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传》

作者: 古月飞天 | 来源:发表于2019-02-14 22:00 被阅读7次
    读《曾国藩传》

    曾国藩的一生,起点极低,但抵达的高度很高。

    他出身平常,天赋堪称同时代大人物中最差,身体也很差,一生与多种严重疾病相伴。曾国藩年轻的时候,性格中还有很多毛病,比如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

    但是,他通过不懈的努力,完成了脱胎换骨、超凡入圣的变化,达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境界。

    他的人生经历,一路奋斗的精神成长,以及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进行严格的自我管理,都能给人以特别的启示。

    1.聪明的人,用的都是笨办法。

    连续六次考秀才失利,这让曾国藩确认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虽然自己有着极强的进取心,但是上天没有给自己一个与雄心相匹配的聪明的大脑。越笨拙越努力。曾国藩自信已经找到了作文的门径。通过苦苦反思,曾国藩悟到怎么写文章,才能表达自己的真见解、真感觉,把道理讲通讲透。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次(第七次)曾国藩果然中了秀才。掌握了考试的诀窍,写应试文章越来越得心应手。紧接着,他又中了举人。

    作为一个笨人,曾国藩发现下笨功夫有下笨功夫的好处。

    第一,笨拙的人没有智力资本,因此比别人更虚心,更肯付出。

    第二,笨拙的人从小接受挫折教育多,总是失败,因此“逆商”比较高,抗打击能力特别强。

    第三,笨拙的人不懂取巧,不走捷径,遇到问题只知硬钻过去,因此做事不留死角。

    这个故事给我的启示是,写文章要多下功夫,要知道自己的不足,要有自己的真见解,真感受,把道理讲通讲透。

    读《曾国藩传》

    2.自律的人,都遵守这12条准则。

    为了改正自身的性格缺陷,他于三十岁时立志学做圣人,并从写日记开始严格要求自己。

    立志学做圣人后,曾国藩给自己立下了十二条做人的规矩和课程的标准:

    一是整齐严肃,做事专心;

    二是每天早起,绝不赖床;

    三是每天静坐一个小时,不要天天处于浮躁状态,被事务牵着走;

    四是读书不二,不读完这本书,绝不摸下一本;

    五是每天读史十页;

    六是谨言,时时警惕不乱说话,每句话都要慎重;

    七是养气;

    八是保身,节制欲望;

    九是每天记笔记;

    十是每月写几首诗、几篇文章;

    十一是每天练半小时的字;

    十二是夜不出门,天黑了就不要出门找朋友瞎玩。

    这12条做人的规矩,很值得我好好学习,如每天记笔记,每天练半小时的字。这些我都做到,但无法长久坚持。

    3.用实力说话,胜过千万句废话。

    咬紧牙关,把挫辱活生生吞下,就成了滋养自己意志和决心的营养。这构成了曾国藩生命经验中最核心的部分。

    要对付太平天国的军队,湘军也需要有自己的政治教育。曾国藩把军队的训练,分成了“训”和“练”这两个部分。

    所谓“训”,就是“训话”,也就是政治思想教育。“练”,才是练习军事技术。“训”和“练”相比,曾国藩更重视“训”。

    4.低谷时的态度,,决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太平天国内乱后,咸丰帝以为依靠嫡系部队江南江北大营就能战胜太平军,因此更加不重视曾国藩。

    期间,曾国藩父亲去世,曾国藩回家奔丧后,向咸丰帝摊牌,要求给他实权,否则就在家守孝。短视的咸丰帝顺势,批准了曾国藩在家守制的奏请。

    这一年,曾国藩47岁,陷入了人生中的最低谷。他细读了老子的书,认识到自己为人处世的四大缺点:

    偏激,好名,也就是过于重视获得好名声;

    喜欢公开批评谈论别人的过恶;

    做事有始无终;

    待人接物过于怠慢。

    那么怎么做呢?也是四条:

    做事平心静气,更多地考虑他人的心理,站在他人角度立场想问题;

    更多地揄扬他人,表扬他人的长处;

    做事有始有终,越到后来越慎重;

    接人待物要更诚更敬。

    曾国藩在这里把家居的两年称为“大悔大悟”之年,经过一年多的乡居,曾国藩的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

    从这点来看,祸福是可以转换的,我要学习曾老从书上能认识到自己为人处事的缺点,我的缺点更多:不善交友,对别人不够热情,有个了新朋友忘了老朋友…我想改变自己的这些缺点,交到更多更好的朋友。

    读《曾国藩传》

    5.成功没有捷径,但有更聪明的办法。

    曾国藩二次出山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实权,依靠“结硬寨、打呆仗”的战术,攻克了太平天国的重镇安庆,并清除了自己的政治敌人何桂清集团。

    6.本事越大的人,脾气越小。

    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后,主动裁撤湘军,缓和了同清政府的矛盾,换来清政府放手让其治理两江,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7.你的朋友圈,决定了你的格局。做清官,但不做一清到底的清官

    曾国藩是一个清官,他为晚清官场带来了一阵新风。但并非所有作为都如此光明正大,无可挑剔,有一些举动,很有“潜规则”之嫌。

    第一项是吃喝应酬。在官场应酬上,曾国藩并不标新立异,而是尽量从俗。

    第二项是给京官的冰敬、炭敬,给出差路过本地的中央官员送的程仪之类的“灰色支出”。

    还有一项不常发生的支出,叫“别敬”。只有地方官进京办事时才会发生,就是地方官离开北京时送给京官的分手礼。

    除去人情往来,官场上的“潜规则”更需要大笔银子,比如报销就要不可避免地遇到“部费”问题。

    曾国藩一年的合法收入,工资加养廉银不过才一万八千多两。

    以上这些请客吃饭、给京官送礼以及给户部的部费钱,每年加到一起,起码得三万多两,远远超过他的合法收入。这些钱都是从哪儿来的呢?

    曾国藩有一个“小金库”,盐运司送的“缉私经费”,上海海关、淮北海关等几个海关送的“公费”,就是“小金库”的金钱来源。

    而其用途,则是主要供曾国藩官场应酬打点之用。

    至于曾国藩的养廉银则存放在布政使衙门,主要供自己家庭开支所用。可以看出,曾国藩对公与私,分得很清楚。

    读《曾国藩传》

    8.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曾国藩一生致力的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培养人才。

    曾国藩幕府的特殊更在于它很像一个学校,这个学校的校长,就是曾国藩。他在幕府中对待下属,就如同老师对待学生一样。

    李鸿章是一个综合型人才,既能办事,又长于文字。因为身边缺乏文案高手,曾国藩把李鸿章留在幕府,初掌书记,批稿奏稿。

    曾国藩的人才大计,以及他培养接班人李鸿章,与李鸿章合作平定了捻军起义。

    9.曾国藩从国家大局出发,在天津教案中全力避免战争,却反而替朝廷背了黑锅,使自己成了民众眼中的卖国贼,精神受到极大打击,被朝廷调任两江总督。

    10.1872年3月12日,曾国藩终于走到了人生尽头。死亡的消息传开,他的门生故旧们都非常震惊,纷纷悼念。

    就在儒家精神世界崩溃的前夜,曾国藩这个最后的精神偶像出现了。立功、立德、立言,曾国藩全做到了。

    就立功而言,他从一介书生起家,创建军队,统率群雄,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使中国传统文化免遭彻底毁灭的命运,使清王朝的生命又延续了六十年,其功不可谓不大。

    就立德而言,他时时以圣贤标准要求自己,道德修养近乎纯粹,五十年后相继主宰了中国的两个大人物——蒋介石和毛泽东,都很推崇他。

    说到立言,他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大儒,对理学身体力行,登堂入室,造诣很深。

    90天无戒训练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曾国藩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bjj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