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区是个很奇怪的区域,所有人都喜欢处于舒适区的心理感受,但于成年人而言处于其中久了便也会心生不满,开始挣脱,而在这个挣扎的过程里多数人最终经过内心的挣扎又会重返舒适区,所以说这个是很奇怪的区域。然而,经过循环往复,最终只有少数人成功逃离舒适区。
![](https://img.haomeiwen.com/i3034542/00b02619eae32373.png)
我想生活里的大多数人都会厌倦过舒适区,或者不夸张的讲应该是所有人都有过,从你身边的朋友看过去能知道,他们起码在某个阶段某个情景下也萌生过这样的想法,所以大多数人还是曾有上进心的,只是,最终没能通过行动让自己知道自己其实是个上进的人,进而,更无法让别人知道他是个上进的人。关键问题即是在于此。
极少数的人通过短时间似乎容易的挣脱舒适区,少数人通过长时间的积累与科学方法的践行竟也安全抵达非舒适区,而大部分人最终经过短时间的努力假象安全返回舒适区。成功与失败的逃离舒适区,这之间究竟有什么决定性的因数呢?
答案当然很多,其中不乏主动寻求突破、勇于不断超越自我、学会接受失败并重置自我......视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最终找到成败的方法就不一样。但私以为万变不离其心的是——生命的意义感。
意义感强的人,通常看待问题、看待生活、看待整个世界以及周围的人,所具有的思维方式都不一样,他们通常很容易的自如切换舒适区与非舒适区,这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方式。其实与其找到生命的意义感,到不如思考如何切换看待世界的方式。然而,并非一定是如此,你大可以以目标为导向,去建立于你而言能催生强有力的生活意义感,迫使你做出一系列的改变。
对于普通人而言,或者执行力弱的人来说,我的看法是后者很容易失败并最终只徘徊于舒适区与非舒适区之间循环往复挣扎,原因是一目标为导向是需要强有力的执行力来维护的,加之心智水平不高,一旦某个契机停下,很容易促使你回到原位。
而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决定了我们此生将如何度过。
不自我设限的学习思维vs满足现状的应付思维;在时间上的勤奋vs在思维上的勤奋。两种差异,拉开了二者之间的差距。
人们都不断努力奋斗,勤劳工作去填补财富的空缺,以留下更多的财富给自己或者后代,殊不知,我们终须意识到:
留给孩子真正的财富,不是金钱、房子,而是某种高品质的思维方式。
培养思维方式也需要逃离舒适区,主动思考切换看待世界和他人的角度就是其中的一种,比如试想一下(此刻你需要切换一下你的思维):去感受和爱你曾经生命中不爱的人、厌倦的人、甚至对仇恨的人进行重新理解。如果你也是个普通人,有点难,这只是打个比方,我只是想说切换思维并不是强迫去做,而是需要思考看待的方式,从不为你所知的角度去重新构建关系,重新理解,当你真正的理解了,那种感受将是真实的,他可能可以长期改造你,甚至终生拥有它。
从普通人的视角看,无需过于刻意去做什么,看待世界的方式有很多,而且很有趣,比如拿出手机去捕捉生活,捕捉你认为的美好画面,或是某个街头真实的情景;也可以是从一部电影中去观察世界与你的关系......
但这一切都需要挣脱舒适区,同样的一件事,处于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思维方式,结果截然不同,别不想信,这我们成年人都是知道的——意义感很美妙,但需要你适当的不舒适。
纵然黑夜漫长,白昼总会到来,这过程有些许难熬,为此,你需要赋予生命的意义,如此,白昼的到来才会愈显光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