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
过年期间,我参加了一次家庭聚会。桌上的年轻一辈都在全国各大城市发展,春节才回家团圆。
席间我们交流起房价,表弟恭维了我一句:哥,你现在坐拥千万豪宅,是我们中间最成功的人了!
我听了赶紧解释:没没没,没那么多钱,而且现在到处都在限购,有房也卖不出去。
一旁的媳妇听完连忙在桌下踢了我一脚,然后笑着补上一句:房子是自家住的,管它多少钱呢?
晚上媳妇教育我:在外面别那么低调,你越是不行,亲戚们就越看不起你!
原来表面上亲情满满的亲戚之间,私低下也免不了互相拿来比。
比的还不光是房子、车子,在另一场聚会上,也不知道是我们家族里真有神人,还是吹牛不上税,有些亲戚在饭桌上卖弄起自己的大城市里的人脉关系。
一个堂叔说自己的同学早早搭上了某位副国级大官的同乡前辈,在京城混得风生水起。他怕我们不信,还列举这位同学家里有多少辆豪车,春节去南极度假,跟哪位明星或是大官吃过饭。
另一个堂叔也不甘示弱,表示再大的官也得寻医看病,而他认识协和、三〇一的主任医师,多少达官贵人都要托他办事。
大家你来我往,煮酒论英雄,个个仿佛手眼通天,天下都能收入囊中。
- 02 -
成家立业的人聚在一起,不免要聊到孩子的教育。
于是,各家孩子报了哪些兴趣班,一年花费多少钱,重点是享受了哪些优质教育资源,比如纯欧美外教,有没有考取国家级证书,看来连孩子都要成为比拼的资本。
有一位表哥,夫妻俩在北京当市公务员。
他们的收入自然比不上在企业里工作的同辈,再加上公务员升迁缓慢,职级也不高。但他们对孩子的教育相当上心,从3岁起就开始系统地培养,投入已经大大超过了他们的收入水平。
表弟说我家闺女报子个合唱班,表嫂马上抢着说,我家上的是古筝班,老师是中央音乐学院毕业的,一年两万多的学费呢。在大家的一片咋舌声中,表嫂相当的满足,好像在争一口气,我虽然不行,但我的孩子比你们的行。
如果只是在饭桌上大家嘴上拼一拼也就罢了,怕就怕哪位家长回家后不甘示弱,也给孩子报更多的,更高级的兴趣班,那麻烦可就大了。不但经济压力会增加很多,自己和孩子的生活节奏也要被打乱。
- 03 -
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聚会的一大副作用,就是把交流变成了对比,以致于有人欢喜有人忧。比赢的人,沾沾自喜,心满意足;比输的人,压力山大,抬不起头。
与之类似的是早已被大众批臭的同学会。现如今,大家无不吐槽,同学会已经不断走样,不再单纯,由最初怀念美好的校园青春变成炫耀权钱名利的舞台。
同学聚会都是如此,过年聚会岂能免俗。
孩子还小,远没有到拼智商、拼勤奋的年龄阶段,比来比去,无非是在“拼爹”。而在聚会这个无形的战场上,让孩子也卷入战争的,就是那些醉心名利的父母。
表面上一团和气的聚会,实则暗战不断,因为我们都生在一个“伤不起”、“输不起”的时代。过年聚会上拼票子、拼房子、拼位子、拼孩子,归根到底都是想赢怕输的虚荣心在作祟。
前不久,自媒体大V咪蒙因为某事件轰然倒塌,长期以来,她因为煽动矛盾,贩卖焦虑,一直在遭到舆论的谴责。
然而倒下去的只是一个咪蒙,还有千千万万的小咪蒙招摇过市。因为我们每个人既是焦虑的受害者,也是烘托焦虑的施害人。
当我们身处焦虑之中的时候,不是思考如何让自己独善其身,还是也尽力想在比拼中赢得一席之地。
于是饭桌上一条潜规则开始通行,明明只赚20万,也要吹成30万;当科长的,还得说明年就要提副处。
- 04 -
这个社会上,平凡的总是大多数人。我们朝九晚六地上班,休息的时候陪陪家人,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培养孩子长大成人、成材。
但是我们这群普通人中,也有人不甘平庸,想出人头地。但受限于客观条件,他们又拿不出实际的本领和成绩,就只好力争在饭桌上高人一头。
一来二去,不吹牛的反而成了不谙世事的另类。
我们在饭桌上吹牛、撒谎的初衷,往往不是为了获利,而仅仅是自保,保住自己的颜面,不要让别人看不起。
这样的后果是什么?
时间长了,每个人都不敢再相信别人的话,哪怕是自己的至亲。
亲人取得了成就,我们的第一反应,不是怀疑其吹嘘,就是视之为挑衅。
更可怕的是本来可以一笑置之的对比变成了生活压力,甚至让孩子为我们的焦虑买单。
不得不说,亲人聚会虽然能融洽亲情,但毕竟各人有各自的生活轨迹,可以交流,但终究隔着很多壁垒,如果再加上有人乐于攀比炫耀,那无疑会演变成一场暗战。
在这个崇尚竞争的时代,我们力求做到最好,但也要重塑健康理性的亲情纽带,别让攀比毁了亲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