究生学历,从国内升学到出国留学,甚至到重点中学、重点小学……教育的军备竞赛不断延伸,不断升级。

    当社会结构日趋固化、而大部分资源又始终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仅靠教育将全社会百分之五十的成员托举到原先百分之十成员的领地,对于改变前者是没有意义的”。

    南京大学为贫困学生设立的“ 入学绿色通道”,但能走到通道前的寒门子弟已越来越少。图片来源:CFP

    教育市场化带来的军备竞赛,意味着时间和金钱上的加倍投入。而这一切显然更有利于家境殷实的中上层学子。

    早在2010年,晋军就指导他的学生对清华大学生源状况进行抽样调查:2010级清华大学农村生源占总人数17%。而当年的高考全国农村考生比例是62%。晋军还通过多年的课堂随机调查描绘出一名清华本科生的典型形象:出身城市、父母是公务员和教师、每年与父母起码外出旅行一次,甚至高中就有出国游学的经历。

    ——中国青年报《努力就可以上清华北大么?调查结果令人震惊》

    显然,扩招后的教育竞争对学生家庭背景的要求反而更高了。当中上层的父母想方设法,让他们的孩子耳濡目染,协力将家庭的经济、文化资本转化成学习成绩,转化成眼界和见识,最终转化成教育优势时,底层孩子却越来越难通过上大学扭转命运。他们即便有幸上了大学,也大多流入了大专和二三本院校。

    李春玲比较了扩招前高考(生于1975-1979)和扩招后高考(生于1980-1985)这两个群体,发现相比扩招前,扩招后父亲的户口对是否升读高等教育的影响更大,对升读大学或大专的影响也更大。

    学者杨东平的研究也显示,农村学生主要集中在普通地方院校与专科院校。以湖北省为例,2002~2007年5年间,考取专科的农村生源比例从39%提高到62%。而在重点高校,中产家庭、官员、公务员子女则是城乡无业、失业人员子女的17倍。

    2015年北京市高考文科状元熊轩昂的话,真相了

    穷孩子难进好大学,也就更容易找不到工作。学者李宏彬等人的研究发现,相较非重点大学,重点大学(211)会带来10.7%的工资优势。

    尽管在市场化背景下的大学扩招中,不乏底层个体的成功事迹,但对于整个群体来说,向上流动却并不比以往更加容易。占有经济资源与文化资源的中上层家庭,不断复制着“龙生龙,凤生凤”的故事,而穷孩子们的春天却迟迟不来。

    “弘博学院”的宣传老师王振祥说:“教育产业化这么多年,所有的优势资源都集中在城市里面。农村的小孩没有良好的教师团队,进不了大学,他们只能选择我们这种:对你的分数没有什么要求,但是最终又会发给你一个文凭的商业性质的学院。

    不上学就没有出路,上了学也未必有出路

    《2005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研究报告》显示:城市、小城镇、农村的贫困人群中均有40%至50%的人提到家里穷是因为“家里有孩子要读书”,特别是农村家庭,教育花费是他们的头号家庭开支。

    然而,在城乡二元对立、农村不断被吸血和吞噬的语境下,除了花钱读书,他们别无他法。

    没有任何知识和文化的农村青年,他们更普遍的下场在哪里呢?在快手呈现出的精神迷惘和空虚里,在东莞流水线上夜以继日的机械劳作里,在大城市不断冒出的建筑工地里……

    ——FT中文网 《嘲笑毛坦厂的傲慢与冷漠》

    国家的转型在继续,个体命运的转变却陷入停顿。

    纪录片《出路》的导演陈为军质问道,“如果一个人努力地工作,努力地学习,却还是不能改变命运,依然贫穷,那么这样的群体是否就该抬起头来看看,是不是我们所处的系统出了问题?”

    央视纪录片《高考》中,毛坦厂中学一位班主任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如是劝学

    大学扩招“画了一张没用的大饼”。它看似给更多人提供了向上流动的机会,让底层学生在获得学历和提高社会地位的预期下进入大学。但事实上,扩招不仅没有改变实质的竞争,反而因为市场主导了教育资源分配,中上层家庭的孩子能够更轻易地占据社会金字塔的高位。

    穷孩子不仅上大学困难,甚至,他们还要为此付出更高的代价。当“上大学改变命运”出现在民办大学空洞的宣传口号里,它唯一的作用就是满足底层孩子对于读书致富的想象,让他们满怀期待地接受现实,让他们的父母心甘情愿地、不惜血本地花钱。

    沃尔斯特说,教育扩张是社会上层维护自身优越地位的安全阀。在教育市场化背景下,大学扩招是给底层的“障眼法”、给上层的“宽心丸”。它看起来满足了增强流动性的社会要求,同时又没有损害中上层的既得利益。打着平等的幌子缓和各阶层间的社会冲突,但并未改变不平等的现实;看起来在弥合不平等,事实上却以这种方式将不平等合理化了。

    毕竟,像“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这种故事,只会存在于1998年的新华字典里。

    参考资料:

    郑也夫 《吾国教育病理》

    沃尔斯特 “增长的界限” 载于哈里楠编 《教育社会学手册》

    布迪厄 帕斯隆 《继承人》

    李春玲 《高等教育扩张与教育机会不平等》

    叶晓阳 丁延庆 《扩张的中国高等教育:教育质量与社会分层》

    南方周末 《你必须上大学,但是……纪录片“出路”中的贫穷》

    南方周末 《穷孩子没有春天?寒门子弟为何离一线高校越来越远》

    智库专栏《“高考扩招之父”汤敏:大学扩招真的扩错了吗?》

    FT中文网 《嘲笑毛坦厂的傲慢与冷漠》

    饭统戴老板《高考门前是非多》

    作者:山谷

    编辑:沙捞越 凉拌水瓶座

    美编:黄山

    土逗原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朗伊尔:每每看到有农门子弟,残疾学子考上高校时的喜悦。都感觉好心痛。因为四年后求职才是最难的。上大学真的是他们能改变自己人生的第一步,也是最简单最简单的一步。
      • 淳罡:211大学毕业生 ,不管出身如何,如果越读书越穷,应该是没理解读书是为了什么吧,读书一是为了用,俗称学以致用;二是上大学接触一些人,积累一些资源;三是教会你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上普通大学或者不上大学也能学到,但是时间周期会很长。上学无用论,只是一些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好大学的人自我安慰的。到了社会才知道,原来在学校读书,考上一所好大学是很简单的事,社会上经历的或者需要处理的,远远比读书学习复杂得多。还有一种说法,"圈子论",不论出身如何,现在的各种二代很多,身份显赫并不是代表目中无人,这群人往往素质很高,注重的是你的能力而不是出身,说什么融入不了上层社会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能力达不到,不仅上层社会没人喜欢理你,你自己和同一阶级的估计都混不开。一点愚见,欢迎交流,不喜勿喷。
      • 木筱嫣:凭什么说大学什么都没有~
        个例能够代表全部吗?首先不同的学校带来的资源不同,其次不同专业带来的知识不同,最后不同的努力留下的技能不同。上大学肯定有所收获,不过是收获大小的区别。而不能改变命运的那些人里有多少是真正学到了大学教给你的一切的?自己没有学到不会用的话又怎么能够说一定是大学没有用读书没有用呢?
      • 路凯:除了部分创业的,关系寻租的,很多高收入高品质生活的人,还是要知识、经验、专长,比如 各种教授,专家,学者,医生,老师,领导…… 即使没高学历,一定要有实践,有理论,有能力,有系统化知识。
      • weir_will:不知道楼主是否是大学以上的学历?怎么会推到出这样的结论的?你所谓的结论,根本没有逻辑,简书为什么没有不支持的按钮,标题党!简书让人失望!
      •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_ad2f:复制:

        的确,人性中有恐惧、贪婪、嫉妒等弱点,但人也有乐观、节约、奉献等优点,总有人说前者是TM的人性,于是不断的背书“理所当然”的合理化,可后者就不是人性啦?人就该被前者打败?人的优点就该被唾弃?

        当然,人有一点焦虑感也是可以的,它能够成为人生前进的动力,但是,过度的焦虑只会适得其反,容易让人走向几个极端:要么成了“佛系青年”;要么成了每天絮絮叨叨的“祥林嫂”;要么成了不断改变又改得面目全非的“无脸男”,而最终我们学会甄别信息的能力变得越来越差,越来越难,越来越偏激,越来越固执!

        我只想对大家说,在碎片化、肤浅化的社交媒体环境中,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节奏与轨迹,不被营销号牵着鼻子走,不被信息控制自己的情绪,哪怕是愤怒也是自己成熟分析下的愤怒,而不是被人家当枪使的愤怒!

        否则的话,你天天喊着学人家巴菲特、学人家乔布斯、羡慕人家冯唐,到头来,你啥也没学到,那你还学个P啊,你羡慕个毛啊!

        你就剩下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谁的一个年老的自己!
      • 晨遥:上大学未必有好的出路,有好的出路的人一定是有文化、有水平的人。文章只是指出中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所导致的社会现况,而并非宣扬读书无用论。社会的淘汰与竞争是自然的法则,起跑线的前后是也是社会的正常现象。正是因为有了不平等,社会才会进步,人类才会进化。
      • 男孩儿:大学生路过
      • Clairewww:是的,当今社会上可能不读书的人有时候比读书的人混的还要好,可是他们缺乏一种从骨子里出来的文化的味道!
      • 王炸小可爱:想逆天而行是可以的,请先决定赌上一辈子的努力😁😁
      • DevCW:如果你觉得高考与知识不能改变命运,请你让你的后代不要上学即可,不要在公共平台肆意妄言,这样很可笑。学习无用论者,必不是读过书的人。仇富者,也必然是穷人。当你看什么不顺眼,你必然缺乏什么。无论扩招与否,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除了读书无他。
      • DevCW:每次看到简书,无非是一群人在无病呻吟罢了,理解不了这样的平台为什么能火,我觉得在简书,更多的是没读书的人,写的文字不能称之为文章
      • 9d9cd6a35c45:知识分子是两面派。知识不会改变任何现实问题。要从阶级斗争入手看待一切社会问题。
      • 云KK:那部记录片叫“为什么会贫穷”,我看过了。现在还存在我百度云呢
      • 垚步归:考大学如买房,买前、买后、甚至完供后依然是吊丝.因为人的眼睛都长在额头上的,轻视同列,望高小己。当人们踏上新一级台阶就会发现自己还是渺小无助。
      • 和睦新村:任何观点都不能一棒子打死,你说的可能不对,但我觉得是有几分道理的
      • 南夏小轩:富家子弟接触到的资源多是顺应了发展规律的,比我们寒门子弟接触教育的机会多也是在理的,作者只是陈述了这样一个规律,但是我更想听到的是在你所谓的“制服缺陷,系统问题”的观点背后,除了支撑的数据,理性的分析是不是缺席了呢,换言之,假如你说的是深刻的分析,那么解决办法呢,在这里我并没有看到,引用和分类是个好习惯,但是理性的思考却是逻辑的来源。
        刘十年:@树袋熊小明 跟我想的一样,我以为作者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呢,原来只是在陈述。
      • 不甘平凡的有志青年:写的太好了,说出了他人不敢说的,希望你继续写这样的文章,时代在变,唯有社会阶级的变化却稳固如山,贫穷家的孩子难入他们的圈子
      • 智慧研习院:阶层流动,看似美好,实则是一个假象!能冲破阶层藩篱的也是少之又少,万里挑一!

        “如果一个人努力地工作,努力地学习,却还是不能改变命运,依然贫穷,那么这样的群体是否就该抬起头来看看,是不是我们所处的系统出了问题?”

        央视纪录片《高考》中,毛坦厂中学一位班主任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如是劝学

        大学扩招“画了一张没用的大饼”。它看似给更多人提供了向上流动的机会,让底层学生在获得学历和提高社会地位的预期下进入大学。但事实上,扩招不仅没有改变实质的竞争,反而因为市场主导了教育资源分配,中上层家庭的孩子能够更轻易地占据社会金字塔的高位。

        穷孩子不仅上大学困难,甚至,他们还要为此付出更高的代价。当“上大学改变命运”出现在民办大学空洞的宣传口号里,它唯一的作用就是满足底层孩子对于读书致富的想象,让他们满怀期待地接受现实,让他们的父母心甘情愿地、不惜血本地花钱。

        沃尔斯特说,教育扩张是社会上层维护自身优越地位的安全阀。在教育市场化背景下,大学扩招是给底层的“障眼法”、给上层的“宽心丸”。它看起来满足了增强流动性的社会要求,同时又没有损害中上层的既得利益。打着平等的幌子缓和各阶层间的社会冲突,但并未改变不平等的现实;看起来在弥合不平等,事实上却以这种方式将不平等合理化了。

        毕竟,像“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这种故事,只会存在于1998年的新华字典里!
      • 大山成峰:大学毕业放下面子,努力赚钱
      • 爱网球的PPT:恳求简书不要再给我推送这样的文章!
      • 爱网球的PPT:问问自己读的是什么大学?问问自己在大学里都在干什么?看看那些各行各业的杰出的大学生,难道他们都是石头里蹦出来的吗?国家的各种重器的研发成功,难道也是天上掉下来的吗?自己不努力,每天打游戏,读着最差的学校,用大学这两个字都是侮辱,还在问离成功有多远?告诉你,远在天边。
        最讨厌这种长篇累牍写什么读书无用论的文章。国家的进步与发展,哪一点不是人的结果。都说贫穷限制人的思维,愚昧和愚蠢才是最可怕的。
        自己达不到的,不要想着天下人都做不到。
        人要时刻反省自身,要对一切充满敬畏之心。
        无知真可怕!
        77882c4db791:@我想去隐居 同意,我是一所211的大学生,但身边也有好多整天打游戏玩手机度日的,过一段时间 来一段自我鼓励,准备干这个干那个,最后还是重复老样子。我想说 ,作为一个学工科的,如果大学没学好课程,和没上这个大学没有什么区别的。 感觉大学只是给了你一个台阶,有了台阶,但以后的路还是要自己走。 不是有了台阶就可以到达终点
      • biaobiaoBoom:不读书可能连意识到自己穷的机会都没
        刘十年:@biaobiaoBoom 经典
      • 鱼川饭二:大学也分好坏
      • 8d8ab93790c7:中国职教民办学校就是骗钱的,阶级的差距有些也是无法弥补的必须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如果想通过走捷径来改变命运,学习恐怕就不是这样一条路吧
      • 96378a2482ac:突然想起一句话:不是读书没用,是你没用~:pensive:我在想或许读到一定程度上才会有收获吧~唉
      • 极度悲观的人靠什么活着:2008年,进入镇上的初中,算是第一次进城吧。一辆老式的26自行车,最苦的时候一个星期5块钱,每天只吃一块钱的白米饭。
        2011年,进入县里的高中。中考分数不够,均衡名额没有。在请领导吃饭加补缴16000元的天价费用后,在交齐入学学费近2500元后,我终于进了父母“视如珍宝”的县重点高中。
        2013年初夏,父亲祸患急性脑溢血不治离世。
        2014年6月,持续一年的朝五晚一的高三生活终于结束。也如愿以偿的拿到了一份地级市里三流二本的录取通知书。
        2014年9月3日,报道处。这是什么学校?这是大学吗?1958年创立的老师专,在2014年来看已是连一所普通中学都比不上,为此,在报道处我听到不下数十人说出了这样的话。甚至,真有人见到这样的学校后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2017年7月,上海实习。我为什么底薪4000,那个人6500?人家是南京大学毕业的,你呢?他为什么能去那个部门,我不能去?
        2017年11月,深圳。英语怎么样?和老外面谈打电话能不能无障碍?大学英语六级证书有没有?整个学校就一个外教,你让我和老外交流无障碍?商务英语老师一学期我们才见三次面,你让我英语过六级?
        2018年5月,面试汽车销售。你会拍马屁吗?你喜欢拍马屁吗?如果让你拍马屁你会怎么做?
        2018年6月,重返老本行外贸,拿着3500的底薪。房租1200,吃饭500,公交50。这是一个月的开销。坐标深圳龙华。
        回归本题,为什么贫穷。班上土豪也不少,在学校参加国际性商务活动的同学都有,实习去老爸亲戚单位的也有。我嘛,能去哪就去哪。
        只可惜,学艺不精,没能找到书中的颜如玉,也没能找到他们说的黄金屋。
        只不过,我已经很满足。不用在烈日下工作,整日只需要面对一台电脑,一天十个小时下来也没什么大不了。
        改变的道路其实很简单,学习再学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在二十出头的年纪,就想有别人三五十岁才有的境界,那显然是不现实的。妄想用自己几十年的时间,换取别人几代人拼下来的家业,也还是省省吧。
        所以,贫穷的面貌是可以改变的,只是看你付出的到底够不够。关键看你是一年活了365天,还是过了一天,重复了364遍。
        刘十年:@极度悲观的人靠什么活着 写这么多,够有耐心的!
        极度悲观的人靠什么活着:@凯利毛毛球 哈哈,你是第一个给我好评的人。身边的人都说我想太多
        e15560475f66:@极度悲观的人靠什么活着 阁下想的倒是很透彻嘛
      • 9ab26ff12290:贩卖焦虑
      • d0147575f071:知识改变命运固然没错,但这种商业性质的大学是让农村家庭在“消费”,心甘情愿、无怨无悔的“消费”。这种知识只是附庸品。而中上层阶级利用自身的阶级地位和资源接触到真正的教育。强者越强,弱者越弱。这种方式拉大了阶级矛盾,同时对于底层阶级就是一场不得不去的陷阱。
      • 鸡汤段子手:教育本身的问题,我们都在想考大学考大学,实际上忽略的是读书是为了考大学?大学是一个地方,只不过环境更突出能够帮助我们掌握等多的知识!大部分人的思想一直在死循环,读书不能改变命运,改变命运的是知识,你读1000本书,全是漫画书你去改变命运?首先要清楚自己为什么而读书,学习。将来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国家的政策的变动也是根据国民的实际情况,假如有一天大家都能考上一本,那么二本和大专的教学质量是不是间接的提高,是不是就没有一本,二本之说法!你的思想决定了你的维度,不要把读书看死了,不要把教育看死了……
      • 天才小樱花:富者越富,穷者越穷。
      • 1bd137112c28:知识改变思想,思想决定命运!这篇文章看了前边部分,就不想往下看了!
      • 张小kou:1.寒门难在出贵子事实了。2.骗子非常多还没人管
      • 黑道大叔的美食日记:真是屁话一堆,狗屁文章。
      • 海浪花sunshine:最后就业率多少,那个很多都不是真的。真正就业关乎大学时候的自己,不关乎高考时候的自己。同样也有二,三本,独立院校逆袭清华等一本院校的,有考进银行,公务员,进国企的。无论是哪所大学都有助学补贴,寒门学子重要的是自身努力,在大学里也有碰到家境不好的同学,但是他们在学校都很优秀,国奖学金等等都拿,这真的算是垃圾负能量的文章。读大学或许你会面临就业难,但要知道没有大学的学历你有的考试,连资格门槛都进不去,很多时候只有自己去经历,写文章的人可能只是通过其他表面文章了解所谓的大学。
      • 68a5a7085f3f:不能以偏概全吧
      • hirakor:什么都没有?那是什么都没学吧
      • 一个名叫横秋的老气的人:内容很精深,观点很犀利,数据很真实!然而然后呢?这是中国阶层流动的现状,是短时间纵是有翻天彻地之能也无法更改的社会现实,我们都明白所谓的虚幻的假梦但是我们仍需要有直面现实的勇气,让寒门子弟在黑暗和混沌中蜗行探索,在知识的象牙塔刷级通关,最终寻找到光明的坦途,即使不能,也不会悔恨终生,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当你认清生活的本质之后,依然热爱生活!为自己感动,为自己自豪,因为即使遭到了那么多伤害,那么多背叛,那么多谎言,那么多欺骗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既然我们不能改写这个秩序,我们就应该以它的合理性方面为抓手,哪怕只是一线的希望,而不是等米下锅,坐以待毙。这让我想到了一个新闻,某某打工妹做网上女主播,实现阶层流动,狂揽千万收入!这种感觉就像是顾城的诗《幻想与梦》里面提到的闪电礼花惊碎夜空化为的奇彩光波,刹那间的美丽被认定为是常态的心理,当侥幸心理和投机主义占上风便成了趋之若鹜的社会病态……
        刘十年:@爱榮 就服你说的一种英雄主义。直面现实,热爱生活!
      • 小斐侠:读了大学才知道,原来大学只是一个起点😂😂😂
      • 99bcae2daa0b:现在的大学是平时无所事事,一到考试周就像房子着火一样,这样的大学有什么意义,上了对于没上还不如一个上了大专的人
        水草Alloying:@身体比思维更老实 如果三天复习一门考试,要背诵一万字的材料,还要调动自己的储备知识临场答题,这难道不是一种能力吗?几天就要出PPT上台汇报这不也是能力吗?读书获得的能力是潜移默化的,软实力因为很难衡量所以常常被忽视,所以觉得不如大专学技术的。但是看看好一点招人的企业,他们都是追逐利益的,愿意花更大的代价去招聘大学生而不只招少量非大学生甚至不招,因为他们的心中明白这些。
      • 1b830ffdb9c7:上大学只是脱贫的方法之一
      • cdea86d6c9bb:傻逼文章
        搭档_52d7:@俊Jun23 你他妈才傻逼
      • 柠檬凉心:死读书读出来一样都不会
      • 3fbdeb865162:我并不这么认为,现在国内有很多工作,只要你努力,愿意投入,能生活得很好,而很多人高不成低不就,我是本科毕业,去过生产线,也做过机械学徒,不断学习,找到自己适合的,愿意的,现在是一名销售,年薪50起
        柳橙芝:@安华卫浴欧派橱柜黎俊18073 好叼
        苏北Amber:@安华卫浴欧派橱柜黎俊18073 很多人不适合做销售哇也不能硬着去做..
      • 路之道:上大学不是没用,没用的是你上了一般的大学,如果不是985大学,那你所上的大学的意义将直线下降,名校之所以是名校,是因为名校的学习氛围和习惯的养成,这些会印入每个名校学子的骨髓里,你说了这么多真的没有什么用,我的孩子一定要让他考985,在目前甚至未来几百年,读书考大学还是穷苦孩子改变人生的唯一出路,没有之一
        鸡汤段子手:@路之道 中国教育如此正是因为有一大批报有你这种思想的人!你把孩子培养成考试的机器,清华也救不了你
        凝霜的枯藤:@路之道 社会的蛀虫
        凝霜的枯藤:@路之道 你就是个垃圾
      • 醉雨清风:什么垃圾文章都能上推送了,破书要完!首先来个很有噱头的标题,然后举例又选择严重不具有代表性的个体,试问有几个家庭是母亲残疾人,父亲智力障碍的?读书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是却是改变命运的诸多方式中最容易得一个,如果没有读书这个途径,那些寒门子弟又靠什么跟富二代拼呢?文章通篇只有四个字,贩卖焦虑,这样的文章团队说好听点是话题营销,难听点就是居心不良贩卖焦虑,最后祝文章团队的子女都是大学读不上的人,毕竟“考上了大学,离改变命运还很远!”
        请叫我王青羽:@醉雨清风 我也觉得,怎么现在还有这样的言论,高考对于大多数的孩子来说还是能够改变命运的,引用的都不是最新数据,我还在这认真的看了全篇,浪费时间。
        新东方已经开始在做努力让偏远山区的孩子也能得到和城市对等的教育资源,这才是真正应该做的事,抱怨社会的就业率低,教育资源不平等社会不公有用吗?
        8722c81bd51d:@醉雨清风 贩卖焦虑,一语中地
        水草Alloying:@醉雨清风 我就想知道写这篇文章的人他读没读过书,或者大家都不读书了谁好看他的文章,大家都不读书了,这样的人他公司招不招
      • 一个小角色:上学的目的被扭曲,求知的过程变成了求钱的过程
      • 5003cd33d276:其实国家给予乡村教师更好的待遇会不会好很多
        5003cd33d276:@朱小祥 我们这边的老师已经严禁补课了,被抓到就是革职,至少我们这边我觉得可以这样
        朱小祥:@恋牛奶的八哥 老师的主要收入已不是在工资
      • 司徒冰樱:“我们是个公司,不是个学校,把学生弄进来,交钱,然后弄走,就可以了”。:+1:很6、简直祸国殃民、用这种心态办大学的死全家也不过分!
      • 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比起来科举考试,好太多。别不知足了。什么都要喷喷么?读书没错,错在不好好读。
        d0147575f071:@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不是不好好读书,是教育资源不一样,比如河南的考生要五六百分才能上一本,其它地方的可能是四五百分。更不用阶级资源的差距了。
      • 梦影的花园:读书肯定是能改变命运
      • prisoner_mirror:远得很远得很
      • 半夏长安:有意混淆视听,把逻辑和真相淹没在了文字里,第一条评论说的好!
      • 59af8a609dfc:不多说,就一句话: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改变命运一定需要知识,个中得失需要理性平衡

      本文标题:考上了大学,离改变命运还有多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avj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