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5号,在德国科隆的一场拍卖中,一台十分罕见的苹果第一代计算机拍出了67.1万没元的高价,这是乔布斯创办苹果时的第一个产品,是世界最值钱公司的老古董。现在的苹果红遍天下,究竟是什么成就了苹果今日的辉煌,几经风雨苹果数次融资,是资本推动了苹果的发展。
1976年4月1号,乔布斯决定和朋友沃兹韦恩一起成立苹果电脑公司,三个人一共投入了1250美元的资金,公司成立不久,乔布斯就开始发挥自己的营销特长。他向电脑商推销说,他们的新产品将会把关键部件内置在电脑中,并且会使用更加人性化的键盘,这会是未来电子产品的发展趋势。不到几天一个电脑上就订购了50台,并且愿意出价每台500美元,货到付款现金结账。
拿第一笔订单后,乔布斯把组装车间定在了自家的车库,但对于刚开始创业的乔布斯来说,在没有预付款的情况下,完成50台电脑的组装,零件供应是个大问题,因为50台电脑所需购置的零件费用需要14000美元,而在当时他们手头上只有1000多美元,连一个英特尔的处理器都买不起,要完成订单简直是天方夜谭。
为了筹钱,沃斯转让了他的编程计算器,乔布斯变卖了自家的汽车,并找人借了五千美元,但这些钱还远远不够,无奈之下,乔布斯决定赊账。在打电话确定了乔布斯的确有两万多美元的订单后,克拉默电子公司的经理最终同意将零件预支给他们,还款期是30天。
乔布斯终于可以开工了,为了能够在30天内交货,乔布斯动员了身边所有可用的人,加班加点的干活。很快,第一批产品顺利交货,苹果公司终于拿到第一桶金,这就是苹果I型电脑的诞生,它的人性化设计很快受到人们的欢迎,苹果公司开始崭露头角。
初战告捷,但资金匮乏暴露出苹果公司创业初期的关键缺陷,要想把公司做大,必须要找到稳定的投资,于是乔布斯和沃兹带着他们的苹果I型电脑开始四处寻找资金,他们找过以前的老板,找过硅谷的风险投资家,一一被拒绝。几经周折后,有人为他们介绍了英特尔前市场部经理马库拉。马库拉是硅谷知名的百万富翁,他懂技术,有眼光,以擅长投资出名,在英特尔公司成立初期,马库拉就看出了芯片业的发展前景,果断进行了投资,英特尔上市后,马库拉一夜暴富。
马库拉认定苹果公司将是一个大有前途的企业,他告诉乔布斯这是一个产业的萌芽,十年一遇机会,我们很快就会成为一家财富500强的公司。马库拉的加入激发了苹果的巨大潜力,乔布斯的市场营销能力,物资的设计才华,再加上马库拉的融资天赋,形成了苹果公司早期的黄金组合。
确定合作后,马库拉自己出资9.1万美元,获得了30%的股权,并以个人信誉帮苹果贷款25万美元。乔布斯曾回忆说,我当时想马库拉也许再也见不到那25万美元了,我很佩服他敢于承受这些风险。
紧接着,马库拉又带着乔布斯游说风险投资家们,一共拿到60多万美元的投资,资金到位,公司可以大张旗鼓的推出新产品了。1977年,苹果II正式推出,这次推出的产品面对的不再是少数电脑爱好者,而是普通百姓,为此,他们创造性的为电脑配置了电子制表和个人财物程序,从此,苹果II型开始走进千家万户。
产品的订单源源不断,甚至开始有了海外的订单,订单的增多对资金有了更大的需求,苹果开始紧锣密鼓的第二轮融资。在马库拉的积极运作下,1979年夏末,当时全球知名的施乐公司罗斯柴尔德和一些财大气粗的个人投资者纷纷入股,16个投资人以每股10.5美元的价格认购了苹果的股份,苹果获得了727万美元的融资。
资金的注入,迅速激发了苹果的产能,1980年,苹果II型实现销售1.7亿美元,苹果一下子成为最畅销的个人电脑。1980年12月12号,苹果正式挂牌上市,当天市值就达到17.78亿,上市,让苹果在一夜之间造就的四个亿万富婆,40个百万富翁,成为硅谷的神话。
1983年,苹果电脑公司进入世界财富500强,排名411位,成为历史上成长最快的公司。如果说苹果I型电脑是一棵小树苗的话那么经过资本的灌溉上市后的苹果终于成长的一棵参天大树,苹果初期的成功不仅是创业者的努力,更是风险资本和商业智慧相结合的完美典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