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最近去深圳,与娃爸、娃爸的一对朋友夫妻谈论育儿,一直谈论到深夜两三点。我们住在他们家,看到了一些育儿问题,向他们指出了这些问题。朋友不但没有觉得唐突,反而感激、感动。通过这样的互动,我们双方都有所受益。
这次谈话也让我想起了一些事情,有了一些感慨,特此作文。
我想起以前在建国门工作时,在办公室听到的一段对话。那是一个女同事和自己儿子打电话,她放的音量很大,因此她儿子的声音我也听到了一些。
妈妈:你最近有很多问题,你的语文老师说你……数学老师说你……你在家里也……
儿子:我已经在努力了!你没看到我……
妈妈:可是你居然……我很失望……
儿子:可是我学这些,有什么用啊!为什么我要学习呢?
妈妈:你不学习,将来怎么找工作,我们都是学习过来的!(使用更威严的口气)你以后必须……否则……你记住了没有?!
儿子:好吧。
这位妈妈挂下电话后,我想了一些事情。
1 与孩子站在同一个阵营
这位妈妈盲目相信老师说的话,以老师的话来指责孩子、要求孩子,使用家长威严逼迫孩子承认错误、发誓改正,或许暂时是有效的。
但在我看来她这么做,会产生两大副作用:一,孩子失去了原发动力。二,孩子失去自己判断力,暂时按着父母要求做,等自主意识更强了,会更反叛。
我在听这段对话时,还没有孩子。当时我想了一下,如果是我,我怎么做。
首先,我不会完全相信老师的话。老师看到的,都是表象。一个班级四五十个人,老师怎么可能完全了解每个孩子。一个人的表象,都是源于深层的原因,与他的家庭、习惯密不可分。如果只是根据表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那只是治标不治本。我尊重老师的意见,但我会自己观察。
听到老师的话,我会和孩子谈心。不谈学习,就是随便聊。以平等的视角,和孩子对话,让孩子尽情说她的各种想法,不打断,不居高临下地评价。
在这种谈话中,你会收集到大量信息,从这些信息里,你会看到老师说到的问题的草蛇灰线。你就可以循着这些线索,找到问题的原因,把原因清除,表象自然也就逐渐甚至迅速消失了。
当你尊重孩子,孩子所表现出来的活力、原发动力、自觉性,或许都会令你吃惊。
当你以家长的威严压迫孩子,孩子一时稀里糊涂顺从了你,但对孩子、亲子关系带来的伤害,有一天会让你猝不及防。
你和孩子站在同一个阵营,不是对抗老师,而是对抗孩子成长需要面临的各种问题。你现在和孩子站在一个阵营,等孩子长大了,他面临交友、婚恋各种问题时,也会和你站在同一个阵营,你也有机会对他施加影响力。
2为什么学习?
当同事的儿子哭着问:“我为什么要学习这些啊!”时,我也在思考:为什么学习。
这是个大问题。如果我一时答不上来,我就邀请孩子和我一起思考,不会用短视的功利化目标来应付孩子。
有人说是为了在社会上有竞争力,有人说是为了幸福。我相信一个说法,学习是为了人的完善。我认为,这是学习的终极目的。带着这个终极目的,可以指导从小到大孩子辅导班的选择、学校的选择、对分数的重视程度等。
我曾经表示过辅导班不是重点,学习成绩不是学习的终极目的。有朋友问我:“你保证不让你孩子上补习班?”
我为什么要保证这个。我的孩子以后可以上补习班,但你要清楚教育的终极意义,不要被短期的成绩蒙蔽了心眼。
关于这个话题,等我的孩子到了相应年龄段,我会结合实际分享更多具有实操性的体验。
3站在更高地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不论方方面面,都应该有更高层的视野,然后从此出发,指导自己的行动。思想认识跟上了,行动自然也跟上来了。
比如,我见到有的父母一边帮孩子穿鞋,一边向人抱怨孩子没有自觉,不会收拾自己东西。有的父母寄希望于老师,希望老师“管严一点”。
其实,如果首先认识到自己要“培养一个有自觉性、独立性的人”,更高一层,认识到自己育儿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有一天能脱离自己”,就会从很小时,一点一滴给孩子灌输独立的意识。不会等到大点了,还在帮他穿鞋,同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治疗那些不爱收拾东西的表象。
寄希望于老师管严一点,更是不可取。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体系,是需要父母从思想上认识到问题,在生活中一点一滴灌输、培养,而不是靠老师通过威严来打击那些由于深层原因导致的表象问题。
4 你要给孩子打一辈子补丁吗?
在论坛里也常见到有人问:我的小孩精力不集中怎么办?我的小孩爱撒谎怎么办?但是没有人从根本上想这个问题:我该怎么做,才能跟我的小孩有很好的关系,帮助我的小孩得到最好的发展,我要培养一个怎样的人。这些父母全被这些表面问题蒙蔽了。
就比如小孩撒谎这个问题。如果是我的孩子撒谎,我会和她谈心,听她谈对各种事情的看法,了解她撒谎的深层原因,理解她,尊重她。
当你尊重孩子时,孩子是愿意听你说话的,你才能施加你的影响力!
当孩子把内心坦承给我后,我会分享我的看法。通过这样的交流,拉近心和心的距离。当一切都就绪了,孩子情绪也没有不适,我会告诉她,我不喜欢她撒谎,这让我难过,以后有事情可以说出来,没有什么不可以讨论。
朋友说对孩子严一点,孩子才会发展得好。具体到这件事,如果严厉训斥孩子,孩子或许也不会受多大的伤,或许也会改掉说谎的毛病。但人只有在情绪上对接之后,才能发挥出左脑的理性思考,自发自愿地去成长、变好,而且由于与父母有良好的沟通,孩子会更愿意取悦成人。这种取悦不是出于压力,而是出于爱。
你爱孩子,你知道。但孩子知道吗?当你让孩子知道你爱她,她能不考虑你的感受吗?她还会固执己见吗?她的心结被你打开之后,她还会偏执于以前的做法吗?
理念没有跟上,那么亲子互动就会全在行动上,东打一块西打一块。如果理念跟上来了,很多行动自然也跟上来了。育儿应该是从思想高度上有认识,然后由思想指挥自己的行动,而不是在思想上没认识,却只是在行为上打补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