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讲到,楚顷襄王即位之初便面临强秦的严重威胁,内政不稳,国力衰退。
然,面对如此危局,楚顷襄王非但不思进取、发奋图强,反而沉溺于享乐,他疏远贤臣,亲近小人,甚至罢黜了主张联齐抗秦的屈原等一众忠臣,致使楚国局势岌岌可危。
而此时的秦国势头正猛,刚刚收拾了韩国,并借此向楚国发难,楚国无力抵抗,只能臣服于秦国,并用与秦国联姻的方式苟且换来短暂的和平。
然而,这不过是秦国的权宜之计,秦国暂时稳住楚国,然后把战略重心转移至北方的三晋和齐国,待征服了这些地区后,再转过头来大举进攻楚国,这是典型的“远交近攻”策略。
但,不知楚顷襄王是真傻还是装傻,他对此浑然不知,反而沾沾自喜地认为解除了外部威胁,不但不居安思危,反而整日与身边宠臣游山玩水,沉湎酒色,贪图享乐,鲜问政事。
楚顷襄王的昏聩行为令朝中大臣们颇为不满,但更多的是敢怒不敢言,但国事颓丧至此,楚国公族们终于坐不住了。
公元前281年,庄辛上朝觐见楚顷襄王,他直言不讳,大胆谏言,规劝襄王不要终日与幸臣为伍,淫逸奢靡,不顾国政,否则郢都必危。
楚顷襄王不但不听庄辛的忠言劝告,反而恶语相向,骂庄辛是老糊涂了。庄辛预料楚国必亡,于是避祸于赵国。
公元前280年,秦国收拾完三晋,转身发起了对楚国的攻势 。秦军经由蜀郡,浮江而下,大举攻楚,占领了楚国的黔中郡。
黔中郡紧邻着楚国郢都,是东中部地区通向大西南的交通要塞,被誉为“黔滇门户”“全楚咽喉”,可见黔中郡对于楚国的重要。
黔中郡一旦失守,楚国郢都的西部则门户大开,秦军便能长驱直入,兵临郢都,与郢都隔江相望,那么楚国郢都就危险了。
楚顷襄王终于意识到了情势的危急,急忙派出使者向秦国求和,并将楚国的上庸和汉北地区割让给秦国。
而楚国此举,正好达成了秦国的战略意图,占据了楚国黔中郡以后,又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得到了上庸和汉北地,自然也就接受了楚国的和约。
虽说秦国接受了楚国的割地求和,但这并不是说秦国不想灭楚,而是出于战略考虑,此刻想要一举攻破楚国郢都并不现实,因为时机尚未成熟。
虽说秦国强大,但楚国仍有相当的军事实力,直接攻打郢都可能导致两败俱伤。所以秦国暂时放弃攻打郢都,选择了更为稳健的策略。它是想要一步一步瓦解楚国的防御,最后两路出兵攻击楚国郢都。
所以说,楚国的割地求和看似稳住了秦军东进的脚步,实则无异于饮鸩止渴,虎狼秦国怎么会轻易丢掉口中的这块肥肉?
此时,楚国的命运已经完全掌控在秦人手中。
那么,接下来楚国又会面临怎样的厄运呢?
我们明天继续!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