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站台》是贾樟柯故乡三部曲的第二部,2000年拍摄,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亚洲电影奖。贾樟柯说,他想拍一个有漫长时间的电影,有时间对人的摧毁,人和时间的斗争。于是,就有了《站台》。在这部电影里,无论是导演,还是观众,会突然因为某些场景,或场景中的某个微小事物,而想起很多被遗忘的事情,在那一刻,沉积的时间开始苏醒,并由此,带来一种生活不自知的美感,这种美感,需要跳出生活才能看到,作为一个旁观者。
作为贾樟柯的第二个长片作品,总时长两个半小时,其内容的饱满,各色人物塑造的鲜活,令我惊叹,而且极具鲜明的个人影像风格。整个观影过程,我深深沉浸其中,不断被它勾起属于我的个人记忆,并与之产生共鸣。好电影便是如此,能穿透时光,打破时空的界限,引你回归心灵最深处的故土,那是所有旅途出发的地方,那里,也有每个人的站台。
虽然也有人认为,这部影片有些表达过度,但当我们面对过往时,这些充满表达欲的回忆,才是恰好的。那些旧时光与匆匆流逝的青春韶华,正是因有这么饱满的厚度,才牵扯出我久远的记忆,让我回到曾经我生长的小镇,回到那座山里的故事中,与汾阳小镇里怀揣梦想的青年们,达成同步。我跟随《站台》,回到了过去,仿佛看见了我父母那一辈人年轻的样子。这部电影描述的就是一群曾经怀揣梦想的青年们。
02.
影片时间跨度有十余年,从最初的1980年,到进入九十年代。其中涉及的社会事件及变化,包括流行音乐、电影,都巧妙地用剧情和画面带出,丰富了影片视角,展现出一个社会的横切面。从时间上,影片主要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徐团长带领的文工团,后期是文工团被承包后,老宋带着崔明亮们走穴演出。随着社会变化和时间流逝,这些青年们在各自旅途中寻找方向。有趣的是,在片子里,并没有特别明确地表达出时间,一切都很模糊,只能从穿着、音乐等细微处,发现时光在流淌,这种模糊性却恰恰是生活本有的样子。这种表现手法,带有一点时光魔术的味道,如果你不仔细观察,你会陷入时间的迷乱。
片子里,主要的人物关系是崔明亮和尹瑞娟、张军和钟萍这两对,但相比钟萍主动大胆地对张军示爱,以带来两人关系的明朗化,崔明亮和尹瑞娟却在相处很长时间后,以尹瑞娟理性地拒绝崔明亮而告终,却又在十余年后,选择嫁给崔明亮。而那时,因张军的软弱,钟萍早已选择离开小镇,消失无踪。《站台》的含义由此越发凸显,“长长的站台,长长的等待”,站台既是起点,也是终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相聚,何时又会离别。这是一个悲欣交集的意象。
影片开场是群戏,平常的老乡们在等待演出前的闲聊,这种冷静又不失亲切的客观镜头,一下拉近了荧屏的距离,会逐渐融入其中,就像小时候站在一旁,听大人们聊自己不懂的话题。而后,是文工团表演者们演唱《火车向着韶山跑》。直到演出结束,在回程的汽车上,所有人都在等待崔明亮时,主角才开始登场,也是从集体到个体的转化,这也是那个时代的特征,个体总是淹没在集体之下。这与之后崔明亮们在暮色下,尽情唱着“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老婆七八个孩子一大堆”,却被徐团长训斥一样,说他们思想不对,因为不符合集体现代化发展目标。可青春就是这样,青春是不会理会什么集体的,只需要尽兴。这也说明时代正在发生变化。有趣的是,那时再过二十年恰好就是2000年,站在当下回望过去,让人发笑的同时也难免生起一丝悲伤,为那些将改变却未改变的,为那些绚丽多彩又终归平淡的。用贾樟柯的话说,这是一种非常美妙的悲伤。
在很多情节上,贾樟柯刻意隐去了冲突,没有呈现出现实的残酷,让你去猜测其背后发生的因果关系,去感受画面下的人物内心纠葛,就像钟萍和张军因开房被警察逮捕,而张军再一次的懦弱,让两人名声尽失,片中始终没有呈现两人间的争执和矛盾,却以钟萍的消失来告知答案。贾樟柯只是揭开最平淡的一面,让你去探索海平面下的整座冰山。从中,始终给那些人物以尊严,表达对这些平凡人的敬意。哪怕他们都是最终回归平庸的常人。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能感受到贾樟柯对世人的悲悯之心,他不是藏地那种呈忿怒的金刚,而是汉地以慈悲待人的菩萨面容,记录一个个有着瑕疵的普通人。
03.
影片里,有三场戏,让我印象很深。一是崔明亮们到外地演出,却碰见了表弟三明。三明木讷老实,连喜欢的女孩子,也只是把对方照片放在帽子里,一直戴着。三明的妹妹文英在镇上读书,但家里穷,靠三明做煤矿工人,很难供妹妹考上大学,妈妈想让文英放弃学业,三明没有说什么。可就在崔明亮回镇上的时候,三明追过来,托崔明亮转交给文英五块钱,嘱咐她一定要考上大学,不要再回来。然后,三明独自走回矿场,走向他残酷的生存世界。那五块钱必定是三明的所有,也寄托了他全部的希望。而三明稳健笃定的背影,让人感受到他的尊严。意外的是,三明本人就是贾樟柯的亲表弟,在影片外,贾樟柯第一次感觉到了表弟的尊严和自信。故事外的故事,更加呈现了影片的主题——人潜藏着的力量。
另一场景是走穴时期,崔明亮们回镇上的途中,因车陷入泥沙无法动弹,停歇的片刻,崔明亮播放磁带,就是《站台》这首歌,这时,不知谁喊了一声火车来了。所有年轻人疯了似地跑去追火车。可最后,他们只看见远去的火车影子,大口喘气的他们,表情从兴奋到复杂的冷静,火车代表的是外面世界,是他们的追求与渴望,可他们终将错过。那一刻,我感受到迷茫带来的痛惜。
还有赵涛饰演的尹瑞娟,在多年后成为税务员时的一夜,随着苏芮的《是否》独舞。贾樟柯真的很会拍他老婆呀,拍得那么美。从最开始有些放不开手脚,到后面越来越自如,尤其是最后身姿的伸展和旋转,简直让我目不转睛,完完全全感受到她释放出了内心的自己,让藏于日子下的那些诗意,在此刻得以绽放。可妙的是,下一秒,正在旋转舞蹈的尹瑞娟,就变成了身穿制服,骑着电瓶车,一脸平静地行驶在大街上,那些诗意几近消失。这是一个梦想被生活磨灭的过程。但你永远不知道,一个普通人背后有着怎样不可思议的世界。
“每一个行走着的生命个体能给我们一份真挚的感动,甚至一缕阳光,或者几声沉重的呼吸。”贾樟柯的电影就像是站台,用纪录的方式,探寻真实的情感,他无意寻求高尚的伟大的东西,他只是呈现生命和人性,你可以说他没有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样的人类视角,可通过贾樟柯的电影,每一个普通人获得了关于对生活宽容的共鸣。这是贾樟柯的人文情怀。
参考资料
【1】贾樟柯《贾想:贾樟柯电影手记》
【2】王研《贾樟柯电影的“站台”艺术》
【3】贾樟柯导演的“站台”往事
欢迎关注,一起看电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