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积累文中的词语,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三次拜访牧羊人,各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案示例:画面一:废弃的村庄。画面二:绵延的森林。画面三:充满活力的乡村。
2.第2自然段中,作者细致地描写山地环境,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为后面写牧羊人的植树做了铺垫,这大片荒凉的原野、废弃的家园、稀少的人烟、贫瘠的土地、干燥的气候等都与后面呈现出来的绿色富饶、生机勃勃、美丽幸福的乐园似的情景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牧羊人植树所创造的奇迹。
创意活动:
《植树的牧羊人》中的“他”在文章开头就被认为是“好人”,他究竟是一位怎样的好人,好在那里?
议论。在文章开头做精要的议论,用“慷慨无私,不图回报”“难得的好人”对下文出现的“牧羊人”这一人物形象进行高度的概括,起到了开宗明义、提挈全篇的作用。
创意示例:
创意说明:
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好人”,分析老人这一形象。
做人:11段(平和乐观,坦然面对生活中的不幸积极面对生活)
5段(生活一丝不苟,严谨认真不马虎)
14段(对种树有益就做,反之不做,有原则有定力有坚守)
做事:7段(工作认真,心无旁骛)
10段(植树没有任何目的,根本不图回报)
就是这样一位好人,他就是上帝:数十年如一日,忍受孤独寂寞,忍受狂风骄阳,在荒漠高原,不计报酬,不图回报,慷概无私,种下一颗颗树苗,种下人性美好,为一万多人种下幸福生活。他就是艾力泽布菲,一个创造了奇迹的老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