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初见想法
2020-06-14突破成长中的“习得性无助”

2020-06-14突破成长中的“习得性无助”

作者: KevinStewart | 来源:发表于2020-06-14 07:37 被阅读0次

01

什么是习得性无助

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在动物中发现了一个心理现象。实验中,塞利格曼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狗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尽管在给电击前笼门已打开,但是狗并没有逃走,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上开始呻吟和颤抖。狗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塞利格曼将这种现象称为习得性无助,指的是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与心理状态。

老实说,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实验,内心感觉这个实验还是蛮残忍的。

现实中,我们在有意无意地处于这种“习得性无助”的包围之中,无奈、无助、无法自拔。

今天,就来说说,如何突破成长中的“习得性无助”

02

经常会遇见下面这些似是而非的说法:

——上学时我的数学成绩就很糟糕,所以我学不好数学,压根就没有数学天分。

——马上35岁了,还没有获得提拔当上高管/处长,我的职业生涯/政治前途也就这样了。

——40好几的人了,再干几年就退休了,以后就是养养生,带带孙子,颐养天年了,学习就省省吧,都这么大岁数了还学啥,早干嘛去了?

——年年减肥年年肥,我就是易胖体质,减肥是没戏了,喝凉水都发胖!爱咋地咋地吧,该吃吃该喝喝,及时行乐。

……

以上这些说法,大量存在于我们的家人、朋友、邻里或者同事对我们的反馈中,也许我们内心也是这么想的。一旦你的内心对此认同了,那么,你就入坑了。

其实,这就是由于认知缺陷和环境的扭曲性反馈造成的消极心理定势,也就是成长中的“习得性无助”。

03

习得性无助好不好?——当然不好。至少对于当事者来说,消极的心理定势对于个人成长肯定是不利的。

习得性无助的原因是什么?——归因谬误导致错误结论,继而使心理认知和行为都出现偏差,长期以往,后果往往还很严重。

04

既然如此,那么,习得性无助怎么破?特别是成长中的“习得性无助”如何破?

从三方面入手:

一、提升认知。认知的升级和迭代在人一生的成长中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简而言之,就是不停地学习,不断地打破认知框架的天花板,引入更多的观察与思考维度。只要你还认得字,还具备基本的逻辑演绎推理能力,你几乎可以学会任何想学的东西,当然,你的认知提升也就不会止步。

正确的认知,能帮助你增加获得正确归因的概率,并对那些扭曲性反馈产生怀疑,这是击破“习得性无助”的关键一步。

如果你没有正确的认知,你甚至都不知道你已经掉进了“习得性无助”的大坑之中。

在前面的实验中,假如那只狗有足够的认知,在笼门打开的时候就有机会逃离笼子,从而免收电击之苦。

二、谨慎地选择环境和反馈机制。

是的,环境和反馈机制都是可以选择的。“孟母三迁”,就是对环境的一种主动选择。

同理,反馈,也是可以鉴别和选择的。

让我们陷入“习得性无助”的那些扭曲性反馈,往往以“老话儿说”、“大家都这么说”、“都是为了你好”等等不易察觉的、习以为常的面目出现的,我们要做的是,经常性地审视这些反馈,把它们的底层逻辑搞清楚,适用边界和前置必要条件搞清楚,一步一步地追问下去。

经不起逻辑推敲的扭曲性结论,连续追问五个WHY,就会原形毕露。

反馈信息,更多应该信赖客观数据和专业人士的专业意见。

还是说道减肥控制体脂,与其听周围人的各种自相矛盾的意见而无所适从,不如持续跟踪数据指标和听专业人士的意见来采取行动更好,能少走不少弯路。

三、默默地持续检视你周围的人,默默地评估他们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架构,并加以分类,把给你带来错误的、扭曲的反馈的人屏蔽和忽略掉。

你的亲朋好友,包括你的父母、至亲之人,在你成长中将起到重大的作用,他们对你的反馈就显得至关重要。虽然他们绝大多数对你友善有加,即便他们是出于好心,是“为了你好”,但是由于思维模式、信息不完备和认知架构的局限,他们给你的反馈就未必都是对的,甚至他们给你的反馈会严重地误导你。

人无完人,即便是你最亲近的父母,也不可能什么事情都正确。

我自己的一个例子:30岁之后,我开始发胖,肚子慢慢起来了。我的母亲告诉我,每天晚上睡觉前躺在床上揉10分钟肚子,肚腩就下去了。我还真的按母亲说的,足足 一年的时间,每天晚上揉自己的肚子。当然,这对消除我的肚腩毫无效果。以后,关于减肥这件事,我就再也没有听过我母亲的。

当发现周边小环境的人给自己的反馈是扭曲的,错误的时候,就需要寻找正确的反馈,并将原有可能给你造成重大影响的扭曲性反馈加以屏蔽和忽略。

做出这样的决定往往是艰难的,因为毕竟有各种“人情”、“面子”、“关系”的约束,但是,为了我们自身的成长和迭代进步,这样做是必须的。

05

当发觉自己无法走出习得性无助这种消极心理定势时,可以考虑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由心理医生帮助你走出习得性无助的困境。毕竟,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是一个相当靠谱的做法。

END 

打破成长的中习得性无助,自己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认知,不断确立和完善自己的判断标准,继而建立起积极的心态;同时学会鉴别周边小环境中反馈的真伪;真正有效的反馈,主要来自于客观数据和专业人士的专业意见,有必要的话,找心理医生帮你走出困境。


今天先到这里,我是Kevin.Stewart。我们下次再见!

Bye-bye

2020-06-14

相关文章

  • 2020-06-14突破成长中的“习得性无助”

    01 什么是习得性无助 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在动物中发现了一个心理现象。实验中,塞利格曼把狗关在...

  • 习得性无助的突破(7)

    我的习得性无助来源于不自信,所以,我带着一群和我一样的人,一起来写信心日记,用生活中每一个点滴的小事件,慢慢积累我...

  • 习得性无助:失败是失败之母

    习得性无助定义 “习得性无助”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

  • 《逆商》——习得性无助

    你好,我是木子,今天给你讲《逆商》书籍里提到的“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

  • 习得性无助—心理学小知识3

    习得性无助——还有希望嘛? 这是《心理学导论》第十三版中的小节标题。习得性无助是一种习得的,在面对困难、惩罚或消极...

  • 今天,你又习得性无助了吗?

    今天,你又习得性无助了吗? 每天都会问自己这样的问题,习得性无助一直没有离开过我。 习得性无助: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

  • 【家庭教育】习得性乐观

    习得性乐观也是习得性无助的提出者塞利格曼提出的,却不似习得性无助那样广为人知。 按照解释风格理论,既然悲观和无助可...

  • 习得性无助

    第一次听到这个词只是在字面上理解它的意思,没有完全明白,今天看一本书《真实的幸福》里面提到了习得性无助的研究,才知...

  • 习得性无助

    音响的声音太大了,无论你怎么按控制面板上的各种按钮,声音就是不停。突然,噪音戛然而止,你正在迷惑中,噪音再次响起,...

  • 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是指一个人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对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0-06-14突破成长中的“习得性无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bgt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