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音记

作者: 叶况 | 来源:发表于2018-05-31 05:37 被阅读304次
    口音记

    文/叶况

    离开湖南之前,我从来不觉得我有口音。离开了湖南之后,我从没料到口音对我有这么大的帮助,它承担了我课堂一半以上的笑点。

    身在他乡,你的口音就是你独特的名片,比脸管用。

    有一次给一老师代课,下课后那个班的课代表到办公室问作业,恰好我不在,他向同办公室的老师说:找那个带有港台口音的男英语老师。

    办公室的人一脸懵圈。后来他模仿我几句,瞬间大家就知道他找谁了。

    只是我比较郁闷呐,我拼尽全力想要做一个能一眼就被人记住脸的人,却成了一耳被人记住声音的人。真是应了那句话:上帝给你关了一扇门,同时给你开了一扇窗。

    我从来不介意学生模仿我的口音,每每看到学生模仿我时,我都用一个轻蔑的眼神甩过去:哼,你模仿不出我的韵味。

    口音是会传染的,人们常说一群人里面如果有一个东北人,大家都能被他带出一点大碴子味。而东北话随着春晚的推广风靡全国。不,风靡大半个中国。

    东北口音对于南方人没有太大的吸引力。春晚再好,也好不过南方人在家里打麻将。南方人不看春晚的主要原因:春晚是直播,没有字幕,看起来有点吃力。而且南方从来不缺娱乐节目,真要办娱乐节目,央视还真得靠边站。

    我也没有想到湖南口音也有传染性,听多了容易中毒,容易带偏。当然,这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湖南卫视的推广。

    张艺兴在《极限挑战》中一口自带魔性的湖南塑普,被大家称为“长沙小骄傲”,成功带偏一帮人。

    大学室友乔治就成功被我带偏了。乔治是校广播台的播音员,普通话很标准。跟我们混了两年后,不知不觉受到影响,等到大三普通话测试时,他考了个二甲。

    在他们广播台的那个圈子里面,二甲很丢人,因为其他人都是一乙。据他说,考试时脑袋一抽,想起平时跟我们说话时的那些语调,结果很不幸的考了个二甲。

    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作为基础而建立起来。所以北方人说普通话就算带有口音,也不太明显。

    但南方方言千差万别,虽然同属汉语语系,可差别巨大。不必说粤语,闽南语,温州话这些名声在外的方言,就算湖南、江西的方言那也是天书般的难懂。方言与普通话差得太远,所以南方人说普通话才带有浓重的口音。

    在北方,尤其是华北这一块,不管老少,都偏爱相声,字正腔圆。

    而在南方,基本上没有年轻人喜欢听相声。你要是喜欢听相声,大家都会很怪异的看着你。我们都是看本土的或是港台的娱乐节目长大的。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我说话带有一点港台口音了。

    很多人喜欢广州,深圳这样的南方城市,是因为在这样的城市里,没有人在意你来自哪里,普通话标不标准。操着不同口音的人相互交流,讨价还价,你能看到一种包容与开放。

    在这种环境下的人,练就了一种本事:不管你带有什么样的口音,我们总是能很快速又准确地听懂你的话。

    在这一方面,北方人就很吃亏。一旦你的口音偏离了普通话,偏离了北方方言,他们就不习惯了。

    在h,f,n,l,前后鼻音不分的南方口音里面,我们能自如的交流,但在北方就不行了,你要是不跟他们读正确,他们还真听不懂。

    我曾跟我学生说:在湖南,我的普通话算是不错了。学生们一脸鄙夷不屑。摸着良心说,我没有骗他们。

    当年我们四个人考到同一所大学,普通话测试的时候,我们都是二乙,我考了80.7,这还是四个人里面最高的了。我们学校规定,外语系的人,普通话二乙就合格了,没毛病啊!

    后来有些学生跑到湖南去上大学时,他们才知道我说的是大实话。

    湖南人说方言你是听不懂的。湖南人说带着口音的普通话(塑料普通话)那你也不一定听得懂。语速快,声音高,加上语气词多,尾音脱得长,外面的人听起来很吃力。

    我现在在北方教书,要做的事情就尽量的放慢我的语速,降低我的音调,这样交流起来才没啥问题。

    我们上高中那会,老师上课用塑料普通话,课间,我们就用方言交流。在这两种话之间转换自如。

    高考报志愿的时候,我特想报中文系,我班主任就跟我说:你要是完全把口音改掉的话不太容易,不如你报英文系吧!我女儿报的就是英文,学得还不错。

    于是在高考志愿上交前十分钟,将中文改成了英文。对我来说,只要是跟文学挂钩的专业,中文英文都无所谓。

    口音记

    有人问我:你说英语会不会带有口音?

    我这样跟你说吧,中国人说英语都带有中国口音,就跟日本人说英语带有日本口音,韩国人带有韩国口音一样。

    会不会英语跟讲不讲普通话没什么关系,北方人说英语带有浓重的普通话口音,只是身处北方环境,他们没有意识到而已;而根本就不会说普通话的香港人,英语能甩你几条街。

    口音里往往藏着很多温柔的细节。麦子曾对我说:她特别希望有人能用东北话跟她表白。“我稀罕你”这句理直气壮的东北话里面藏着眼角的羞涩和内心的暗喜,她觉得这特浪漫。而我觉得她口味真重。

    我有一个朋友阿辉,地道的北方人,普通话标准,可在说二(er)时会不自觉的说成饿(e),原因是他大学最喜欢的女孩子是福建人,他不愿意改了。他用这种方式来记住一个人,独特又浪漫。

    有人问我:你在外面十几年,为什么每次回家,一点外面的口音都不带。为什么要带口音?在塑料普通话和方言之间来回切换,这是我十几年前就掌握的技能。

    其实我心里清楚,我要是真带点口音回去,我那爱打麻将的老妈跟我那爱打扑克的老爹他们一定会打断我一条腿。

    这些年我也看明白了,他们不管我飘到哪里,只要口音没变就行。就像当年他们不管我成绩怎样,只要眼睛不近视就行。口音没变,方言仍在,那还是他们的儿子;口音要是变了,那得好好算算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口音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byf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