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知识不断更新,阅读显得越来越重要。进入2019年,不少人又给了自己定了新的阅读目标。
我很喜欢阅读,但不是海量读书,我更重视的是在阅读中最大限度的得到益处。这种收益不仅来自文章内容,还有文章内容以外的东西:
1. 文章内容
如果一篇文章提出了一个新视角,举了一个有趣又有说服力的例子,或讲到了我感兴趣的学科领域的知识,我认为这些内容对我有价值,就把它存起来并在笔记上记下它的主题和出处,便于日后用时查找。
日本知名整理达人藤麻理惠整理魔法的其中一项就是按品类整理,收藏的文章也是一样,有教育类的,文学类的,市场营销类等,按照需要还可进一步细分。象Evernote, Google Keep这类笔记软件都有文章存储,归类,注释的功能。
这样的积累好处很多,便于温习,加深记忆,慢慢让一条条单独的信息,连成系统的知识架构,也就是由点连成面。此外,在写文章,做讲座,甚至聊天时,可以用到自己内容中去。这样内容的输入和输出就结合起来了。
比如我有一篇博客是在等女儿上钢琴课时写的,不是我当时突然才思泉涌,而是素材在日积月累中足够的了,稍作构思就可以写成一篇文章了。平时积累素材,有序地将它们归类, 往往比要写一篇文章时开始到处查找材料更有效。
2. 文章内容之外的东西
有的时候文章内容可能没什么特别,但一些内容之外的东西引起我的注意。比如一个图表将一个复杂的数据表述的一目了然,一个配图让文章赏心悦目,或一篇文章的开头独特有趣(怎么做到的?)。
这些内容以外的东西常常被我们忽略,要知道这些都是作者和编辑当时开动脑筋,花了心思编写编排成的。这些有智慧有创意的东西,可能在日后我们会在很多方面借鉴到。比如科技/数据展示时,之前收藏的例子可以启发你做出简洁美观的图表,让你的展示在一堆枯燥的Excel坐标图中脱颖而出。写申请材料时,之前看到的那个巧妙的文章开头写法可能帮你想到如何妙笔开篇,让审阅官在所有申请人中记住了你。
怎么才能知道哪些内容外的东西该留意呢?我的方法是兴趣加直觉,自己就是普通读者,如果哪个形式(文字,图表,插图,排版等)吸引到我了,那一定有原因,有特别之处。我会把它们标记下来,存下来。如果错过,这类东西比文章内容更难找到,因为在Google上是无法靠输关键词找到它们的。好东西往往可遇不可求,到需要时再找就找不到了。
有人可能会问,这么读不慢吗?其实这种顾虑是没有必要的。
阅读有泛读和精读之分,一般的文章快速阅读或粗略翻阅就可以了。但有的文章内容有深意,对我们有不同一般的启发,写得可圈可点,这类文章值得精读。
举个例子,在《时代周刊》每年都有一期是本年度100个最有影响力的人,有不同的人为他们写介绍短文,作者是与他们共事过的人,他们的朋友,也有的是记者。在2018年的100篇文章我基本都是粗略翻过,但其中有一篇最吸引我,是关于在那年告发Cambridge Analytica非法使用Facebook用户数据的分析员Christopher Wylie的,文字精炼而有力。我特意看了一下作者是谁,Matt Vella —《时代周刊》的执行总编,高手写出的文章果然不同。这也是我在那期杂志中唯一精读的文章,一年后还记忆犹新。
值得精读的文章并不多,不会占太多时间。关键是在阅读时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发掘哪些文章该精读,每个人的选择会不同,可以结合你的爱好,学习领域,工作需要等,读到好文不仅收藏(很多人收藏了文章就再也不看了),还要仔细阅读,学习精华,最好稍记笔记。
我们一生的时间是有限的,即使每时每刻都在阅读,读的文章也是有限的,而且海量阅读后真正能记住的东西,能用到的东西又有多少呢?与其争取在一年中读多少多少本书,不如精读那些能够学以致用,对我们最有启发和帮助的文章。
阅读时我们不是被动的接收者,要让大脑帮我们去甄别判断什么是对我们最有用的,值得吸收学习的。
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BrightSpeaking英语交流技巧”
网友评论