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空旷的柴火房里,一个女人上吊了。房间的屋顶离地面有3米,女人的脚离地面有20厘米,脚底空无一物。她上吊的位置离最近的墙壁有6米,显然借助不了墙壁的力量去上吊。而房间的门和所有的窗户等出口全都是从内反锁的,已排除了他杀或有人帮助她自杀的可能,请问她是怎么做到成功上吊的?”
一个律师做了场景假设,向一男嫌疑犯问道。
“我不知道,这种推测我办不到,这应该是你们律师干的事,请你直接告诉我!”
“作为一个男人,且还是处于事业巅峰的男人,请不要为办不到找借口!因为你想都没想就回答了我。而你只需要打破常规思维,想办法从多个视角去看待这件事情,然后去思考会有哪几种答案就可以了。想要把这个案子查个水落石出,你必须主动配合我。”律师回答到……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之所以屡屡求而不得,是因为容易给自己的失败找借口。以下为《大思想的神奇》这本书里分享的三个“借口症”及对应的方法。
态度很重要一、智力“借口症”
正如男嫌疑犯认为只有律师才能推测出答案,自己不擅长这方面,所以怎么可能猜得到。他和我们很多人一样进入了两个误区:一是低估自己,觉得要有足够强大的头脑,才能去接受挑战;二是高估别人,认为那些成功人士总是无所不知,都有很高的智力水平。
每当我们遇见问题,通常都仅限于以自己的智商,包括所掌握的知识和固有思维等来衡量事情难度的标准,从而决定要不要解决这个问题,然后为自己认为做不到的事情找各种借口。
可我们都忽略了获取信息的能力,远比把大脑当成仓库更重要。我们要追求的不是高智商,而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个能力,可以通过读书、实践和不断练习获得。
俞敏洪说,我能走到今天,并不是因为我的英语水平有多高,也不是因为我在大学的学习成绩有多好,而是因为我在五年的本科生活中,读了近800本书。从大学毕业到今天,我大概读了两千本书。现在我还以每年60本左右的速度在读书。
他说很多本质问题,都是通过读书,然后做到开悟,通透,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来解决的。
在大学里,他想拼命地追赶那些优秀的同学。他便跟着他们,看他们是怎么做到的。他们每次买书,自己都会跟去。
他通过分析别人是怎么做到的,同时相信自己也能做到,更加重视积累解决方法和求知路径,而不是找借口。正如他所说的,很多时候决定命运的是我们面对事情的态度,而非事情本身。
所以,做事态度、思维方式、专注度和坚持度等,这些都比智力本身更重要。
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二、运气“借口症”
屡战屡败的人,总会抱怨自己运气差,而别人的成功是因为运气特别好。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会感叹自己的婚姻就是个坑,都怪自己倒霉,当初瞎了眼找了个无用的“摆设”老公。你看邓文迪多么走运,娶她的男人个个都是成功人士,何况她还没我长得漂亮……
然而,她嫁得成功必然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
与切瑞生活拿到美国绿卡的同时,邓文迪主动熟悉西方式生活,了解西方男人的思维习惯。跟了沃尔夫,被资助在耶鲁商学院学习的期间,认识无数大富豪。搞定默多克,有着商业天赋的邓文迪,擅于帮助其管理经营公司,打理一切内外事务……
目标明确,有极强的进取心与学习能力,擅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并懂得涉足权贵的事业并从中获利,这些都是她通过各种学习所获得的不同于一般女人的能力。
优秀的男人们之所以愿意娶她,正是因为她具备着这些能力,他们可以获取她带来的资源,并且相信她同样会为自己带来利益。所以说,她嫁得成功,不是靠运气,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其背后的磨砺。
我们要相信凡事皆有因果,要通过现象看本质,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从而让自己变得更好来解决一切问题,而不是总以倒霉为借口。
不要设限,做你想做的人三、年龄“借口症”
用自己的年龄作为借口,放弃挑战的机会,比如“我年纪大,力不从心了”,这是我们最爱找的理由。
“你都50岁了,记忆力都不行了,还想学英语?”
“你都40岁了,中年妇女一个,你跳槽谁会要你啊。”
通常,年龄是衡量我们是否应该做一件事情的标准,我们对年龄的恐惧,更像是一个借口。我们习惯把所有的不得志,都归咎于年龄。
“最帅大爷”王德顺,50岁进健身房,70练腹肌,79岁走上T台。气质、身材秒杀无数青春美少女。
王帅说:为了这一天,我足足准备了60年,我今年80岁了,依然有梦想。人的潜能是可以挖掘的,当你说太晚了的时候,你一定要谨慎,那可能是你退却的借口。没有谁能阻止你成功,除了你自己。
由此看来,问题的核心不是年龄而是心力。我们要告诉自己忽视年龄,去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正如《月亮和六便士》的主人公查尔斯·斯特里克兰,本来有着令人羡慕的工作和家庭,突然有一天,留下了一张纸条就远走高飞,只身前往巴黎去追求自己的绘画理想。
摩西奶奶说过这样一句话:
有人总说:已经晚了。实际上,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光。对于一个真正有所追求的人来说,生命的每个时期都是年轻的、及时的。
所以,面对挑战或者失败,我们别再为自己找各种借口了。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唯有行动可以证明,你到底行不行。
知行合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