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也是一条狗,和别的狗一样没有心肝。我们从水泥中自己向外爬,忘记别人,忘记别人。——《破落之街》
萧红从传统的地主之家出走以后,生活辛苦如丧家之犬。她在散文《破落之街》中描述道,底层人物挣扎生活如狗,但自己何尝不是呢?徘徊在生存线上的人,怎会有余力顾及所谓心肝、廉耻?
我租住的小区是城中村拆迁户安置区,除了簇拥建造的高楼,你无法将这片区域与农村区分开来。早上八点前,小区门口早点摊林立,每当我经过,总有莫名的紧张压抑感袭上心头。有一次,我正在一个包子摊前犯难,因为摊主的摊位是一辆改造过的三轮车——车体包裹着铝皮,包子就在里面,然而车身没写都有什么口味,我犹豫不决。摊主应该很早起做包子吧,一双通红的眼睛盯着我:要素的还是肉的?我仍在思考。忽然摊主急吼:快点呀!要素的肉的?一会城管来了!他包包子的手在颤抖。一大早精神上还在迷梦中的我被吼醒,有点生气,还没等回话,只见摊主跳上三轮车,半是站立,上身努力向前,车子缓缓开动,越开越快……我扭头一看,一车城管刚跳下执法车,朝这个方向望着。
我去过很多城市,然而回郑州以后,感受从未见过如此多数量的农民工和小商贩群体。堵车时,他们在车缝间游走,灵活如蛇;乘公交车经过修建中的高架桥时,蓝色铁皮后有他们一张张流汗的脸;在地铁上,他们把行李堆在过道里,手里捧着一本封面印有莲花的“基督经”读着,却不敢落座……仿佛整个中原地区的农民都放弃田地,来城市谋生,留下一片片荒落的村庄。
其实,我们这类青年人又与他们有何区别呢?一样为了生活奔波,一样渴望自己或下一代脱离现处阶层向上走。
2.追逐实际吧!青春惟有自私的人才系念她,“只有饥寒,没有青春。”——《饿》
贫穷而年轻的萧红切实感受到饥饿的滋味,饿到极致甚至会产生幻觉,想吃旅馆里的床褥。出走以前,生活优裕,哪里懂“饿”?“只晓得青春最重要,虽然现在我也并没老,但总觉得青春是过去了!过去了!”
每个人的青春记忆都有侧重点吧。有的人通宵达旦为学业打拼,有的人在运动场挥汗如雨奔前程,有的人吸烟打架追八卦透支青春……岁月经年,你是否怀念那段经历,还是说,避之唯恐不及?
我想起《欢乐颂》作者阿耐曾谈及,作品中女精英安迪的原型是自己曾认识的一位天才学长。学长祖辈是女疯子,爸爸也曾成绩优异,却在高考前忽然神经衰弱,受尽外人欺辱。学长的兄弟姐妹也在初高中时先后中了遗传魔咒。唯有他一枝独秀,成绩斐然。外人对此除了羡慕,更有担心,担心其重蹈家族覆辙,也有人因嫉妒而试图看他好戏。结果是,他一路遥遥领先,考入遥远城市的名牌大学,从此失去消息。多年以后,阿耐在一次精英社交中见到这位学长,主动与之攀谈,此人却客气否认自己的身份。隔年再遇学长,他依然当做不认识曾贸然打听他的阿耐。阿耐深感他生活得不易,不忍再刺激他,便早早离席。
一段青春经历,可毁灭一个人,也可锤炼一个人。那些年,你曾心心念念沈佳宜,多年后你把这段故事拍成电影,在成年后的模样里打上青春的烙印。
3.人是自私的东西,……若有人每月给二百元,不是什么都干了吗?我们就是不能够推动历史,也不能站在相反的方向努力败坏历史!——《广告员的梦想》
萧红与同居者郎华为了生存,面对月薪四十元的广告员工作,一面跃跃欲试:这可是四十元呢!一面又百般挣扎:“画得好一点,不怕肉麻,多招来一些看情史的,使人们羡慕富丽,使人们一步步地爬上去……就是这样,只怕自己饿死,毒害多少人不管”,颇似《战长沙》中清高而无能的胡长宁。他不愿住进腐败但富有的女婿家中躲避战乱,却因惧怕睡在大街上半夜被抓走,于是勉强留下。反观女婿薛君山呢,官场老油子一个,可为半斗米折腰的主,却为家人创造出安稳富足的生活,细心照料一家子,倒也其乐融融。
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观,都没有通过迫害别人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因此不能评断孰对孰错,只是个人价值导向不同。
这不禁让我想起一件小事。我刚毕业时,工资低,想挣外快,一次经人介绍认识一个微商,她给我提供一个路子:淘宝刷单,并详细列出价格构成。我看过,确是很轻松赚取零花钱的活儿,但我直接回复她:不太适合。她也不再多言。
一来我觉得做这种兼职没有技术含量,二来我也不想做可能有损他人利益的事,如果赚了钱,这钱,难免烫手。
《让子弹飞》4.可是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之外,还有温暖和爱。所以我就向这“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永远的憧憬和追求》
萧红的父亲暴戾冷酷,她在文章中这样描述:我或许永远不会明白我父亲那样的人,他对仆人、对自己的儿女,以及对待我的祖父,都是同样的吝啬而疏远。然而从祖父那里才知道,“人生除掉冰冷和憎恶以外,还有爱和温暖”。
电影《黄金时代》每个人的早期生命中,或会遭遇冷待,或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这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待人、处世。幸运的人为爱包裹,哪怕成年后独立生活遇到令人心灰意冷之事,也能很快从那一团温暖的生命底色里汲取力量,从而走出泥潭。
萧红在离家后漂泊的生活中,遭受饥饿、贫穷、寒冷、病痛等折磨,然而祖父的光和热从未冷却,成了她一生的“憧憬和追求”。这样也让我读到这位才华横溢女作家的孤苦命运时,心里有了些许安慰。
5.“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回忆鲁迅先生》
萧红在上海时颇受鲁迅先生赏识和扶持,他们一众文艺圈好友常常与鲁迅一家聚餐。一次,鲁迅先生的儿子海婴吃到了不新鲜的食物,而别人吃的都是新鲜的,便嚷嚷着闹情绪。别的大人没注意他,只有鲁迅先生把海婴碟里的食物夹起来品尝以后,如是说。
鲁迅先生的教育方式可见一斑。他没有拿成年人的权威压制孩子,而是将孩子作为独立的人来对待。成年后的海婴低调谨慎,热爱读书和文化。上海市作协副主席赵丽宏曾评价,周海婴先生是一个正直、有智慧、有修养的人。
反观现代一些家庭的教育方法,实难令人苟同。一次乘电梯,一进电梯我就看到一个大概小学高年级的女孩,正哭哭啼啼辩解:杯子不是我弄碎的,你为什么要冤枉我?你为什么不信我?委屈的气息将她脖颈的青筋爆出,抽泣到似乎要痉挛的样子。她的妈妈站在一边冷漠地回应:弟弟还小,不是你弄碎的还有谁?你还敢顶嘴?女孩继续重复那几句质问的话,完全没有能力证明自己清白,她的妈妈只是从鼻孔冒出一个音符“哼”。一旁的我心惊肉跳,仿佛变成这个满腹委屈却无以表达的小女孩。
其实,孩子打碎一个杯子能怎样呢?即便是女孩打碎的,作为母亲,连这样一点错误都不允许孩子犯吗?如果不是她打碎的,如此不信孩子辩白,将来孩子还会信任自己最亲最近的人吗?
为人父母,天下至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