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你放错了,这个拼图应该放在这里。”
“宝宝,积木要这样玩,不是扔的,看妈妈给你搭个房子。”
“你怎么这么笨啊,1+2=3,伸出手指头都算不对,气死我了。”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扰,明明很简单的东西,咋自家孩子这么笨,甚至不按照套路出牌,最后还要自己亲自上阵帮忙,忙了一天工作够累,回家还要忙孩子,真的是累的不要不要的。
话说,真的是孩子不给力吗,真的是故意让家长累出脾气吗,真的是孩子能力不足吗?
记得上学时候,语文课本上有一个漫画,上面画的是一个中学生看到水壶烧开了,然后第一反应不是怎么把这水壶提下来,而是冲着门外大喊“妈妈,水开了”。当时,看这幅漫画时候感觉好笑,因为我生在农村,感觉这种提水壶倒水的事情都是很稀奇平常,每个人都会的必备技能,怎么还会有不会提水壶的,当时归结于这孩子太懒。

现在,如果仔细回味这个漫画故事,又有一种新的疑问,那就是这个孩子不懒,只是家长不给与展示机会,导致不具备这种能力,并且时间久了,这种本应该必备的技能变成了大人的权利和义务,最后变成了家长的心累和担心。
孩子一无所知的降生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他们是一个很独特的群体存在。他们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以及技能的提升,第一步就是靠的父母及亲人的引导和指导,慢慢的来认识这个不一样的世界。

当孩子具有了自主意识之后,他们想要用自己的方式去玩转整个世界,这个时候最大的阻力反而变成了最初引导自己的老师——父母及亲人。这个不行,那个不成,什么“你要听话”“你要乖”……这之类的话语就如“洗脑”一样天天循环,孩子慢慢在这个环境中失去探索的兴趣,也失去了保持自我个性的需求,很容易出现“泯与众人”。
以我们这些家长的眼光和阅历来看现在这个世界的发展,会发现各方面好的人哪一个不是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很明白的摆在台面上的是孩子全方面的发展。面对这样严峻的社会发展,作为家长,是不是可以反思一下,给孩子一个展示的机会,他们的能力才得以提升,才会更好的与这个世界和社会接轨,那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父母当好第一任老师,做好孩子的引导和指导,夯实基础

有句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父母不仅仅是孩子的衣食父母,更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启蒙导师,孩子所有最基础的内容均来自于父母,父母肩上责任重大。
周末我带孩子去公园玩,就在我们玩游戏起劲的时候,就听到远处传来争吵。打眼望去,原来是一对夫妻吵架,原因是孩子玩滑板车,可能是滑的太快不小心摔倒了,然后趴在地上不起来,女人就要赶紧走过去扶起孩子,男人拉住女人不让去,说没事,自己爬起来就行。女,人一下子炸毛了,不乐意,就冲男人嚷嚷,你天天在外面也不管家里,万一孩子摔坏了我跟你没完之类的话。
孩子跟我一起都听到了男人女人这样吵架,孩子突然怯怯的跟我说,妈妈,我摔倒了自己爬起来的,我不哭,你别跟爸爸吵架。我当时一愣,突然明白,孩子是看到这个情况,以为所有人都会这样。我感觉跟他说,孩子不是所有人都这样,摔倒也不是不可以扶,如果受伤了肯定是需要爸爸妈妈扶起来的对不对,当然如果不小心自己摔倒了也不痛,就可以自己爬起来,这就是坚强。

父母的所有行为,孩子都看在眼里,他们虽然不会表达,但是内心的触动肯定不少。孩子跟我们大人一样,都需要经历N多风风雨雨才能够从种子长成参天大树,这个过程中,我们父母应该做的就是当好他们的启蒙导师,让他们具备基本的素质能力,可以自己处理一些事情,知道责任权重。
第一棒的能力启蒙并不容易,日常生活中,孩子会无限的挑战我们的神经,挑战我们的能力,挑战我们的极限,面对此种情况,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将这种挑战应下,并且将战火引导出自己的思考与认识,
顺应孩子的身心发展,发现孩子的独特之处,增强孩子自信

从小到大孩子有自己的身心发展规律,父母要做的是顺应规律,不进行拔苗助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特别之处,他们的能力表现形式也不一样,有的孩子乐感很强就很适合进行音乐方面的培养,有的孩子好奇心强,就很适合探索一类的培养等等。如果你非要让具有乐感的孩子去搞侦探之类的活动,最后结果可能是活动没参加完,还让自己产生挫败感,失掉原有的自信。
我有个朋友A,她和她老公都是名牌大学的研究生,A怀孕时就跟我说他们已经把孩子的成长轨迹规划好了,比如几岁干什么之类的。我当时问她,你这样是不是有点太过了。她说你不懂,孩子有些发展是经过科学论证的,几岁适合做什么,要抓住黄金期进行引导,我当时感觉还真的是这么回事。
后来A生完娃,就开始按照她制定的所谓的“科学论证”的轨迹养孩子,效果怎么样我没有切实感受,但是我见到孩子时候发现也并不如她的轨迹那样发展,反而多了一些忧郁的表情。

当然,我不懂孩子的什么科学认证成长规律,也不理解她这种规划是否合情合理,但是我知道孩子被限定了自主和自我发展。
孩子的能力表现是全方位的,能力提升也是一个过程,需要从0到1,家长只要做好自己的本份引导就好,不需要过多干涉。这样做的好处是孩子首先可以自主选择,再一个可以让自己信心满满,更好的去适应这个世界变化。
整合外界环境,寻找和创造机会,给孩子展示的空间

外界的环境有利有弊,孩子分辨不清,作为家长我们可以借用这些外界环境,寻找时机,找到适合的机会,让孩子进行能力展示。寻找和创造机会进行能力展示,不是为了什么大目的,只是让孩子多一些空间,有一些外界环境的识别。我们都在说厚积薄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孩子的成长也是需要如此。
前段时间幼儿园配合某模特学校组织了一个儿童模特大赛选拔的活动,后续是参加区域、城市乃至全国比赛。虽然是选拔赛,赛前也有专业老师也给予了指导,我发现班里除了几个孩子不喜欢家长没给报名以外,大部分孩子都参与到了活动中,并且很多孩子在后续比赛中过关斩将,也展示了自己的一些能力,更厉害的是有几个小朋友以自己的出色理解和表现优异直接提前批拿到了金奖。

这些是孩子自带的技能,也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拥有的出色能力,家长借用外界的这种展示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独特所在,打开成长的另一扇门,并且通过这样的展示也让孩子更加珍惜机会,热爱世界。
孩子全身都是崭新的,做家长的请不要强求不要压迫,让孩子只做自己不做他人,成为那个世界上最有“能力”的人。
文/布丁妈妈私享会,欢迎关注“布丁妈妈私享会”,布丁妈妈与各位爸爸妈妈一起在这条路上修行、前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