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慢慢长大——《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

慢慢长大——《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

作者: 一棵树66 | 来源:发表于2024-01-13 15:48 被阅读0次

每个灵魂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每个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走着自己的人生之路。沿途的风景或者美丽,或者坎坷,我们都是走了很多路,才慢慢长大——

看完《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后,心里也不自觉的随着蛤蟆先生回顾和审视了一遍自己的心理成长历程。发现:人生走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因为它是属于你自己的独有的经历,你走过的路,你读过书,最后成为你独特的气质,从而构成一个完整而独特的你。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的确是需要每个人都用心读一读的书。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英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戴博德创作的心理学著作。这本书的书名,咋一看是讲述了一个童话故事,其实这是一本关于成年人自我疗愈的心理书。

该书讲述了抑郁的主人公蛤蟆先生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前后接受了十次心理咨询,并在心理医生苍鹭的引导下,不断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改变自己,最终走出抑郁,完成自我疗愈的故事。

文中的蛤蟆先生是个富二代,有漂亮的蛤蟆庄园,有吉卜赛大篷车,有一家酿酒厂,还是校董。突然地,他一反常态变得郁郁寡欢,总是一个人躲在屋里,甚至常常地想自杀。

探究原因,是蛤蟆先生有个很糟糕的童年。他的父亲对他寄予厚望,但总是那么严厉,在父亲的眼里,他就是个“废物”,父亲给予他的从来都是指责和冷酷。母亲又总是那么怕父亲,甚至不敢当着父亲的面拥抱他。又总是觉得他是长不大的孩子,从来没有给予他正确的爱。

于是,蛤蟆先生一直都没有能够好好长大。

而需要长大的他,面对生活,必须学会与自己和解,必须由一个孩子状态慢慢长大到成人状态,于是他走上心理咨询的道路,这本书记录了蛤蟆先生与心理咨询师苍鹭十次心理咨询的过程。

这本书从这三部分进行了阐述:改变认知、三种状态、四个人生坐标。

一、改变认知

好朋友们逼着他去看心理医生,他虽然很抗拒,但还是去了。苍鹭医生说,心理咨询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合作。

正是这"合作"二字让一直活在被动中的蛤蟆先生第一次感觉到,必须从被动中走出来,主动参与这场咨询。

第一次咨询让蛤蟆先生明白:

必须完成的事情,唯有靠他自己才能完成。

蛤蟆先生觉得,他不快乐,因为得不到朋友的认可,总是被羞辱,感觉自己活得没有价值。苍鹭医生一语惊醒梦中人:没有人能让你不快乐,是你自己选择了让自己不快乐。

要想改善这种情绪,唯一的办法便是正确认识自己,清楚自己内心真正的情绪,最终达到改变自己的目的。

蛤蟆先生有些怀疑地问苍鹭:"你认为我会好起来吗?"苍鹭很肯定地答复:"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而且温柔而坚定地告诉他:在这个世界上能帮助你的人只有你自己!

二、三种状态:

每个人都有三种状态:儿童状态、父母状态、成人状态。

1),儿童自我状态

当一个人处于儿童自我状态时,会下意识地以儿童时期的惯常行为作出反应,表现为顺从和依赖。

2),父母自我状态

当一个人处于父母状态时,不是挑剔自己,就是挑剔别人。他会用在父母那里学到的是非观和价值观来做出反应,并试图影响身边的人。

3),成人自我状态

处于这种状态的人,能不被情绪左右,可以冷静地分析问题,合理地计划、考虑、行动,能理性而合理地行事。在这种状态下,我们才能学到关于自我的新知识。

显然,将自己调整到成人自我状态,才是最理想的状态。那么,应该怎么调整呢?首先是认清自我,然后,通过后天的学习,努力地改变,从而达到健康成长。

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并不是说要遵循一种模式,完全否定和抛弃过去的自己,而是要不断的认识自己,认可自己,接纳自己,改变自己,完善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这就是慢慢长大的过程。

三、四种人生目标

这四个人生坐标,每一个都代表各自所属的象限。

1),我不好;你好

处于这个象限的人认为自己是生活的受害者,会选择性地记住悲伤和不快,而忘记或忽略美好的时刻。这种人无法掌控人生,因而觉得焦虑、抑郁、自责。

2),我好;你不好

处于这个心理坐标的人认为自己是施虐者,常常会占据 权力和 权威的制高点,认为别人无能且不可信,喜欢谴责和攻击别人,因而容易愤怒、挑剔、指责。

3),我不好;你也不好

处于这个象限的人,是"犯罪者",自卑又自大,这类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情绪反复无常。

4),我好,你也好

这是一种发自内心信念的行为,更是一种选择和承诺。你相信自己是好的,更相信别人是好的。并且通过行为和态度,持续对自己和别人展现美好。

通过十次咨询,蛤蟆先生的人生坐标终于达到我好,你也好的象限,他开始真正长大。

年龄不代表你就是成人,你已经长大,而独立自强的心灵才是。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步履坚定些,大道自有昂首阔步的走法,小径也不失辗转腾挪的技巧,无非快慢之别,而入目皆为风景。

让我们一起慢慢长大。(2024/1/14)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慢慢长大——《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bnf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